品读文字背后的忏悔和良知

2018-02-27 13:31汪文国
江西教育B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包弟光和热巴金

汪文国

【文本分析】

《小狗包弟》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必修第三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主要通过回忆与包弟有关往事,不仅表达了对包弟和爱人的怀念之情,而且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解剖自己的勇气和良知,表达了自己的自责、无奈、忏悔和深刻反思的情感历程。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用艺术家和狗的故事作为引子,同时也设置了一面多棱镜,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张本。这篇散文的语言在平淡、质朴中蕴含深情,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樟树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但是对作者的忏悔自责之情理解不深入,对开头部分倒叙的“艺术家和狗的故事”的用意不理解,更难以理解并体验作者在平淡、朴实的语言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1)抓住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理解并领悟作者的忏悔和良知;(第一课时)

(2)理解课文开头讲述“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深刻用意;

(3)品读平淡而朴质的语言,深刻领会并体验巴金含蓄、深刻的忏悔之情和自我剖析的勇气。(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一:了解包弟的不幸遭遇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本单元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散文,《小狗包弟》讲的是作家和小狗的故事。文中的小狗和我们同学家养过的小狗是否一样呢?

生:不一样(齐)。

师:有哪些不一样?

生:出生地不一样,在日本。

师:小狗包弟是一只_____的狗(板书)

生:可爱。

生:聪明。

师:还有呢?

生:悲惨、可怜。

师:可爱又可怜(板书),可爱体现在哪里呢?请找出相关的描写。

生:第2、3段都写到它会“作揖”。

生:第5段中,“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

生:第3段提到它叫几声就安静了,说明它乖巧听话。

生:第3段“讨糖果吃”。

师: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呢?

生:正面描写(板书)。

师:有没有侧面描写(板书)呢?

生:有,日本女士对小狗包弟很感兴趣。

生:“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它,在三年困难时期也要讨骨头回去喂它。

师:为什么它又是悲惨的呢?

生:因为它最终被送上了医院的解剖台。

师:为什么这样一只可爱的小狗会被送上解剖台?是主人不喜欢它吗?

生:不是。

教学环节二:抓关键词,读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师:既然不是不喜欢,那作者对它的情感是怎样的?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能够反映作者对小狗包弟情感变化的词句。

生:第2段中写到作者“高兴”地答应收留小狗,第3段写小狗包弟“同我们一家人相处得很好”。

生:第4、5、6段写它同“我们”亲密接触,表明“我们”对它的喜爱。第7段,开始抄“四旧”的时候,由之前的喜爱变为紧张、焦虑。

师:很好,这位同学从“心惊胆战”这个词解读到了紧张、焦虑的心情。还有没有?

生:第10段,作者把小狗包弟送走之后反而感到轻松,后面又感到很沉重。

师:这位同学直接看到了第10段,同学们还漏掉了哪些信息呢?

生:在送之前不愿不舍,以至于“暗暗地流泪”。

师:那同学们一起来概括一下作者的情感变化。

(板书:欢快、愉悦—忧虑、不舍—轻松—沉重)

师:用沉重还不够,还有哪些词表现了作者把包弟送走之后的情感态度?

生:羞耻,不能原谅自己,看不起自己,熬煎。

师:是的,熬煎,何其沉痛的歉疚和忏悔!(板书:歉疚、熬煎)

师:大家再看到第10段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在“轻松”前面加上“反而”,同学们是如何理解的?

生:因为作者喜爱包弟,失去了本应该感到伤心自责,但他当时却感到轻松,因为再不用担心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进来,也不会再连累自己一家。

生:这个词更加写出了作者的歉疚、自责之情。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这篇散文名为《小狗包弟》,但有关小狗包弟的可爱、可怜到哪一段就已经结束了?

生:第9段。

师:是的,遭受厄运的小狗包弟被解剖的过程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而是突出地写了什么呢?

生:把小狗包弟送走之后“我”的心理感受、心理变化。

师:那这样看来,作者写小狗包弟、回忆小狗包弟是为了刻画包弟的形象吗?

生:不是。

师:那作者用意何在?

生:作者在对自己“文革”期间的所作所为表达忏悔,并表达对亲人和包弟的怀念。(板书:怀念、忏悔)

师:其他同学认同吗?

生:认同。

师:文章中有没有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生: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要向它表示歉意。 师:怀念好理解,那样一只可爱、聪明的小狗怎不叫人怀念呢?但作者为什么要表达歉意?

生:因為他没有保全包弟。

师:同学们如何看待巴金先生抛弃小狗的行为?

生: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把小狗抛弃了可以理解。

生:我不赞同,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关起来。(其他学生笑)

生:它会叫,还是会被发现。(学生笑)

生:包弟那么可爱,一定可以调教好的,等安全了再放它出来。

师:巴金先生有没有可能想过这个办法?

生:有。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巴金先生想过很多办法?

生:“十多天来我都睡不好觉”,“想了很多”。

生:“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说明作者并非没有想办法,而是迫不得已。

教学环节三:知人论世,细读关键词句,领会作者的忏悔和良知

師: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文章里有没有交代那是一个让人迫不得已的年代?

生:第一段对于艺术家悲惨遭遇的描写,被打得遍体鳞伤。

师:里面有哪个细节让我们特别震撼?

生:“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去抚摸艺术家的是一条小狗。连认识的人都避之不及,说明那是一个人性扭曲的黑暗时代。

师:分析得很不错,第7段,作者为什么感到心惊胆战?

生:听到小孩叫嚷要杀小狗。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在那个年代,连纯真的小孩都受了影响,变得残酷冷漠,近乎疯狂。

师:是的,那是一个疯狂残暴、荡涤人性、人人自危、力求自保的黑暗年代。在那样一个年代,喂养小狗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不被允许,就连花也不能养。知识分子被批成臭老九,成为被改造的对象,常常被拉出来游街示众,任人践踏、辱骂,不少知识分子都被折磨、迫害致死。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的生命呢?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无辜,小狗包弟的悲剧也就成了必然。

巴金先生虽然未被迫害致死,但他的妻子却因为他的身份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被人辱骂、折磨,遭受铜头皮带的鞭打,患了病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因病辞世。萧珊临终前,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可巴金被关在农场,从此两人阴阳两隔,巴金重新恢复工作之时,他立刻把在火葬场放了三年多的萧珊的骨灰接回家中,放在卧室的柜子上,巴金的想法是生不能白头偕老,就只好这样日夜厮守在一起。

师:这样一位受害者,对于自己未能保护好一只小狗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作者的歉意有多深?同学们能够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的愧疚之深、忏悔之深的文字来吗?

生:第10段“不能保护自己……倒是我的幸运”。

师:怎么理解“我自己也在受解剖?”

生:作者喜爱小狗包弟,却没能保全它,心灵上受到折磨,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在解剖自己,良心受到谴责。

师:是的,尽管他没有像艺术家一样遭受肉体的折磨,但留给他的却是无绝期的精神折磨,肉体的创伤有些是可以愈合的,而精神的创伤却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愈合。还有其他描写吗?

生:作者用了“熬煎”,并且说这种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

师:在作者写这篇文章之时,已经持续了多久?

生:十多年。

师:原文。

生: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

师:可否换成你们所说的十多年过去呢?

生:不可以,具体到月份,说明煎熬之深,那么多年过去了,巴金老人心灵上的伤口仍在隐隐作痛,他还在痛苦中煎熬。

生:第2段,“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第6段“您的小狗怎样?”“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说明作者一直受着良心的拷问。

师:是啊,一直在痛苦中煎熬,于是有了这篇解剖自己的《小狗包弟》,有了被称为“中国《忏悔录》”的《随想录》。巴金先生没有保护好包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软弱,但如果没有专政队泯灭人性的种种暴行,巴金先生又怎会将爱犬送走。在那样一个年代,犯下滔天罪行的人不在少数,但“文革”结束后,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承认自己的罪责,连最起码的自责都没有,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四人帮”,反倒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一个受尽屈辱的老人,因为没能保护好一条狗而给予自己无情的解剖,为自己的懦弱作了深刻的谴责和忏悔。表现出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勇气,以及我们民族日益匮乏的反省、自律精神!

同学们,我们总是要追求光和热的,就像巴金先生在他的散文诗《日》中提到的那样: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什么是光和热,我想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在巴金看来,这光和热无疑是他在《小狗包弟》中所极力抒写的忏悔和良知。

2004年,巴金先生在百岁寿辰之际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给予巴金先生的颁奖词是这样的: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学生齐读)

巴金先生在《小狗包弟》等作品中用文字所叩响的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心灵呢?愿同学们像巴金一样,永远不失激情、真诚、责任和良知,向着自己的光和热前进!

(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中学)

猜你喜欢
包弟光和热巴金
海上日出
忍冬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在忏悔中呼唤良知
——《小狗包弟》中“良知呼唤”的现象学分析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巴金“认错”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