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哲学的概念及现实意义解读

2018-02-28 23:53刘石锋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自然

【摘 要】 本文对生态哲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分析了生态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阐释了生态哲学的现实意义:生态哲学影响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生态哲学影响着人类思维的发展;生态哲学影响着社会本身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哲学;自然;环境伦理

一、生态哲学的相关概念解读

如果要知道什么是生态哲学,就需要了解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内容。种群英文译为population,指的是栖息在同一个地域中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生物群落的英文译为biotic community,指的是在同一地域之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体。生态系统的英文译为ecosystem,它表示的是在同一地域中的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理群落具有相同的含义。结合近代生态学动态,生态学可定义为: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另外,要想了解生态哲学,还需要明确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指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大众理解的生态哲学就是指研究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哲学,他们认为生态哲学就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其实生态哲学就是哲学,并非哲学的一个分支。生态哲学和哲学一样,它是指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态哲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和生态方法论。

生态本体论坚持的基本观点主要有过程原则、有机整体原则、关系原则和创造力,它体现的是生态世界观。哲学的认识论告诉大家人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而生态哲学的认识论则强调,关系的普遍性原则是可以认识的,过程性原则不仅可以认识现象,而且可以认识本质,因为整个世界是一种过程。有机性原则告诉大家能动的主体可以用真理把握本质,从而进行认识。生态方法论换一种说法来说就是环境伦理学。伦理学是指人类在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是过程得以持续的自然法则。环境伦理学关注的重点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伦理关系问题,涉及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诸多领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伦理学倡导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学的发展为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础,并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二、生态哲学的科学理论基础

在自然科学发展的今天,哲学把认识世界的任务交给了科学,生态哲学的本体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基础,自然科学所提供的作为生态哲学科学基础的生物进化论、混沌理论等是如何支撑生态哲学的,是研究生态本体论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自然科学理论,它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揭示了有机原则,是以生物进化论为科学基础的过程逻辑的开始。这其中的有机原则的关键是物质能动性、生命能动性和心灵能动性的揭示。

达尔文认为,在种间的生存斗争之中,胜利者被选择下来,它的基因会得以延续下去,这是有进化价值的。但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发现了自然选择可以造成基因库的变化,这种遗传学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结合在一起被称为“综合进化论”。综合进化论认为之间包括捕食、寄生、共生、合作和竞争等的一切相互作用,只要影响了基因频率的变化都是具有进化价值的。达尔文还承认,自然的经济体系是不完美的。一些竞争者维护自己的生存位置,击败其他竞争者的挑战,但这也只能获得暂时的安全性,不能长久。总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贯穿了生物进化过程,是人类思维对生物行动的关注,从而转向生物的“行动”。

2、混沌理论

系统科学发展的前言领域是研究复杂程度最高的现象混沌,它是由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学科与系统科学相互交叉和渗透,以研究混沌现象为对象,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研究对象的混沌,指的是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貌似不规则的有序运动。混沌的重要特征包括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以及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表现为哲学转向了能动,是一种变化、生成、增长和衰亡的过程,是对以往过程的把握。混沌理论综合了众多学科的知识,发展成了自己的新理论,体现了生态哲学的过程原则,混沌理论所体现的过程原则对生态哲学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哲学的现实意义

1、生态哲学影响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

生态哲学认为,不仅人有智慧,生命和自然界也有智慧,具有创造性。当今森林植被破坏、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危机和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严峻,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类只顾及眼前的利益,无条件的掠夺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最终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當代科技是人类认识和协调自然的主要工具,同时现代技术又为调节自然生态平衡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但是科技也有不利的一面,技术不当的利用,只会加剧自然资源的损失和环境的破坏。面对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负效应,民众应该正确并积极的面对,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采取适当的法律法规政策来遏制自然资源的开采,保护各个地带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需要和大自然协调发展,利用自然界的力量使自然平衡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哲学影响着人类思维的发展

哲学思维的发生总是与某一特定时代人们的精神状况有关,而精神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应。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帮助人认识和把握现象中的本质,通过个人思维来做出行动,不断影响着人类思维的发展。

从古希腊哲学的直观性和猜测性,到17世纪牛顿力学的机械性,再到19世纪辩证思维方式的产生,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了人类的思维通过时代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改变。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家发展到今天的科学家,他们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世界的认知也有所不同。

3、生态哲学影响着社会本身的发展

从古至今,生态哲学影响着社会本身的发展。从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到现代科学技术的繁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要归根于从事学术的哲学家,他们把自身的学术思想渗透到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各个领域内,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生态哲学告诉人们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同时生态哲学把人的道德扩展到整个社会领域,环境伦理学提出了保护环境、生态公正、尊重生命、善待自然、适度消费等几个道德规范,作为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道德标准,从而判断人们行为的善恶。

总之,人与整个自然界是一体的,人类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人类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整个生态环境,要遵循环境伦理道德,保护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学会善待自然,爱护自然。

【参考文献】

[1] 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世雁.生态哲学之解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

【作者简介】

刘石锋(1993.10—)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哲学.

猜你喜欢
自然
吟唱自然的歌者——米勒
日本导演河濑直美电影创作特征浅析
对自然万物的悲悯情怀
从环境批评视角解读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自然》:中国的生物伦理并不狂野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