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新春:愈来愈浓的山浪年味

2018-03-01 02:46江玥席时超
现代苏州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色小吃雨花猪油

文 江玥 摄 席时超

从太湖延伸出的东山半岛,三面环水。它有着白墙灰瓦,亭台楼阁;它有着稻米的清香,鱼虾的肥美。就像苏州话给人一种吴侬软语的轻清柔美的气质,东山也自然而然的给世人一种宁静闲适的印象。然而,自称山浪人的阿尼老底子东山人,似乎从骨子里就热情奔放。这种性格更体现在他们喜迎新春的年俗中:西街集市中山浪的特色小吃与民间工艺、东山台阁、雨花胜境的抬猛将……在大家感慨年味越来越淡的当下,山浪人用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为辞旧迎新涂上一抹艳丽的色彩。

特色小吃:香味缭绕中的儿时记忆

从大年初一开始,东山西街集市的商贩们就已经将摊位布置一新,跃跃欲试地想将本家特色展示出来。除了民间工艺,东山的特色小吃更是不容忽视。青石板路上,香味在氤氲缭绕的蒸汽中四散,不仅刺激着游客的味蕾,更唤起了山浪人的儿时记忆。

猪油糕,是一种糯米为主,猪油丁为辅的苏式小吃。可千万别因为它的名字,而对它的味道不抱期待。东山猪油糕清香软糯,枣香四溢,入口甜而不腻。远远的看去,静静躺在蒸笼中的猪油糕莹白如玉,且因红枣,青丝的点缀,在蒸笼散发的蒸汽中显得更加美味可口。清代书籍《元和唯亭志》称其为“吴中佳制”。

东山的特色小吃刺激着游客的味蕾,更唤起了山浪人的儿时记忆

东山牛舌头饼,名如其形,就像长长的牛舌头一般。而且牛舌头饼的制作,配料,技术和火候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大大影响到它酥脆的口感。东山的牛舌头饼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被列为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相传清代咸丰年间的一位御厨,因战乱流落东山,同时也将宫廷中做牛舌头饼的方法带到了这里。解放前东山有8家牛舌头饼店,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在1965年吴县糕饼鉴定会上,牛舌头饼更是与湘城麻饼,望亭麻花糖和木渎的枣泥麻饼一起,被誉为“吴县四大名点”。

白玉方糕,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白净通透,四角分明。糕体的纹理各有不同,但大多都是福、寿、禄等吉祥的文字。轻轻咬一口,细腻的豆沙瞬间流出,浓郁的香味缠绵在舌尖,相传人们能从白玉方糕里,吃出幸福的感觉。被细细磨成米粉的糯米和粳米保证了方糕的蓬松软糯,足足熬制了五小时的豆沙保证了方糕的香甜,师傅们更是为了保证口感,要求一笼只能蒸两屉方糕。这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要求精益求精的手艺。

抬猛将:热热闹闹中的精神契约

每年春节,东山居民们都会自发的组织抬猛将活动。这一天,各家都张灯结彩,红红火火。随着猛将们的出行和最终在雨花胜境的集合,全村渐渐地开启了狂欢模式。

对于猛将的原型,东山人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猛将是一位姓刘的猛将神,在地方文献中,他的原型宋朝的抗金名将刘锜,在死后显灵驱蝗,被南宋封为“扬威侯天曹猛将”。清政府改变其原型,把他封作“驱蝗正神刘猛将军”,列入官方祀典。又有人说猛将是一位孩童,在帮助村民除蝗虫时牺牲,所以村民以抬猛将的方式来纪念他。

大年初三的上午,东山各村的猛将由村民们抬出。除了负责抬猛将的村民,每位猛将的后面都跟随着一列长长的队伍,有扛大旗的,有挑花篮的,还有敲腰鼓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好不热闹。在猛将出行的路上,村民们会在自家门口摆好祭台,放上供品,点好红烛,等待着猛将的路过。最终,猛将们齐聚雨花胜境,村民在这里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平安。

抬猛将体现了山浪人对仪式感的忠诚,这个延续了800年的习俗在如今仍然发挥着它的作用。抬猛将不仅仅是山浪人喜迎新春的一种方式,更是当地居民与猛将之间的惺惺相惜的一种契约精神。村民们淳朴勤恳,在田地间忙忙碌碌一年,他们希望猛将保佑他们风调雨顺,平安丰收,使他们的辛勤有所回报。

东山台阁:传统戏曲中的文化传承

台阁是一种扛在肩上、以空中杂技表演为主的古老剧艺,是抬在肩上的戏台,是流动在大街上的戏文。每只台阁为一幕传统戏曲,而表演台阁的演员大多都是不到10岁的孩子。

台阁始于宋代,当时北宋南迁时,以驸马为首的72个管家家眷将这种中原艺术带到了东山官庄。台阁兴盛于清代,当时国家局势稳定,庄稼年年丰收,导致民间兴起嗜赌的风气。在政府几次禁赌未果的情况下,东山有识之士们聚在一起制成了台阁,用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来降低民众对于赌博的参与度。

改革开放后,东山镇根据老一辈的记忆与描述,将台阁文化继承了下来。2009年6月,台阁也被选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这种传统戏曲文化历经800年的时光,仍然生生不息,焕发光彩。

东山传统的春节习俗,展示着山浪人淳朴的民风,以及他们对土地和家园的情感。在人们感慨年味越来越淡的当下,山浪人用一个又一个传承了数百年的迎新风俗,阐释了春节的意义。这些风俗越来越成为当地居民的一种精神期待,它们见证了一年来勤勤恳恳的生活,同时也打开了对来年的美好憧憬。而且这些风俗也触动着那些离传统习俗越来越远的人们,使他们慢下来,静下来,并重新唤起渗透在炎黄子孙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猜你喜欢
特色小吃雨花猪油
LARDER THAN LIFE
雨花·艺术 杨斌作品
金华特色小吃
《雨花》总第800期出刊献辞
黄油代替猪油不利心脏
《蔡澜谈食材》之猪油
晴雨花
猪油是好东西
挑逗你的味蕾
四个地方享受美味路边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