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相关性静脉炎的效果分析

2018-03-01 12:48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新生儿

李 静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320)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新生儿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种伤害。在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留置时,由于属于侵入性操作,容易导致新生儿静脉炎的发生,造成新生儿和家属比较大的痛苦。为了减少穿刺留置对新生儿的伤害,我们积极进行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12月我院新生儿100例,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排除先天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及血管性疾病。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0~28d,平均年龄(5.66±2.59)d。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28d,平均年龄(5.79±2.22)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日常常规护理:①合理角度,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2 mm后将针芯拔出。②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注意周围皮肤的变化,及时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①穿刺前调节室内温度,防止新生儿受凉感冒。②穿刺前进行适当的安抚,予以安慰奶嘴,使新生儿处于舒适的状态,防止穿刺时新生儿活动造成穿刺失败。③留置部位慎重选择。尽量选择新生儿的上肢或者头皮静脉进行留置,并且选择在上肢的远端进行穿刺。如果液体浓度较大或者对皮肤有着比较大的刺激,选择在较粗的血管进行穿刺。如果必须在下肢进行穿刺,要将下肢抬高必要的高度。留置管的选择:尽量选择对新生儿刺激小的生物材料。④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培训,规范护理流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穿刺和封管,减少感染率。穿刺前对皮肤要进行常规消毒,穿刺后也要进行消毒,如果穿刺失败,及时更换留置针。尽量减少穿刺的次数,减少对新生儿的伤害。留置时间尽量在2~3天,最多不能长于5天。⑤对输液过程中的滴液速度进行控制。了解输注药物的基本常识,是否对新生儿造成较强的刺激等,减少对新生儿的伤害。特殊的刺激性及高浓度的液体输液完成后要进行生理盐水冲管。⑥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对于留置针附近的皮肤加强管理,随时注意可能的异常状况。如果发现红、肿、渗液等情况,要立即拔出留置针,重新建立通道。新生儿洗澡前要做必要的防护,防止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相关性炎症分析[1]。Ⅰ度:静脉留置处皮肤无明显异常,无疼痛症状,静脉无异常症状;Ⅱ度静脉留置处有红肿痛的症状,静脉出现条索状,碰触无异常;Ⅲ度:静脉留置处临床症状明显,静脉有条索状,碰触有硬结。②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穿刺留置后相关性炎症情况

观察组炎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炎症发生率为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脉留置针相关性炎症情况[n(%)]

2.2 静脉留置情况

观察组静脉留置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情况

3 讨 论

静脉炎是输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并发症,静脉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及附近皮肤出现异常[2]。新生儿静脉壁脆弱,对外界刺激高度敏感,而且抗炎能力低下,容易发生静脉炎症。我们在新生儿留置针的处理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低对新生儿的伤害。①穿刺前调整室内温度,调整新生儿的姿态,保持舒适的姿势,尽量保持安静的状态,减少因为疼痛造成躁动,导致穿刺失败[3]。②严格操作规范,注意无菌原则。如若操作不熟练,同一静脉多次操作,容易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促进静脉炎的发生。如若消毒不不彻底,在穿刺的过程中,容易将细菌带入静脉从而引起静脉炎[4]。③由于下肢静脉血流相对较慢,容易形成静脉炎,不宜作为选择血管。因此,在进行静脉留置时,选择头皮或者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④由于我国以前受技术、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留置针一般选用化学合成的材料,对血管的刺激较大,是静脉炎多发的重要原因。目前,生物材料的导管已经广泛应用,最大程度的减轻了对血管的伤害,减轻了静脉炎的发生。⑤控制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时间的留置针可以来回摆动,产生机械性的刺激,造成血管壁的炎症,因此,美国的BD公司建议将留置针的时间定在2~5天,最长不超过7天,以免对静脉造成伤[5]。⑥根据输注药物的浓度,先输入低刺激性液体,再输入刺激性强液体,尽量减低对血管壁的损害。研究证明,高浓度、高刺激性是引起静脉炎的主要因素,适当的降低滴速,可有效地降低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邓军[6]等的研究显示,降低输液的滴速,使其低于血液流速,可以降低对血管的伤害。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穿刺技巧,争取一次成功,减少对血管壁的损害。加强留置后的巡视,及时发现留置部位的异常,以便及时处理。通过本文研究可发现,观察组对新生儿的损伤更少,进一步减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相一致[7-8]。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静脉留置过程中对各方面进行积极护理干预,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新生儿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颈枕输液袋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