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健康宣教法对弱视患儿综合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8-03-01 12:48温友红王艳华陈燎原
关键词:弱视依从性实验组

温友红,王艳华,李 追,陈燎原

(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早发现、早治疗对弱视预后至关重要[1],目前主张采用综合治疗,其具有治疗周期长、易反复的特点,且治疗是在儿童视觉发育敏感期和关键期内完成的[2]。弱视患儿治疗主要是家庭式的,治疗效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家长的监督和配合。因此,医务人员对家长进行有效宣教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弱视的综合治疗中加强健康宣教,强化患儿和家长的依从性,并探讨其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6月和2014年1月~6月在本院就诊确诊的弱视患儿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患儿及家长知情同意下进行,且排除由器质性眼病(如眼底病变、先天性白内障等)引起的弱视。按就诊年份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014年)83例,男40例,女43例,年龄3~12岁,平均(5.13±1.98)岁;对照组(2013年)79例,男39例,女40例,年龄3~12岁,平均(5.24±2.03)岁。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弱视综合治疗+口头宣教,实验组患儿在常规弱视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强化健康宣教法,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常规弱视综合疗法+口头宣教:综合疗法有①验光配镜进行屈光不正矫正;②根据患儿不同情况进行遮眼治疗;③精细目力的训练;④根据患儿病情采用红光疗法、后像疗法、多媒体增视能训练、海丁格刷疗法。口头宣教:每种疗法由执行者负责宣教,口头讲解。(2)强化健康宣教法:在常规弱视综合疗法+口头宣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宣教,具体措施为①发放弱视健康宣教资料,由专业人员对患儿和家长发放宣教资料,一人一份,强化认识意识;②现场讲解:综合训练具体方法,强化治疗的依从性和长期性;③操作示范(如穿珠珠、捡豆豆、遮眼法、戴镜等);④建立弱视儿童训练跟踪记录:如要求家长每天记录戴镜、健眼遮盖、精细训练时间和次数;⑤电话随访:专业人员每2周1次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1.3 评价方法

本研究中,专科人员将纳入研究的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价,具体有:①患儿弱视训练依从性调查:自行设计的综合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共12个条目,包括治疗的接受程度、接受训练的难易程度、戴镜状况、遮健眼的时间、遵医情况、精细训练情况等等。依从性评分分为4个等级[3]:完全依从4分,即孩子和家长完全积极配合治疗,按医嘱进行弱视训练;部分依从3分,即即孩子和家长偶尔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差2分,即孩子和家长经常不按医嘱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弱视训练;不依从性1分,即孩子和家长拒绝治疗,不按医嘱和规定时间进行弱视训练。取所有条目的均分为患儿的依从性得分,有效依从为完全依从加部分依从之和。②患儿弱视治疗效果:通过患儿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评价其效果,采用国际标准E视力表,按照1996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即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1行者;进步: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基本治愈:视力恢复到0.9,随访2年无下降者。本研究中,进步和基本治愈为有效,计算其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

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分别为:(3.45±2.24)和(2.71±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8,P<0.01)。实验组患儿的综合治疗依从性(戴镜、遮眼、用眼习惯、训练、认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儿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强化健康宣教干预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s)

组别n宣教干预前宣教干预后t P实验组83 0.51±0.49 0.70±0.71-21.348<0.01对照组79 0.52±0.55 0.68±0.67-16.667<0.01 t-1.497 1.709 P>0.05>0.05

3 讨 论

3.1 强化健康宣教法能有效提高弱视儿童综合治疗的依从性

弱视是导致视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其发病率为3.5%~5.0%;弱视治疗的最好时间是2~6岁,最高年龄限制是12岁[4]。患儿的年龄与治疗过程中的难度以及治疗付出的物力、精力成正比[5]。有研究表明[6],弱视儿童治疗中,患儿的综合治疗依从性较低,以致治疗效果不显著。本研究结果1中,实验组患儿的综合治疗依从性(戴镜、遮眼、用眼习惯、训练、认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强化健康宣教法能有效提高弱视儿童综合治疗的依从性。具体表现在该方法是科学的系统化宣教方法,如发放健康宣教资料、专人负责制、口头讲解、操作示范等方法增强患儿和家长对弱视知识的了解和相关技能的掌握,提高他们对弱视综合治疗训练的重视度;建立训练跟踪记录,提供客观详实的反馈和随访资料,帮助患儿和家长进行自我检查和督促,提高了在家庭治疗中的主观能动性;定期随访不仅增强了医患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而且通过持续性支持为患儿的家庭治疗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患儿治疗依从性。

3.2 强化健康宣教法提高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是目前弱视治疗中较为成熟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一疗法[7],但弱视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同时弱视治疗过程是儿童视觉发育的过程,疗效漫长。由于患儿的年龄层导致其依从性不足,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强调弱视治疗不仅仅是恢复视力,而更多的是建立患儿之后视功能[8];且在治疗后期,巩固疗效及维持视力处于于正常水平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本研究结果2中:实验组的患儿在强化健康宣教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在弱视综合治疗过程中,科学的系统化健康宣教在整个治疗过程及治疗的各个阶段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3~12岁患儿及家长,长期配戴眼镜、遮眼、穿珠等精细训练和综合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只有医务人员反复宣教、监管、评价和反馈,才能提高其治疗效果。

3.3 强化健康宣教法营造和谐就医环境

强化健康宣教法(演讲、示范、跟踪和随访),加强语言和行为交流,增进医患互动和互信,对患儿和家长起到心理支持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养成正确的治疗心态和良好的用眼习惯从而提高依从性,改善医患关系[9],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在弱视儿童综合治疗中,健康宣教不仅提高患儿和家长的依从性,而且给医务人员提供了机遇进行角色多元化的转化,使其成为患儿和家长的教育者、康复以及预防的指导者[10]。

3.4 提高弱视儿童综合治疗的依从性不仅需要医生、家长重视,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虽然依从性不是影响弱视疗效的唯一因素,但依从性却是影响弱视疗效的重要因素[11]。提高弱视患儿的依从性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这其中需要医生、家长和社会对弱视正确全面的认识,并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方面,特别是患儿的家庭、学校的支持是弱视防治效果的有利保障。

猜你喜欢
弱视依从性实验组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左旋多巴联合遮盖方法治疗儿童弱视102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