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癌放疗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应用分析

2018-03-01 12:49孙红娟
关键词:放射治疗肺癌护理人员

孙红娟,常 娟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现今,肺癌患者的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发病率,严重影响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的健康发展。临床治疗肺癌的方式多应用放化疗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机体损伤较大,在治疗过程中需做好相关的临床护理预防,以减少治疗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因此,我院选取65例肺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较为理想,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放疗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已确诊为肺癌,并选择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2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31~86岁,平均年龄(64.3±4.3)岁,其中小细胞与非小细胞患者分别有20例与1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65.1±2.6)岁,其中小细胞与非小细胞患者分别有18例与14例;组间比较内容包括性别组成、平均年龄、肺癌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肺癌放疗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路径,具体方案包括:放射治疗前检查、放射治疗中配合医师进行放疗操作治疗、放射治疗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干预[1]。

观察组肺癌放疗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科室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联合探讨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表格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等护理措施,所有护理人员按照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实施护理干预[2]。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两种量表的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在放射治疗期间,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肺癌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

实施路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两项指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癌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肺癌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 ±s)

组别n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2 68.32±4.32 34.53±3.21 70.23±3.23 43.45±3.21对照组33 67.54±4.28 53.23±3.18 69.32±2.87 54.32±3.17 t 0.6787 21.8992 1.1144 12.7495 P>0.05<0.05>0.05<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32例肺癌患者经放射治疗期间发生的放射性肺炎并发症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2%,对照组33例肺癌患者经放射治疗期间出现放射性肺炎并发症者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44,P<0.05)。

3 讨 论

常规护理路径在实施过程中缺乏预见性与系统性,护理人员在实施常规路径护理时,只是应用常规护理,机械性与片面性较高,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患者实际的护理需要。临床路径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预先护理干预,使患者的心态得以调整,使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即为理想。在肺癌放疗患者治疗期间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具体措施如下所示:

3.1 健康宣教

实施放射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开展肺癌与放射治疗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主要包括肺癌的发病机制、放射治疗的具体实施方法、治疗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知识[3],使肺癌患者增加对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与认识程度。告知患者放射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可使患者注意放疗出现的变化,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开展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干预。放疗前1d,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基本流程与相关注意事项,放疗中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体位,加强体征观察,放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开展饮食指导干预。

3.2 心理护理干预

由于肺癌患者对自身疾病与放射治疗缺乏准确全面的了解,对治疗缺乏信心,会使患者在放疗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4],因此,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实施健康宣教,同时也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发生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需要从患者入院一刻就开始实施,首先通过向患者介绍医院与病区环境,使患者可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变化,使紧张感减少,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给予细心、耐心的解答,并向患者讲解其他成功病例,使患者治疗成功的信心可显著提升[5]。

3.3 饮食护理与环境护理

使病房的温度湿度、通风都保持在最适宜范围,放疗后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蛋白质与维生素含量多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使放疗后出现的放射性肺炎并发症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在肺癌放疗患者的治疗期间,在常规路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肺癌护理人员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