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者子女归属感缺失问题成因分析及培养对策

2018-03-01 22:58王斌
新一代 2017年24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

王斌

摘 要:学校归属感是学生作为学校中的一份子,在学校中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认同和支持的自我感受。对于高中阶段的外出务工者子女来说,学校作为其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师生交往和同学交往成为其人际交往的关键环节,能够在学校中被认可,找到自己在学校、班级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建立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其人生发展。

关键词:学校归属感;外出务工;培养对策

外出务工者子女居多,他们家住农村地区,由于距离较远通常选择住校或者在外租住房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比较自卑,学习主动性不足,不能积极融入班级,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较差,本研究将本学期期中考试成绩的排名占年级人数百分比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衡量指标。

一、学校归属感与学业成绩排名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学校归属感和学业成绩排名均受到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的显著影响,所以,为考察学校归属感、学业成绩排名和父母外出务工情况之间的关系,学校归属感和学业成绩排名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下: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上表可知,归属感、学校归属感总分均与排名百分比呈现极其显著负相关,但与抵制感不存在显著相关。R学业成绩排名百分比*归属感=-0.175,P=0.003,小于0.01;R学业成绩排名百分比*学校归属感总分=-0.165,P=0.006,小于0.01。因此可以推测,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越强,学业成绩排名越靠前,学业成绩越好,学校归属感越弱,学业成绩越落后,反之,学生的学业成绩越好,其学校归属感越强,学业成绩越差,学校归属感越弱。

二、影响外出务工者子女学校归属感的因素

(一)户籍差异。本次回收有效问卷农业户籍214人,外出务工者子女139人,其中农村户籍的129人,农村户籍的外出务工者子女占92.81%。农业户口的学生较非农业户口的学生学校归属感弱,户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庭的收入差距,也反映了孩子的教育环境。

(二)父母监护的缺位。子女在进入高中之后,孩子自理能力增强,父母选择外出务工。父母的外出务工,对孩子归属和爱的需求难以满足,而新环境中生活的困境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这类学生不能积极地融入班级,参加学校的活动的积极性差,对于学校环境和校园文化不愿主动接触,学校归属感降低。

(三)自我同一性混乱。正如埃里克森所说“已建立起来的一些同一性变得衰敗,而新的一些同—性仍然易于受到损坏时,某些特殊危机就迫使人们进行圣战,使用员残酷的方法,去对他们还不稳定的意识形态基础提出质问或对构成威胁的那些人进行反抗。”[1]外出务工者子女的自我同一性问题表现在对新环境的抵制,部分迷失自我的学生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对学校约束和班级管理表现出明显的抵制感,而之前研究已经证明抵制感越高则学校归属感越低。

(四)师生互动缺乏。学校和班级在实际的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并没有针对留守儿童采取特殊的手段或措施,无论从学习上、生活上还是情感上,都是与其他同学同等对待。”[2]这会使得已经习惯了初中老师的细致关怀、重点关照的外出务工者子女心中被漠视、不被关注的不适感加剧,如此形成消极的首因效应,使得他们拿初中阶段学习环境和现有环境进行比较,巨大的反差,越发使得他们认同初中阶段的母校,抵制现在的学校。

三、学校归属感培养对策。外出务工者子女的学校归属感培养,主体还是学校,因为学校是高中阶段外出务工者子女生活的主要场地,是与他人交互性活动发生最为密集的地方,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提升外出务工者子女的学校归属感。

第一,打造多元评价体系。在评价时引入“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将每一次的进步都放大扩展,适时恰当的表扬,激发他们自身的探索热情,使得外出务工者子女能够在学校中找到一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且在活动中还扩大了自己的交际面和趣缘群体,极大地增强了外出务工者子女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班建武指出“德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提升,对个体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全面发展的人的造就。”[3]建立小组合作制度和导师帮扶制度,有效地帮助外出务工者子女树立积极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在学校、班级和其他组织中的价值,对学校的认同增加,对同伴和老师的认可度提升;第三,建立外出务工子女留守档案。能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体会到学校对本人的尊重和关心,感受到家庭与学校和班级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样一来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努力,学生能够切实的体会到在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中参与的重要性,学校归属感进一步提升;第四,将外出务工者子女培养作为班主任选拔和培训重要内容。在班主任的选择上,要选择有爱心、细心的教师,研究表明重点班较普通班学校归属感强,重点班管理制度规范化,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除了专业技术知识好之外,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解决问题不仅包含了学习问题,而且涉及生活问题。

本研究在家庭关怀缺位的背景下,试图通过学校归属感的建立和提升让外出务工者子女的情感寻找到归属和落脚点,为学习生活找到方向和归宿。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2]叶敬忠,[美]詹姆斯·莫瑞主编.《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班建武.《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研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管制员班组资源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