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体系建设研究

2018-03-01 07:18杨康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6期
关键词:互助养老农村

杨康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加重,我国面临巨大的养老服务压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解决当前养老问题的关键。近些年,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国多地广泛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效。为了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对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现状、特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互助;养老

在日益增加的老龄人口背景下,怎样使老龄人口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201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28亿,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10.5%,近十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增加,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意味着在近十年中老龄化的高潮将带来劳动创造价值的减少。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的经验,努力争取在养老保险、养老保障、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在近几年,我国有些地方开展“互助养老模式”取得较好的成效。本文主要尝试对互助养老服务的现状、互助养老服务的特点以及在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再认真思考总结提出了较合理性的举措。

一、我国互助养老存在的现状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老年人口当中,有7.41%的老人因为身体状况或其它原因不能完成自己照顾,但是在这一部分特殊的老人群体当中占大多数通过其它方式供养,所以在农村养老这一块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11%的老年人口通过政府发放的老年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进行养老。但同时,由于国家在生育政策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得农村“4-2-1”家庭结构的模式也曾上升的趋势,根据国家发展统计数据报告显示,直到2015年,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是2.28人,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8.1%;这些数据表明,由于家庭呈小型化现象依靠外部养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显然靠一种家庭养老是不能满足的。另一方面,我国2016年流动人口已达2.45亿人,2016年城镇化水平已达58.73%,由于农村大多数青少年都在为城市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致使大多数青年为了生活选择外出打工,导致他们家里的小孩和老人照顾不到位,所以农村的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现已成最为严重的养老问题。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了。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精神的呼声也更为迫切,届时应尽快加强资源整合,促使各方养老事业的参与,比如医养结合,网络智能化养老社区服务型养老,达到多方互助的局面,从而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好的养老模式选择。

二、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特点

(一)资金成本较低

农村互助养老也是对本村养老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将闲置的养老资源利用起来发挥作用。第一,农村互助养老不需要太多的专业人员和护理人员,将本村老人集中起来实行互帮互助;第二,农村互助养老不需要太多的房舍,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集中合理地运用。从资金来源上讲,农村互助养老的资金大多来自村委和乡镇补贴或者部分依靠社会的捐助,主要由地方财政行使主导权。

(二)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互助养老在不改变当地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大家自己现有的群体关系相互鼓励相互支持,通过鼓励年龄小的老人照顾年龄大的,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情感,这不仅可以减少专业工作人员的投入,还可以降低管理成本。

(三)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相关调查表明,50%以上的老年人认为他们的晚年照料主要是由自己的子女承担,94.1%的老人选择留守在自己的亲人身边,只有4.2%的老人选择政府机构的养老,比如:养老院、疗养院、老年特别帮助机构等。但是调查发现,农村的老人由于知识面不够,他们对现在的养老机构和社会养老保障的政策不甚了解,57.8%的老年人甚至对当地养老院排斥。而且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不愿意进入养老院,因此我们应该使得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互助养老能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协调,完善比较全面的养老体系还任重道远,应该相互协调均衡发展,这才能使国家整体经济水平有质的提高。

(四)有利于缓解养老服务的需求压力

在现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青年人照顾老年人的压力也不断的在增加,尤其是在照顾残疾或者失能的老人中青年一代也表現出来了一些很大的负担,有些人甚至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趋势比较明显,越来越倾向于其他养老的生活方式。根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研究报告,我国的老年人口中年量较低的老人较多,如图1所示:

根据图中分析60~69岁的老年人占比54.03%,70~79岁的老年人占比32.13%,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13.84%。按照图中的年龄段分析,特别是在我国农村的老年人口当中,可以通过互助养老的方式相互扶持相互慰藉,以打破现有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模式。

三、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互助养老的资金投入不足

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养老资金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具体增长幅度并不高,2015年有所增加,达到了1210亿元,但是2016年的养老总投资为1193亿元;从数据来看投入的增幅明显较小。同时,传统的养老金的投入占比很大,但其他互助型的养老金投入占比更低,与我国“多元化多层系混合养老模式”发展目标背道而驰。根据最近几年的农村社保投入来看明显呈增长趋势,但是相比其他养老的总投入量还是较少,这种现象是不利于互助养老发展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农村互助养老投入的不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农村经济发展来看相对落后,当地政府资金紧张,对于新兴互助养老模式认识也不够,还未引起特别大的重视,也无法满足当地互助养老资金的投入。二是农村养老设备投入较少。而且中西部养老资金的差距较大,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导致贫困县、贫困村比较多,因此无法建立固定的资金养老链条。

(二)农村老人收入水平低、自我养老能力弱

据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农村的劳动收入不均衡,大多数老人仍然以农业生产或以农业相关的活动,而在农业生产的留守老人中大多数都是以男性的劳动力为主。根据传统的习惯,大多数老人还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主要还以务农为主打发空余的时间。而且还能减轻子女的压力。但是只是靠务农的收入还是不能满足养老的需求,毕竟这一块收入较低,使得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较快发展,但是真正的农民收入并没有显著提升,虽然粮食产品的价格有所上升,但是各方面种植成本也在迅速增加,比如化肥、农药、种子,还有生产交易环节上的流通成本等。

(三)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农村传统的养老观念受到严重变化,致使家庭养老也在不断地淡化。首先,传统的养老观念受到冲击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年轻人的是思想层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年轻人面对现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对家庭老人的照顾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调查中发现,因为孩子的教育压力较大,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想尽孝道、养父母,但使能力有限收入不能跟上只能让老人自己关心自己。传统道德观受到冲击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因家庭之间不和睦兄弟之间矛盾频发推卸照顾老人的责任;二是传统养老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总认为老人自己在家劳动就可以解决;三是农村大多是父母和子女同住,长时间可能就会不亲,导致他们对于养老观念的淡化。

(四)互助养老配套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在农村养老的配套制度方面、实施过程、监督过程还不完善,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互助养老配套制度更新较慢。虽然我国的养老制度已经建立但是实施过程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二是农村互助养老实施过程困难。资金供应不足,可能的原因是政府保障力度不够、配套制度、监督制度不到位,即便是有互助养老相关的扶持资金投入,也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期的;同时资金的应用不是公开透明,操作程序较多。三是,农村互助养老体制不健全,供需矛盾大,很多设施不足,服务设施建设更加滞后,且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低下。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互助养老体系的完善

(一)加大农村互助养老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老年投入的预算,把专项资金列为财政计划,比例合理增加。二是加大对农村老龄人的养老补贴。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补助远远低于城市和发达国家水平,甚至每人每月才70元,较少的资金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三是建立健全农村互助养老保障制度,做好资金扶持的准备,并争取逐年上升。四是增加专项补助资金,把财政资金投入到老年人的资金补助当中,对养老资金的大力投入,建立资金储备,或者把部分资金投入到基金运营当中去,保证其保值增值。四是引导社会各界人士让他们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完善互助养老机构配套设施建设

完善互助养老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护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培训。虽然近几年护理机构发展较快,有些地方实施的比较好,但总体护理人员的缺口还是比较大,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应该培养高技术的专业护理团队,地方可以开通老年护理培训班,各大高校也可以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让专业性的老年护理高材生进入老年护理行业,另一方面引导年纪较小的老年人增加職业培训,让他们对于同伴的照顾更加专业和细化。此外,可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让他们才能得以发挥,比如说可以学习画画、写字、学习,使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也能够得到同步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老人收入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村农民的收入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一是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培育职业农民主要选取两类对象,一方面是增加专职农民,使他们在农业方面懂得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农作物的保护价。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流转承包制,积极推行农村土地确权制度。三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推进精准扶贫项目,认真贯彻落实,加强监督,让扶贫资金真正的起到扶贫的目的。

五、结论

本文研究的养老模式是针对问题提出的,引出养老模式的互助性是合理的。如果农村的互助性养老模式能得到有效地实施与推广,那么我国的养老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我国农村老人不同于城市和其他国家的老人,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人均收入低、分布较为分散、资源分配不公、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家庭结构转型、空巢老人激增、政府资源有限、制度因素、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落后、体制性的管理,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选择互助性养老模式。由于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在我国还是刚刚开始,鉴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个地方应推出有针对性的养老政策和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欣.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J].现代管理科学,2017(01).

[2]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02).

[3]陈静.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6(06).

[4]程艳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中的孝文化建设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报,2016(06).

[5]何莹.为空巢老人编织智能安全网[N].中国老年报,2018-03-07.

[6]薛苗.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综述[J].管理观察,2015(33).

[7]高辰辰.互助养老模式的经济社会条件及效果分析——以河北肥乡为例[J].河北学刊,2015(03).

[8]张倩,王芳.新养老时代[J].新建筑,2017(01).

[9]景军,赵芮.互助养老:来自“爱心时间银行”的启示[J].思想战线,2015(04).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互助养老农村
养老生活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试析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难点及对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