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探究

2018-03-01 00:25叶银宁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6期

叶银宁

摘 要:西安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西安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国际化要求。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英语+小语种”的语言交流能力,并熟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资源与特殊文化。针对西安高校在旅游人才国际化教育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优质师资稀缺、教学语种单一等问题,应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提高国际化旅游人才素质和技能,从而助力西安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一带一路”;西安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36-0114-02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式提出,开创了广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格局,将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沟通交流,而旅游产业则是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应抓住机遇,有效促进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而这必须以高标准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作为支撑。因此,明晰“一带一路”背景下对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积极改革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成为西安高校旅游类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高校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的重要性分析

作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西安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承担着东联西进的纽带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西安旅游业借势发展。陕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西安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5.04亿人次,年均增长20.8%,比“十一五”期间增长3.21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4 019.67亿元,年均增长21.5%,比“十一五”期间增长2 632.07亿元,增长势头迅猛。2017年西安接待国内外游客18 093.14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0.5%;旅游业总收入达1 633.3亿元,增长34.6%。

“一带一路”建设必将推动西安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方面的合作,由于不同国家地区习俗、文化、语言等存在差异,需要专业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带动沟通交流,增进人们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了解,而这对旅游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在西安旅游产业和国际接轨进程中,对旅游人才的国际化教育需求不断凸显,人才国际化在高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更显迫切。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所需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特征分析

学术界普遍认为,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国际旅游知识、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1~2]。而“一帶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特殊性,因此,所需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应更具有针对性,而不是泛国际化旅游人才。

1.应具备“英语+小语种”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东南亚、中东欧等国英语较普及,基本能用英语进行沟通,而中西亚国家英语普及率较低,应使用俄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进行跨文化交流。

2.应知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资源和特殊文化。新丝绸之路集聚了世界精华旅游资源,汇集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3],国际化旅游人才只有自身掌握丰富的旅游知识,才能给旅游者带来良好的旅行体验。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涉及环境较复杂的中亚、南亚等国,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发展各异,思想文化存在差异,由此带来的民族宗教问题、安全问题和文化冲突等问题给旅游人才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充分了解、包容、尊重沿线国家和地区特殊的宗教信仰、文化禁忌、生活方式、价值观等特殊文化,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冲突,确保旅游活动按计划进行。

三、西安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西安为满足旅游业迅猛发展过程中对旅游人才的巨大需求,各高校培养了大批旅游人才,但高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和行业所需的国际化人才不能实现良好对接,在人才国际化培养方面仍存在问题。

1.缺乏国际化视野,人才培养制度不完善。西安地处内陆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位使其相比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在旅游人才培养上,国际化意识不强,前瞻性不足,国际化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国际交流欠缺,高校国际联合办学较少,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定位不够客观准确。课程设置方面,仅增加了一些双语课程,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知识体系没有得到针对性提高。有些专业课程名称中虽有“国际化”字眼,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等都与传统课程并无差异,无法达到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人才的要求。

2.优质师资稀缺,教学语种单一。目前,西安各高校旅游类专业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国际化教育背景和完整的国际旅游知识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特殊文化了解不足。同时,各高校双语教师和小语种教师紧缺,外语教育单一化,各语种教学不平衡,主要教学语种为英语,而忽视了其他语种,很难达到建设“一带一路”语言多样化、多语种的需求,双语教学质量堪忧,难以满足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要求。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西安建设“一带一路”旅游文化中心目标的提出,西安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国际化这一需求更显迫切,培养策略参考如下:

1.凝练地区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国深入交流合作,使旅游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协调好多元文化教育和本土文化保持两者关系。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公认的国际教育理念,而本土化教育则是文化多元性发展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带一路”建设驱使教育国际化需求的产生,但地域民族文化更是应保留的特色和优势[4]。因此,西安作为文化古城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各高校在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时,应结合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地区经济建设需要,深挖自身特色,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和“一带一路”的实施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各高校应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明确要培养的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特征和要求,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制定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一带一路”所需的旅游人才不仅仅是具备“良好旅游職业技能+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而应是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国际旅游知识,熟悉国际旅游法律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特殊文化,精通英语及至少一门沿线国家小语种,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及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只有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才能使西安高校培养的旅游人才更符合时代特征和市场需求。同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也应相应调整。

3.创建国际化旅游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开展境外实践教学。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已具备与其他国家开展教育合作的良好基础,但与贸易领域相比仍显滞后。西安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可借“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和沿线国家高校加强交流合作,专业骨干教师通过相互访问考察交流学习,各国高校互派交换生,深入学习当地文化,积极与沿线国家旅游企业接洽,开展境外实践,体验国际化的旅游从业环境,从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目的。

4.培养学生多语种交流能力,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课程。能运用多语种进行沟通交流是国际化旅游人才必不可少的技能,为满足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首先可通过组织英语演讲、英语辩论、旅游情景对话模拟、英美影视片段赏析和模仿配音表演等教学形式,增强英语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其次,西安各高校旅游类专业应积极开设双语课程,用英语讲授旅游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使用的官方语言多达40多种,小语种交流能力也是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必备本领。因此,各高校可开设一些小语种课程如俄语、阿拉伯语等,供学生选修学习,提高小语种沟通技能。但许多高校并不具备双语教学和小语种教学师资,可通过外聘的形式解决这一矛盾。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文化各异,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样的自然景观。因此,西安各高校应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况相关课程,介绍各国的自然地理、简史、社会人文、政治、经济等信息,重点突出各国的文化、民俗禁忌、旅游资源等内容,从而使学生未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业务时,面对复杂的旅游客源,能洞悉他们特殊的旅游需求,尽量避免文化冲突和矛盾,使旅游服务工作顺利展开。

结语

“一带一路”的实施和建设旅游文化中心目标的提出为西安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为广大旅游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有国际化视野,能熟练运用英语和俄语、阿拉伯语等其他小语种进行沟通交流,熟悉沿线国家和地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特殊的宗教文化、民俗风情等,而如何达到这一人才标准成为西安高校旅游类专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西安高校在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优质师资稀缺、教学语种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提高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盈慧,李领娣.国际化旅游人才核心能力研究[J].旅游纵览,2015,(8):267-268.

[2]  张睿,张侨,金海龙.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2):77-78.

[3]  刘增涛,赵鸣.江苏“一带一路”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2016,(1):9-15.

[4]  黄月玲.“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旅游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J].广西教育,2017,(1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