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让银行服务更均衡更充分

2018-03-02 07:47叶望春
银行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客群长尾金融服务

叶望春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受益于经济腾飞迅速崛起,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2%左右增加到2016 年的8.34%,已经超过美国(7.2%)和日本(4.4%),但与金融业发达国家如新加坡(金融业占其GDP的比重达13%)相比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同时,占金融业主体地位的中国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客群和区域供给等方面仍存在诸如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源于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风险大、成本高、效率低。伴随金融科技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服务将迎来发展更均衡更充分的全新机遇。

当前银行服务存在“三大”不平衡不充分

银行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从实践看,国内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客群和区域供给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非常明显。

银行资金脱实向虚,服务新兴产业不充分。近几年,随着实体经济增速下降,部分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空转严重。从货币与经济增速关系看,由于貨币投放力度较大,国内M2增速较快,带动了M2与GDP的比值快速上升,2016年末达到208%,高于2006~2015年177%的均值,也明显高于美国(71%)、欧元区(99%)和日本(178%)。但是,单位社会融资增量带来的GDP,由2002年的6下降至2016年的4.2,表明货币信贷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同步增长。资金空转问题严重,并带动社会债务的快速上升。从信贷资源投放看,银行依旧青睐于向有抵押、有担保且模式成熟的政府以及大型国有企业配置信贷资源, 而部分轻资本、轻资产、高增长、高科技的新兴产业却普遍面临“供血不足”,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银行偏好“高大上”客群,服务长尾客群不充分。从企业客户看,中小微企业普遍规模小,盈利稳定性弱,出于成本效益和风险管控等考虑,银行往往不愿对其敞开融资大门。据工信部2017年调查,33%的中型企业、38.8%的小型企业和40.7%的微型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即便获得融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显著高于大型企业。据统计,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分别为6.69%和7.08%,远远高于大型企业的3.89%和中型企业的4.46%。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从个人客户看,中高端客户和长尾客户获取的银行服务差异明显。高净值群体往往是各家银行激烈追逐的目标,可以享受到优质专属服务;而居于长尾端的广大低净值人群,大多还面临投融资无门的尴尬境地。

银行区域供给不平衡,服务地域级差大。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银行服务也存在明显的城乡供给不平衡。截至2016年末,我国农村地区人口达9.1亿人,拥有银行网点1.39个/万人,而城市地区拥有银行网点2.15个/万人;农村地区拥有ATM3.77台/万人,远低于城市地区19.66台/万人的拥有量;农村地区人均持有银行卡2.8张,不足城市地区人均持有银行卡的一半。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银行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之一。

究其根源,银行在资金配置、客户服务和区域供给等方面的不平衡不充分,存在几大原因:一是操作成本高。当前银行仍以传统物理渠道为主,服务偏远地区和长尾客户边际成本高、效率低、体验差。二是风控能力弱。大部分银行主要依靠抵押、担保物和传统风控手段,对于轻资产的新兴行业、中小微企业和长尾群体风控能力严重不足。三是技术应用慢。很多银行未能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所带来的技术红利,在业务运营中仍然偏重于使用传统手段,缺乏投身于新兴技术的意识和理念。四是创新基础差。受制于人才、技术、资源和机制等因素,中小银行创新能力还很有限,即使具备相应的意识,也难以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来服务长尾客户,识别风险。

科技助力银行破解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难题

金融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为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通过全面拥抱金融科技,商业银行将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服务更平衡更充分。

连接线上线下,低成本推动数字金融普惠化

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达到7.24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6.4%。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可有效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便捷服务,节约大量的人工、运营和交易成本,并改善客户体验,推动数字普惠。运用云计算,金融机构的计算成本大幅降低。据统计,在传统架构体系下,国内中小银行单个账户的IT成本约为100元,而借助云架构体系,成本有望降低80%以上。

因此,在解决小微企业等长尾用户的金融服务不充分方面, 商业银行要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积极发展数字渠道。一是加快直销银行、微信银行等线上渠道建设,丰富线上渠道功能,如增加聚合支付、生活服务类功能,提升线上渠道的服务能力。二是加快线下智能网点或移动服务终端建设,通过向农村和偏远地区部署流动网点、智能移动服务终端等,加强对长尾客群的服务能力。

连接内外数据,大数据破解风控短板

大数据技术,可让银行在风控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全面了解客户,实时识别风险。特别是在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通过海量数据的获取、集合与分析,大数据风险模型能精准勾勒客户画像,及时过滤恶意欺诈群体,还能动态监控客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波动。

商业银行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数字化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对各类客户的风控能力。一方面,在梳理整合内部数据的基础上,接入外部数据源,如税务、电信、社保、公安等外部数据源,构建一体化、多维度的客户数据视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完善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做好模型校验和迭代更新,以此为基础推出针对长尾客群和小微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金融产品。以前海征信的大数据风控产品为例,在国内某大型消费金融公司线上审批业务全面应用后,3个月内欺诈率从46%下降到5%,审批通过率提升80%,不良贷款率下降60%,大幅提升了该公司的风控水平和经营业绩。endprint

连接人机双脑,新技术助力金融服务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AI生物识别和图像识别等系统,可全面提升银行智能化服务水平,改善体验,并大幅降低成本。如通过AI智能客服,可解决传统客服人工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通过搜集用户社交、消费、信用、金融交易等行为数据,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营销解决方案,可有效提升银行精准获客能力。

商业银行可积极利用生物识别、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 提升各類客群的智能化服务体验。例如,通过人脸、声纹识别实现远程面签,方便偏远地区客户办理业务;通过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客服,为客户提供及时、个性化的服务体验;通过基于智能算法的智能投顾,满足中低净值客户的理财需求。以目前广泛应用于银行、保险、证券的平安智能客服为例,依托于百万级的金融问题库,智能客服支持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模式的机器人交互,拥有93%的机器答复率和95%的回答正确率,极大地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

连接金融科技,破解创新能力不足难题

中小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时面临人才、技术、资源和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传统大型银行纷纷与互联网金融巨头合作的当下,广大中小银行也需构建开放的合作生态。一方面,积极加入金融科技联盟,加强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应用,加快金融科技应用创新。另一方面,全面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和场景平台的合作,将银行的资金、牌照等优势与第三方平台的技术、场景与客户优势相结合,共同探索金融科技的创新实践。以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为例,该联盟由平安集团联合230多家中小银行共同发起,在这个技术交流、合作开发的共享平台上,可实现成员间的渠道、产品、客户、品牌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并通过会员间的账户互通、积分互兑、面签互认、运营协同等共享服务,全方位提升联盟成员的基础金融服务和运营能力。

结语

展望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发展阶段”,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银行业如何更好地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互动,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新时代的使命。在新科技的驱动下, 万物互联让智能服务不断拓展行业疆域,新生态不断涌现。银行面对客户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从金融产品、服务渠道、客户服务、融资决策、风险管理等领域构建智慧金融服务链,建立智慧银行,践行普惠金融,通过金融科技赋能银行, 让金融服务更均衡更充分。

(作者系上海壹账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群长尾金融服务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云闪付”关爱版 打通适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巨人和长尾雉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
招行管理优质客户的基础是什么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长尾鲨拯救海岛旅游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购买一个度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