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体会

2018-03-03 08:28林毅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肠系膜开腹直肠

林毅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普外科,贵州 都匀 558000)

引言

直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直肠癌早期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较大、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缓慢等不足之处[1-2]。近年来,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本研究中即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6 年至2018 年收治的10例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 例,男3 例,女2 例,年龄(62.46±5.67)岁,低位直肠癌4 例,中高位直肠癌1 例,术后病理示中分化癌3 例,低分化癌1 例,管状腺癌1 例,TNM 分期示Ⅰ期3 例,Ⅱ期1 例,Ⅲ期1 例,肿瘤组织平均直径(3.64±1.86)cm 和研究组5 例,男2 例,女3 例,年龄(62.85±5.85)岁,低位直肠癌3 例,中高位直肠癌1 例,术后病理示中分化癌4 例,低分化癌1 例,管状腺癌0 例,TNM 分期示Ⅰ期3 例,Ⅱ期1 例,Ⅲ期1 例,肿瘤组织平均直径(3.64±1.86)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期、病理分型、肿瘤直径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患者麻醉满意后,取常规手术切口,对腹部进行探查,检查转移情况,最后探查肿瘤局部情况,切除肿瘤组织后,切除全直肠系膜,清扫周围淋巴结,Dixon 术于腹膜外温和乙状结肠和直肠断端,Miles 术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单,取脐上、左右髂前上棘内侧偏下、左右脐旁腹直肌外缘穿刺孔建立气腹,人工气腹维持在12-15 mmHg,插入腹腔镜头探查腹腔情况,向上下外侧牵拉乙状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肠系膜,以骶角水平为始,沿腹主动脉剥离肠系膜,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于肠系膜下静脉于胰腺下缘水平锁扣或夹闭并离断,肠系膜下动脉主干起始点1-2 cm 处进行夹闭或离断,牵拉乙状结肠至中线,切口左侧壁腹膜与乙状结肠系膜之间的Toldt 线,进入Toldt 间隙,游离乙状结肠,后锐性分离直肠,切断V 字型直肠尾骨韧带,游离直肠后壁至肛提肌水平,游离直肠侧方与前壁,处理直肠系膜,裸化肠管,于腹腔镜直视下置入线性可旋转60 cm 或45 cm 闭合器,垂直于直肠放置,离断直肠,中止气腹,于耻骨联合上方做4-5 cm 切口,保护切口,将带瘤体组织的近端肠管脱出腹腔,于肿瘤组织近端约10 cm处切断肠管,根据患者肠腔大小,选择合适的吻合器,将钉砧置入近端结肠,将远端直肠扩肛至4-5 指,并用稀碘伏进行灌洗,再次建立气腹,于腹腔镜直视下进行乙状结肠-直肠断端的吻合,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张力、出血、扭转等,确认无误后,予以生理冲洗创面,于吻合口背侧、尾骨前方放置1-2 根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纳入SPSS 17.0软件分析,P<0.05 表明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84±0.62)d、(2.54±0.41)d、(10.21±2.64)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2±0.76)d、(3.68±0.52)d、(17.34±5.12)d;(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对照组为60%(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4]。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直肠癌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等有关,直肠癌患者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后期以血便、便秘、腹泻、排便习惯改变、脓血便等为主要表现,晚期则出现消瘦、排便梗阻,甚至恶病质,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5]。临床上治疗直肠癌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放疗为辅[6]。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主要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两类,根治性手术主要包括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 手术)、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Dixon)以及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

以往在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以传统开腹手术为主,传统开腹手术由于拉钩、电刀、钳夹等器械对肠道粘膜产生刺激,刺激肠道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加重肠道炎性反应,减缓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加重肠梗阻和肠粘连,同时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缓慢,且术后易复发[7]。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在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得到了广泛应用[8]。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区暴露少、术中出血量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可有效避免开腹手术对肠道造成的污染,防止肠道痉挛,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避免肠梗阻、肠粘连[9-10]。本研究中,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对直肠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时,通过使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病情恢复,有较高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肠系膜开腹直肠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