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3-03 08:28陈瑜王亚莉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程序化康复训练脑出血

陈瑜,王亚莉

(1.陕西省通用环球西航医院,陕西 西安 710021;2.陇县人民医院,陕西 宝鸡 721200)

引言

脑出血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脑内血管破裂导致。患者往往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使脑部组织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以获得较好预后[1]。本次研究中,针对2015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我院106 例脑出血患者,探讨程序化护理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5 月至2018 年5 月我院治疗106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3 例。实验组男23 例,女30 例;年龄42-84 岁,平均(63.17±18.62)岁;参照组男26 例,女27 例;年龄43-85 岁,平均(64.82±17.96)岁。从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上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基本健康教育,监测生命体征及康复训练指导等。实验组采取程序化护理,主要内容为:①收集患者病历,了解其病情发展、心理状况,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程序化护理方案;②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解脑出血相关疾病知识及并发症预防措施等;③与患者积极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疑虑,缓解其负面情绪;④预防并发症,加强心电监护,监测血压水平,及时进行呼吸道清理,指导患者有效排痰,协助患者摆放体位,适度抬高床头;给予患者定时翻身;指导患者在卧床期间进行下肢关节被动运动。⑤指导患者从发音训练、肢体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等方面开展康复训练。

1.3 护理评价标准 ①采用Barthel 评分判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总分 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②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行χ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行t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前,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仅1 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89%,参照组发热1 例,消化道出血2 例,感染3 例,压疮1 例,并发症发生率13.2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表1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密切相关。该疾病可引起失语、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多种后遗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因此,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环节。

程序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系统、全面服务[2-3]。针对脑出血患者,护理人员根据该疾病特点、患者病情发展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程序化护理方案,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充分发挥心理治疗效能,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体位摆放等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大脑神经组织结构重建,促进患者康复[4-5]。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Barthel 指数评分(85.26±9.14)高于参照组(71.29±8.17);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89%)低于参照组(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程序化护理可使脑出血患者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有效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程序化康复训练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
程序化操作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