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及其化解

2018-03-03 15:50福建省顺昌县第二中学黄祥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心理障碍心理

福建省顺昌县第二中学 黄祥辉

数学教育理应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方面。但在实际中,数学及格率低下,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大量存在,又成为困扰广大数学教师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经常遇到的心理障碍的研讨,以探求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化解各种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发现许多同学有怵头、恐惧、厌烦学数学的心理。由于怵头、恐惧、厌烦这种心理的存在,又形成不爱学、不想学甚至对数学逆反的恶性循环。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将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升入高中阶段,可以把数学的学习当作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想学好数学其实并不难。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目标来说,在高考的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高。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看,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高中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仍经常出现心理障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依赖心理

有些学生习惯于教师把知识嚼烂后“喂”给他,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也总是依赖于别人给予解决,碰到较复杂的运算就不愿意动笔。

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反映出依赖直观,囿于习惯的思维模式,希望有现成的公式或解题模式,数学学习中缺乏热情和创造性。

形成依赖心理的原因除了与人的生理、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有联系外,还与其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有关,从小娇惯,遇事由家长包办,因而压抑了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

二、厌烦心理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枯燥乏味,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在厌烦心理状态下学习,使得大脑中与学习有关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自然不利于数学的学习。

三、恐惧心理

当主观愿意与客观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所遇到的学习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另外,来自家长的过高要求,老师的冷漠态度,同学的歧视等也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

四、满足心理

这里是指有些学生在仅掌握了部分知识或在几次甚至一次测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之后,产生的“学得差不多了”的满足心理。

五、疑惑心理

学生通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后,仍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考试屡遭败绩,使得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数学的神秘感增强,对不能提高学习成绩产生困惑。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大多在学习上缺乏毅力和自信心,学习上不善于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数学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针对上述几种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心理障碍,教师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对于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教师要引导他们树立“自食其力”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已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适宜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实物”素材,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同时设计出中低难度且有启发作用的序列问题以克服学生独立思维过程中的困难,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的真谛,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独立的能力。

对于有厌烦心理的学生,教师除了及时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消化吸收外,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谈心的方式,晓之以理,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如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推理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对其它学科的推动作用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采取各种手段,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而不把数学学习当作苦差事。

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首先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师爱效应,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热爱心理,以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针对学生实际,力求把课讲好,讲精,讲到点子上,使学生能从教学过程中真正领悟到有关的数学思想,掌握有关的数学方法,并注重对有恐惧心理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弄懂教材,顺利完成作业。平时的测试要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在难度上要有明显的坡度,一味追求所谓试题质量,经常把学生考得灰溜溜的,人为的给学生造成恐惧心理,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对于有满足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在指导这些学生学习时,注意适时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陷井”和“路障”。安排一些有适当难度的问题,在学生做完这些练习后,教师再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遗漏、错解等现象,对试题作深入细致全面的剖析,指出问题症结所在,打破他们“全会了”的思想,从而使那种满足于一知半解的心理障碍在不断反省的过程中得以消除。

对有疑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与他们一起认真分析数学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在教学中可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思维,多反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重视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正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在课堂回答的问题中,试卷或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都要及时纠正或督促学生改正。想方设法帮助这些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是克服学生疑虑心理,稳定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重要措施。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重视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对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更教会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由被动变为主动,课堂自然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心理障碍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小测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心理感受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