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下层学生课堂实效的策略

2018-03-03 15:50湖北省钟祥市洋梓镇初级中学熊卫朋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数学老师

湖北省钟祥市洋梓镇初级中学 林 锋 熊卫朋

基于中下层学生的一些普遍的特点和缺陷,老师教育他们需要爱心、耐心、智慧和时间,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把握有效的课堂教学,用智慧去唤醒中下层学生的主观能动力,利用学习的好奇心和表现欲的天性,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快乐学习,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趣和有利的。

1.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信息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中下层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接收了许许多多的信息,他们对某些事物都有自己的认识,同时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都是脆弱的,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耐性和自信、有畏难心理,自卑感较强。所以,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用科学方法和心灵的碰撞引领他们,激发中下层学生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方案来满足中下层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对他们以更多的关爱以激励,慢慢走近中下层学生的心里,通过各种方式,如交谈、测试、提问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对学生认识的提前熟悉,先从思想观念上转化,重树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最近的学习目标,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努力的目标,再从学习方法指导,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下层学生心理特征付诸与教学时间,可以使大部分中下层学生跨进学习数学的正常行列,达到有效教学。

2.多角度备课

老师要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的最大变化就是由于以前的‘以教促学’发展到今天的‘以学促教’,即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应该教学什么。要是这个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归根结底在于老师的备课。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了解学生,正确处理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科书进行选择、组织和排序等方式‘再度开发’,结合学生请的分析和学生目标的达成、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教材的解读、习题的设计和试卷的编制等应该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3.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人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间构建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充沛,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情,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互助的教学氛围。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及时中下层学生答出很‘傻’的问题时,也不要讥讽;如果中下层学生故意扰乱课堂,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嘴巴,在短时间内解决就当堂解决,如果不能三言两语很快的解决,就先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这就有利于课堂调控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4.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激发中下层学生“想学、乐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课堂教学是日久天长的,保持兴趣不是一节课,老师利用实验、操作、探究或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数学历史故事、实验操作等,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5.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古今中外的孩子都喜欢游戏和动画,游戏是孩子健康苦熬了的乐园,动画陪伴孩子的童年。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智力得到有效的开发。对提高中下层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很大的作用。由于中下层学生感觉数学抽象、难学、枯燥无味,将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进课堂,老师通过趣味实验的方式传授数学知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学现象,自主的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呆板的问题生动情趣化,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是具体化、生动化、复杂的问简单化,激发中下层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个规律。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不仅有趣还实用。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玩具、游戏和动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做了这样一个游戏:游戏之前,教师在两张小纸片上写上“我有一个秘密”六个字(任何学生都不知道),并让每个学生准备两张小白纸条,游戏规则是每个同学在接到别人传来的纸条后,二十秒内(教师用哨声控制时间)在自己准备的小白纸条上抄同样的一句话,然后在老师哨声响时立即传给旁边的两位同学,每个同学都这样做,整个过程保持安静,不能泄漏纸上的内容,结果是大家齐看教师纸上写的是什么话。游戏开始,教师将自己写的纸条分别交给前排两位同学,每隔二十秒吹一声口哨,同学们都紧张地行动或等待,一分钟刚过,老师大声问道:“我在纸条上写的什么?”学生齐声答“我有一个秘密”,“我的秘密怎么一分钟就悄悄传遍了全班呢?”学生们顿时情绪高涨,教师趁机分析并加以引申,点出课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对学习乘方就有了兴趣。

6.数学与生活结合

“从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学科理念。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让数学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将所学知识联系到生活中或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经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到数学知识。例如函数应用时,让学生分析“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以及购物时怎样选择划算”等问题,更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结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应用知识的乐趣。

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的美学因素,精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之更加合适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改进学生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每个学生的课堂上都有收获。这样才能让学生兴趣的根扎得更牢,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数学老师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