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当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滑的几点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8-03-03 15:50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李华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运动场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 李华康

一、造成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滑的关键因素包括

(一)内在的主观意识形态

1.家长健康意识淡薄、对体育锻炼怀有排斥心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予小孩过于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不加节制的饮食造成中小学生肥胖数量攀升,导致青少年对参加体育锻炼产生恐惧心里和缺乏自信,而家长依然以为只要给小孩吃饱穿暖、没病没灾就是健康,就是好体质。没必要浪费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狭隘思想在家长意识里根深蒂固。而家长这种对参与体育锻炼浅薄的认识程度和排斥心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小学生体育意识形态的形成。

2.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意志薄弱,意识形态模糊

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不稳定阶段,对参与体育锻炼于自身长远发展有何深远意义还不清晰,意识上处于模糊和动摇时期。再加上中小学生惰性心里较强,尤其是碰到有一定强度和难度的体育运动,及易产生回避的惰性心理。如果期间再受到父母、同学、社会对体育锻炼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小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就会发生动摇和偏颇。

3.社会因素

我们清楚,中国现在物质虽然富足,但精神生活方面却容易丧失自我。比如社会上很多成年人宁可利用周末和下班时间打麻将、酗酒、ktv……却不愿抽出一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来增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而这一部分社会人恰恰又是中小学生家长和身边主要关系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影响和诱导着未成年人对体育锻炼概念形成偏见和冷漠。

4.学校因素

学校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中小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方面下降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耐力、力量、肺活量方面下降幅度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学校管理者为了中、高考竞争,为了文化课学习和分数。忽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安排几乎只是写在课表上应付检查,课时上缺斤少两,课外体育活动处于瘫痪状态。即使有时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但学校管理层和体育工作者对活动效果并不重视,消极被动。在这样的形式和环境下,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滑也属合情合理。

(二)外在的客观影响因素

1.科技产品

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手机和平板电脑在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习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给孩子购买手机、配备电脑,为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总是手机不离手,平板电脑不离身。再由于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强,容易导致他们在游戏和上网中迟迟不可收心,也就无法腾出有效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孩子长期积蓄的不良情绪得不到有效渠道的宣泄和释放,导致青少年心理不健康,身体素质下滑。

2.运动时间

中小学生生活表面看似风光,实则受到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双重压力的迫害。为了升学、竞争,学校硬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从每天七课时提到九课时,把学生相对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变为学校绝对支配时间。可学校还打着减负的幌子,高唱素质教育凯歌。为了分数、成绩,作业量不减反增。加上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周末及课余时间的补课和培训班也是被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试问学生哪还有一点时间可以拿来参与体育锻炼?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这是导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滑的关键因素。

3.运动场地、体育器材。

教育不被重视导致学校、校外体育场地配置的欠缺和不合理。学生因为没有场地器材或场地器材不足无法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这是影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重要因素。据调查,作为政治、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校操场人均面积符合率也仅在50%左右,运动场地材质方面,小学仍有40%的学校使用非弹力地面,而非弹力地面会增加学生运动伤害危险。作为首都的北京市如此,那么处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和偏远山区,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运动场地欠缺和运动器材不足现状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生在校参与体育运动的质量及效果。这也是导致当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滑的直接因素。

二、针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滑现象应采取的解决措施和应对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路

更新教育理念首先要更新家长、校长、学生本人、及社会群体的认识理念。转变重智育,轻体育的固有意识形态。转变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次,教育部、体育局、地方政府、学校、体育媒体要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加强力度宣传参与体育锻炼的益处,拿出方案,制定措施,逐步引导国民参与体育锻炼,并逐渐让民众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利用媒体优势和政府可信度多做宣传,投入足够资金多举办参与人数较多的运动项目和大型体育活动,多报道一些参与体育锻炼的正面文章。从根本上改变国民对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误区,形成全社会重体育,爱体育的终身体育氛围。让未成年人感受到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时尚,一种进步,一种文明和骄傲。也是一种必要。

(二)加强监督力度,减少课业负担,加大体育场地和设备投入

作为孩子的家长,教师、社会人士,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督促未成年人对科技产品的合理使用,家长与教师跟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更应该责无旁贷地多花时间陪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循序善诱地引导他们向健康、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学校和家长要切实减少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与锻炼的关系。政府和学校在保证体育工作者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时间。体育工作者要转变思路,认真研究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和方法,让他们掌握和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和常识,引导他们喜欢体育,爱上运动。帮助他们树立持之以恒的终身体育思想。教育部、社会、当地政府要正确面对并合理解决当前学生人数众多,运动场地器材不足现象,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备投入,保证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数量质量。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把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作为重大国策,重要任务来抓。

猜你喜欢
运动场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大美运动场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家有运动场
运动场上笑点多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