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后练习题,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2018-03-03 15:50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中学陶国庆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句段下文课后练习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中学 陶国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学期,通过对七年级上册统编语文教材的简单执教,我体会到:分析、总结、探究课后练习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一、分析课后练习题,归纳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秋天的怀念》课后练习题一:从题目的表层意义看,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为此,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应当从下列方面做起:

1.标题的含义: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

2.标题的作用: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吸引读者兴趣。

二、紧扣课后练习题,赏析精美语句

学生赏析精美句子可按下列格式进行: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景物)的 ×× 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事物(景物)的 ×× 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这句话中的×× 词语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事物(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借助课后练习题,理清句段的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一,第1小题, “我家的后面有……”。总起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来不及等他走到中间去”结束写百草园。从“出门向东”开始写三味书屋。第九段“我不知道为什么……”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这个题告诉我们,句子和段落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作用,同学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理清作用。

1.开头句段的作用

句子、段落在开头往往是总领全段(文),引起下文,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对上: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对下:引出下文……; 对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与下文 ……形成对照(相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句段的作用

段落在中间往往是过度,承上启下。在结构和内容上看,上乘(照应) ……,下启(呼应) ……;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文章由 …… 转为 ……。

3.结尾句段的作用

从结构上看,结尾段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从内容上看,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 ,深化 …… 的主旨,强化作者…… 的观点。

四、利用课后练习题,弄清人物描写的作用

《秋天的怀念》练习二: 第一小题: “悄悄”和“偷偷”的细节,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怕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母亲人 躲出去了,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第二小题:(略)

文章的细节描写,一般分为:外貌描写包括肖像、神态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语言和行动描写是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愿望、思索、),刻画人物内在思想性格。

人物描写的作用是: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结合文章具体化 ……(精神/品质/心理);表达作者(有时是“我”) ……(情感);为下文 …… 作铺垫;如果是侧面描写,应回答:从侧面烘托……。

五、依照课后练习题,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课后练习三,写景的语句有: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景物描写,点燃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表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因此,景物描写的作用从以下方面思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 气氛。

2、表现(或烘托)人物的 …… 的心情、…… 性格。

3、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六、抓住课后练习题,概括事件或段意

《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题一:初见牧羊人:他独自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生活一丝不苟。高原: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再见牧羊人: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没有变化,依然种树,依然沉默不语。高原: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经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回答这类题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物。

因此,正确格式应当为:谁(什么物)+在什么地方+(做)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变化)+结果怎么样。

总之,课后练习题,包含了课文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点、难点,只要仔细研读,积极探究,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句段下文课后练习
新媒体视野下文创产品的营销与创新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去古代吃顿饭(上)
水能生火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