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教师如何正确面对小学段问题学生

2018-03-03 15:50山东省高唐县尹集镇举仁小学王晓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关心家庭家长

山东省高唐县尹集镇举仁小学 王晓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问题学生比以往要多得多,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就成了留守儿童。加之现在越来越高的离婚率,一些父母重组家庭后,对孩子漠不关心,缺乏关爱,所以“问题学生”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怎么正确认识他们,怎么正确对待他们,我结合在农村小学的教学实践,在此浅谈几点自已的看法。

一、“问题学生”的类型

我所教的农村小学班级,班内虽然学生不多,但是“问题学生”不少。在一般人看来,“问题学生”常常就是那些不听话、对学习毫无兴趣、打架骂人、不尊重师长的学生。我个人认为:“问题学生”的界定是: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单纯因为智力而造成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能认为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有如下几种:

(1)学习困难型: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成绩一直较差,自暴自弃。

(2)纪律松散型:此类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较差。

(3)品行不端型:此类孩子常常滋事生非,欺凌他人,不服管教。

(4)心理障碍型:如早恋、迷恋网络、自卑、不合群、孤僻忧郁等。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问题学生"存在的呢?

二、“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自去年9月,我担任了我校五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我记得第一天开学一个学生从外地转来,该生看起来很忧郁,自此我就一直很关注该生的动向。开学没几天,我就发现他经常不交作业,也不合群。经常口出脏话,有时和同学发生矛盾就大打出手,而且从不手软。任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他经常出言顶撞。作为年轻班主任来说,我刚接手这个班,所以我很用心的去了解事情的原委。我就单独把他叫出来谈心,我想知道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他这样的呢?一开始他一句话不说,后来顶不住我多次的感化教育,他终于告诉我,因为父母离异了,他爸爸再组家庭,他和姐姐在新家庭里经常受后母孩子的欺负,他气不过就经常和她打架,他爸爸没办法就把他送回了老家。因为爷爷奶奶脾气不好,由此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心理不阳光。也就是他为什么一直在学校这种表现的原因,孩子缺少关爱,希望以这种方式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其实这种例子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千万种的一个。可见所谓“问题学生”并不是天生的。我个人认为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家庭变故或者父母离异,无形之中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让孩子不得不面对未来或者自暴自弃。

(2)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学生,性格相对比较单纯,当看到一些社会上好玩的游戏或比较有刺激性的斗殴时,就很向往,他们会很可以的去模仿。当然,他们这些“潇洒的举动”肯定会让还身为小学生的其他同学羡慕不已,要是有些学生不能克制住自己,那他们也会跟着学,会变坏。

(3)智力低下者,长期受到同学的排挤和老师的忽视,因而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都是受到了一定因素的影响才会变成这样的,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的引导这些孩子呢?

三、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学生”

(一)要尊重信任平等对待“问题学生”

尊重学生,是对学生的信任,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未来的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女和男女青年”。事实上,问题学生也有其长处和闪光点,只要对他们主动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可以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将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坚持正面教育,关心爱护“问题学生”

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前提。”“问题学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少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在生活上体贴细心,在学习上对他们要求要适度,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三)加强与家长沟通与联系,明确责任,多关心孩子,让其健康成长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避风遮雨的码头;“家”是生命之舟的起点,是快乐的源泉……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问题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比较孤僻、冷漠、反叛意识较强的性格。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有些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很叛逆,就是想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所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要因材施教,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俗话说:“一把钥匙配一把锁”,面对“问题学生”要有耐心,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我们要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带他们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孩子。”“问题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帮助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虽然“问题学生”的教育在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但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必须任重而道远,克服这一工作中的难题,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关心家庭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开心与关心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