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

2018-03-03 15:50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肖国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名节晋武帝陈情表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肖国艳

教学目标: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

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深入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知识,品味文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意思与情感,熟读成诵。

讨论、探究法:结合背景资料理解“忠”“孝”的含义,探究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用导入

由“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名句引出《出师表》。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我们曾被诸葛亮的忠心所感动;而《陈情表》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竟能与《出师》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著称的这篇文章。

二、以读感知

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注字音,达到能准确读文的目的。

(幻灯片)出示检查强调字音:

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祚(zuò)薄、期(qi)功强近之亲、茕茕(qióng)孑立、床蓐、除臣洗(xiǎn)马、猥、陨首、逋(bū)慢、笃、不矜名节、拔擢(zhuó)、优渥、盘桓、气息奄奄侥幸

2、自由读:边读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

讨论、指导各段的感情基调:(板书)

第一段, 凄苦,悲凉

第二段, 感激,恳切

第三段, 真挚,诚恳

第四段, 忠诚,期待

三、再读课文把握,初步理解文意,教师巡回辅导并通过讨论提问检查落实预习情况。

(1)实词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

四、作业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设问:(1)本文是谁在陈情?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2)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义?

第二课时

一、名句导入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李密如何使情形由“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逆转为后世史书记载的“晋武帝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那么本文中李密怀有怎样的孝情,用赤诚之心打动晋武帝的?

二、检查上节重点文言知识学习情况,进入本节学习内容

三、整体感知

1、李密陈什么情?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指导,概括为:孝情+忠情

2、作者为什么要陈情?

学生浏览课文,讨论交流,用原文中的语言回答(考查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教师明确:因为“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的终极目的:不想去晋朝为官。但以自己作为旧臣的身份与处境,面对靠野蛮杀戮得到帝位的晋武帝,他又以怎样的表文暂时金蝉脱壳呢?

四、合作探究

(一)研读第一段

1、指导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本段的感情基调:

凄苦、悲凉。

2、指名学生口译本段。

3、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小结:第一段——孤苦、相依之情。为下文故不能“废远”做伏笔。

(二)研读第二段

1、请女生齐读第二段

2、请男生对女生齐读情况进行点评。(师做点拨,诵读时把握情感的焦急与沉重。)

3、思考:第二段哪些地方写到了朝廷对自己的有礼有加?这些词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察孝廉——举秀才——拜郎中——除洗(xiǎ n)马

作用: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重申提问: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及前两段的陈述,讨论分析,作者“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明确: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孝情←→忠情)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冲突

小结:第二段----两难之情。

(三)研读第三段

1、学生默读并口译第三段,分析品评。

2、提问: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样为自己辩解的?

明确: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多疑的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会矜守名节。李密就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此为自己辩解,打消武帝疑虑。

3、本段文势有三,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明确:“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区区不能废远。”

但作者在这里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明确: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消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

4、再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品味语言特点。

讨论: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明确: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语言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肠,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小结:第三段----感恩之情。情理兼具,辞不就职合情合理。

(四)教师范读第四段,学生思考

1、本段中哪句话是本文主旨?(明确:“愿乞终养”。)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尽节”“报养”------忠孝两顾)

小结:第四段----两全之策。

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亚里士多德)

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乃停诏”,允其不仕。“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五)整理本文成语并释义

五、拓展延伸

讨论1:全文读来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2: 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很可能有哪些?其中,哪些原因在文中没有出现?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板书:

猜你喜欢
名节晋武帝陈情表
金文书法作品
满奋畏寒
党员干部要砥砺名节和操守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名节重于泰山
石崇王恺斗富
智解不祥的“一”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晋武帝纵容腐败留后患
《陈情表》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