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

2018-03-03 15:50广西贺州市中学敖文彬苏裕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校本评价

广西贺州市中学 敖文彬 苏裕业

一、问题的提出

基于研究目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校本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概念有着很多解读。一般观点认为,广义的校本课程指学校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出适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校本课程”有时也称“学校课程”,本文采用校本课程的狭义定义,并对“学校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概念不加区分。

实施课程改革的10多年问,已经逐渐形成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理念和体系,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增强,课程开发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各地虽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一所贺州市农村高中的数学校本课程为个案研究对象,旨在总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探究数学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规律,以及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二.课程设计

根据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属于选修II范围,即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选修I的学分选择区间为6—18个。

本文个案研究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比较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该校于2009年以教代会的形式讨论并制订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规划方案》,对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保障措施等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下文以《数海钩沉》为例介绍个案学校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数海钩沉》根据编写计划选取了新课程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名人和其他历史人物,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激发学习兴趣(以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数学》必修1—5为准,未涉及其它教材)。编写体例包括:(1)课文节选;(2)传世名言;(3)生平事迹;(4)主要贡献;(5)人生启迪。

编者在具体编写过程中逐页翻阅人教社《数学(A版)》(必修1—5),共找到75个人物,除去神话、传说、没有姓名及其他学科人物,最终确定了30位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家和历史人物,人物顺序以教材排列先后为准;其中,笛卡儿出现在课文中的次数最多(5次),莱布尼兹、欧拉、秦九韶出现4次,牛顿和欧几里得各3次,花拉子米和费马各2次。

三.实施过程

“走班制”是校本课程最理想的实施形式,即学校提供课程目录供学生自主选择,待适当调整后正式开设课程。“走班制”打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同一性与同步性,以灵活的流动性切合了课程选择的要求,学生能够独立选择课程、自主制定个性化的修习计划,不仅获得全面且有个性的多样化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规划能力,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功”。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在形成选课机制动态化、建立规范化的走班制度和实施开放化的跨级选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为农村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借鉴作用。

四、讨论与建议

根据泰勒原理,课程开发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个案学校制定的“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方案”等文件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指明了总的方向。就数学校本课程来说,现有的五个课程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数学知识,如《高初中数学衔接》主要针对本校生源质量不高的实际,补充初中数学中相对弱化而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知识,为学生数学必修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开设对象为高一年级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2)数学能力,如《数学中的兵法韬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者主要从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技巧及数学应用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面向数学学习要求较高的学生;(3)数学文化和数学素养,如《数海钩沉》《数学文化》,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提高科学素养。根据个案学校的实际情况,这样定位课程目标比较准确,上述三个方面也比较完整地概括了数学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历史、文化、环境和校情等内容制定目标,开发适合本校学情、教情及校情的数学校本课程。

选择课程内容可以遵循以下策略:(1)从教材中挖掘校本课程内容,按照教材提供的有关线索选择相关知识,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文化及数学素养等方面人手,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内容,学校、班级及学生会受制于各方面的条件,对于数学知识与能力、文化、素养的要求有不同的特点,数学校本课程的内容可以据此选择和组织。(3)从教师的实际出发选取内容,数学校本课程的内容可以根据任课数学教师的能力、特长及兴趣来选择确定,做到人尽其才,这对于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课程内容不宜一成不变,选定题目后,课程内容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学情、校情及班级随时调整,只要保持总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相对稳定即可。(5)采用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由于校本课程具有内容灵活性,因此大部分数学校本课程不一定编写教材,而是采用讲义、多媒体或其他形式加以呈现,以便于随情况变化及时修改和调整课程方案与实施细则。

课程评价的考核主体宜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从5个方面评价,为出勤、课堂表现、课堂笔记、作业、考试设置一定的比例,摒弃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评价方式。

综上,笔者建议农村高中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校本课程,第一,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准确定位,扬长避短,突出学校的鲜明特色;第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增加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多的可选课程,为全面实施“走班制”创造条件;第三,进一步探索校本课程的评价形式,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校本评价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