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2018-03-03 15:50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第一初级中学苏丽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导入注意力课堂教学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第一初级中学 苏丽容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教学“导入”设计尤为重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设出热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无意记忆,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发掘出学生自主学习潜力。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所以精心设计历史课“导入语”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个环节,是教师应潜心研究的一个方面。

上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教师的开课导言即导入语上。导入,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意思.所以导入一开始就要做到“抢耳”、“抢眼”、"抢心",用最短快的形式,达到破解主题,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效果。导入语,要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那么,怎样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呢?本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总结出几个方法。

一、复习导入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由教师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复习提问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课也应十分自然。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即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过渡,它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如讲述《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通过复习内地与台湾的历史关系(三国时卫温到夷洲和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进而过渡到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是一种侵略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为维护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 “逐荷虏”,收复台湾。知识回顾的同时,还能进行爱国思想的教育,为新课进行感情铺垫。

二、问题导入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一课的导语,可这样设计:“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叫什么?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要自称是皇帝呢?”这一连串的问句,造成强悬念,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导入新课的学习。

再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一章,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成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问题导入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三、诗歌导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文、名言、名句及作者。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导入学习情境是十分自然的。例如,讲王安石变法,可先朗读小学学过的王安石诗作《船泊瓜州》,教师指出:王安石不但是位诗人,而且是一位革命家。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王安石是怎样变法的。又如讲“安史之乱”可引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和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曲。”由诗句谈起安史之乱的原因,再转入课文分析,这样也较自然、生动。

再者,在初中阶段,学生正是最活泼的年龄段,他们对歌曲特别的喜爱。所以在课堂之前以与本堂知识有关的歌曲来导入,可是既新颖又易接受的好方式。在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歌》是最好不过的导入法。在讲到《巴黎公社》一文时,引导学生听或者唱《国际歌》是贴切到家的做法。这样的方式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开课就被一种情绪所感染,达到气氛活跃、情境交融的目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会学知识,理解情感,达成目标。

四、故事传说导入

当学生尚未从课间活动的余兴中恢复平静,如果教师这时说:“听一段故事好吗?”你会发现讲台下的目光是那么的渴求,秩序是那么的井然,这时教师若能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无意识的注意转换为有意识的注意,用故事或典故的导入就收到了预定的目标,其牵线搭桥的作用也赫然跃于纸上。如讲“东汉的边地各族”一章,可先讲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又如讲《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故事引入北宋的建立再展开到其它民族政权的建立,形成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学生的优化学习为最终原则。其中,作为开场白的导入方法成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导入的好坏直接左右学生应有学习效果的达成状况。因此,重视导入探讨,是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关键所在。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初中阶段的学生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猜你喜欢
导入注意力课堂教学
让注意力“飞”回来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