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3-03 15:50广东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心小学黄丽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凡卡学段课程标准

广东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心小学 黄丽清

提高教学效率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而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广大老师们努力探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我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当前阅读教学的缺失及基本要求

阅读教学到底教什么?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始终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把阅读教学当成教学生阅读一篇篇文章,把阅读能力分割成若干种分技能,从而使阅读过程被肢解为零散的若干份,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机械训练与琐碎分析,把一篇篇文章教得面目全非。

常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老师无法正确解读文本,教学的内容完全依靠教学参考,甚至每个学生手头都有一本教学参考类辅助用书,教学变成了师生共同学习教学参考,背诵教学参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少合作讨论的氛围,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所以,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养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良好方法和习惯。

二、课内阅读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

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朗读课文的要求应尽可能低些,以听入手,以带读、跟读和指读为主,重在培养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字字过目,出声朗读,边读边有意识的记忆生字”。

第一学段选文浅显易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识字环境,使学生不孤立、枯燥地学习单个汉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多带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情趣。当然,作为检验并形成独立识字能力,还应该进行单个字的认读练习,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例如:我在教学《动手做做看》第一课时,设计了一个“我会读—我会认—我会写—我会用—我会做”的闯关游戏。简简单单的五关下来,学生对课文中九个生字的音、形、义都扎实地掌握了。

第二学段应该养成以读为主的阅读习惯。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读出感情。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应注意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较难理解的课文,采用教师带读,学生跟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以对话为主的课文,采用分角色朗读。描写景物的课文,采用轻声地自主欣赏性读和全班自主朗读后集体交流的形式读。情节生动的课文,采用表演的形式。为了激发兴趣,可将竞赛、游戏等贯穿“读”的始终。

以读为主,并不是不理解,而是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句,并在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一些语文基础知识。

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养成以默读为主,乐于与人交流的好习惯。在阅读中默读要有一定速度,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乐于与人交流感受”,这即是一种语文实践。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孩子表达的欲望,积极与同学交流感受、联想、想象。大胆表达,说真实的想法。作为老师要格外注意保护孩子表达的积极性,同时应该意识到,既然是感受,那么一定是个性化的,也就没有对与错。因此,教师不应该否定学生的感受,而应该作为倾听者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并把相应的感受送到朗读中去,促进学生的理解。

且看我在教学课文《凡卡》时的一个小片断:

师:同学们,凡卡寄信后怀着美好的梦想睡着了,他的梦想能实现吗?请你再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你想对凡卡说些什么。

生:凡卡,你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你的地址不具体呀!生:凡卡,就算爷爷收到你的信,他能带你回去吗?生:老师,凡卡那么小,为什么他能写出这么长的信呢?

生:老师,我们这里的孤儿都有书读,凡卡为什么要去做学徒呢?

生:老师,既然凡卡不可能回去,为什么作者要用梦做结尾?

师:好,我搜集了一份材料,叫做《凡卡梦醒以后》。它或许能解决大家心中的疑惑。

师:读完这则材料,你的心被震憾了吗?是什么震憾了你?

生:我被凡卡的悲惨遭遇震憾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孩子生活真悲惨呀!

生:契诃夫真有同情心,让凡卡来我们身边吧……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这一质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个性化的疑惑由此生成。可见,阅读过程中,让学生乐于与人交流感受,会使生成的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三、课外阅读重在保障阅读量

课程标准提出“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教师应大力提倡课外阅读,并积极在校内为学生创设读书的环境、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引导学生阅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收获的舞台,从而激励学生保持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如:经常开展班级故事演讲会、诗歌朗诵会、美文欣赏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并与“我和大人一起悦读”,“互联网+儿童阅读”等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分享孩子的快乐。促进多方交流、提高、发展。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保持阅读的热情。

猜你喜欢
凡卡学段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凡卡》续写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