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熏陶苗儿壮

2018-03-03 15:50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灯笼中心小学龚惠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预支斗篷熏陶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灯笼中心小学 龚惠媛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保证,新时代的班主任只有树立新理念,开辟新途径,创造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驶向理想的彼岸。作为班主任应遵循德育工作规律,让学生有滋有味地接受德育熏陶,茁壮成长。

一、“盐在汤里”的理念

我们大家都清楚一个事实:食盐,既是人体所必须的元素,又是全世界不同人种每天都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如果有人往你嘴里大把大把地塞盐,你是肯定不能接纳的。只有盐在汤里,且量汤而放盐,才会有滋有味。由此想到,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也应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方能收到水到渠成之效。

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把生性好动、爱玩、好表现、爱表扬的孩子们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说一百遍,不如孩子们亲身感受体验一次,让他们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在实践中得到升华,这就是“盐在汤里”的德育理念。

二、“风云卫星”的启示

每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便是天气预报节目。全国各地哪儿晴天,哪儿阴雨,台风前锋到了哪儿,寒流袭击降温多少……预报都是八九不离十。这种准确的预报得归功于风云气象卫星。它全天候全方位地在太空鸟瞰地球,地球上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它都明察秋毫。由此想到,我们做班主任的学做“风云卫星”“全天候”“全方位”地准确掌握学生动态,对班级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对科学有效地管理好班级大有益处。

1.全天候掌握

班主任应对学生在一天24小时中各个时间段的特点、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要有所预见,成竹在胸。比如,“六一”儿童节的集体活动中,会有不少学生在欢渡节日时,把保持环境卫生抛在脑后,这时,班主任应及早打好“预防针”,告诉学生节假日更应该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2.全方位管理

所谓全方位管理,这里指除了掌握学生在校的情况,还要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尤其是在家中的情况。

我们班有个学生比较散慢,小错误不断,以致成为公认的“屡教不改”生,通过家访了解到,这学生的父母都在经商,平时没时间过问孩子。对此,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这个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他自身的“免疫力”,另外经常和家长联系,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做好学生在家时的教育、管理及表率工作,这样,教育的效果明显好转了。

三、“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有声进行,有时无声的静场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特别是面对令你特别生气的言行时,不妨压抑怒火,换一种让学生和你都感到新鲜的方式特待他们,实施无声的批评或惩罚,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出声或大声批评的效果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1.无声的批评能使气氛沉闷起来,加上此时批评者的表情,更使得受批评的学生处于高度的注意戒备状态,使他们的思维变得特别敏感,自己想得特别多,因此,容易想通自己的不是,记得也牢。

2.无声的氛围会造成一种沉闷的压力,同时,也会使受批评的学生产生一种期待,期待教师的批评早些过去。

3.“感觉剥夺”的实验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的各种刺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感觉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刺激或感觉,那么人们会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即使刺激量减少,也会使人产生焦虑。而无声的惩罚就是利用减少刺激量来使犯错误感到孤独,使他们对这种经验产生恐惧感,从而改掉自己的毛病。

四、“预支荣誉”的激励

荣誉是火种,能点燃生命之火;荣誉是话语,能撞击出自信的火花。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是给予孩子们相应的荣誉来强化他们的认识、行为,激励他们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学习。然而,在评选、表彰先进时,总是受到比例的限制,使许多学生难以享受到这份喜悦。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不妨在班中来个“预支”荣誉做法。

如去年的“六一节”里,学校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一次评选“文明少年”的活动,每班评选比例是全班人数的20%,我们班有45名学生,第一批文明少年只有9名。发奖时,没戴上奖章的同学眼里充满了渴望。这时,我们想到了“预支”荣誉的办法:谁认为自己能够当选第二批文明少年,而且在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能按一名文明少年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就可以向老师提交申请书,提前“预支”文明少年这一荣誉。这一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特别是平时顽皮淘气、不循规蹈矩的学生也交了申请书。在班会上,我们郑重其事地把奖章提前颁发给这批特殊的“文明少年”。经过这次活动的开展,绝大多数同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预支”到文明少年的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纪律、卫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由此可见,“预支”荣誉的办法可以: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五、“润物无声”的熏陶

一则伊索寓言这样写道: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使戴着斗篷的游客脱掉斗篷。冷风拼命地吹,想吹掉斗篷,结果游客反而戴得更紧了。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照着那位游客,只一会儿工夫,那位游客就自动地除去了斗篷,坐在树荫下纳凉。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委婉的说服比强迫更为有效。

我们班主任是不是也要真心诚意地改换一下教育方式:每天都和学生进行一次情感交流。或者谈一次话,或者拍一拍肩,或者递一个微笑的眼神……在平时的工作中,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是极为正常的。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理解其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能够从思想上宽容他们,从行为上关爱他们,并积极地引导他们调整方向,改正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主张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乐意接受。班主任工作如果“有度”“有法”“有情”“有意”地让德育渗透其中,熏陶学生,那么,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预支斗篷熏陶
用艺术熏陶家风
预支幸福
艺术熏陶
阿利的红斗篷
如此熏陶
三个强盗
不要“预支”灾难
败家子和燕子
我拥有了隐身斗篷
预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