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3 15:50广东化州市第三小学郑春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作文情感同学

广东化州市第三小学 郑春柳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时下不少小学生的口头禅,也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的确,在我所任教的这个城市里,学生们每天的生活内容极其枯燥,生活方式极其单调,每天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上课、作业、吃饭、睡觉,太机械化,太成人化。生活经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是作文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贫乏,会导致学生麻木、迟钝,而文章是要有灵魂、有生命的,所以,哪有作文不难的道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寻找一个突破口——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⑴那么,教师应如何触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1.以境激情

常言道:“触景生情”。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这是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和阅历的加深,人的情感也越来越丰富。例如:为集体做一件好事而感到欣慰;考试成绩好,心情高兴;评上三好学生暗自欢喜;遇到困难,学习不佳,心情沉重……总之,生活里的每一天都发生许许多多触及情感的事情。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文贵有情,那么情感跟写作文有什么具体的关系呢?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一篇作文都要表达情感的,不管是写一个人,说一件事,表现一种事物,发表一种意见,总是要把自己的情感灌注进去,如喜爱什么,讨厌什么,赞美什么,憎恶什么,都要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情感充沛真实,才能打动读者,使读者与作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紧紧围绕“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这个疑问来选材,表现了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老师可借此机会提问,本文用的都是平常的字眼,却为什么那样感人,甚至催人泪下?学生回答:因为本文所表达的感情诚挚真切,因为全是作者的心里话,想说的话。教师据此点明:作文也应这样,敞开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2.以行激情

“行”即“实践”。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以行激情。如要求学生写《记一次难忘的活动》,我先组织学生开展“击鼓传花”的有趣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具体、生动、真实的情景。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学生把“击鼓传花”的活动细节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野里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可是学生不善于观察,不会组织材料,写成的作文,平淡乏味。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秋游活动,学生亲眼目睹秋天那喜人的丰收场面,个个欢跃起来……后来,我要求学生以“秋天的田野”为题写一篇作文,因为曾经有过具体的景象进入自己的脑海中,所以学生便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

3.以说激情

学生写作的主要困难,往往是面对作文题,思路不畅,感到无从下笔。久而久之,就会对作文产生逆反心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方法之一是以说激情法。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最有趣的一件事》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搞明白,此文要在“趣”字上做文章,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说童年生活如诗似梦,令人陶醉,今天想来一定历历在目,所以这难忘的童年趣事中一定有一件是最有趣的,你能不能把最有趣的一件事给我们大家讲讲,让我们与你共享愉快?同学们开始都互相对视,一时也不敢开口。我知道这个时候,老师要发挥示范作用了。于是,我就给同学们讲起自己小时候在草地上用水灌蟋蟀的趣事,讲得绘声绘色,勾起了他们童年的回忆,孩子们纷纷举手,饶有兴趣地讲起来。尤其是小明同学讲的学游泳一事,听得同学们都捧腹大笑。这时,我再请他把刚才自己所想所讲的内容组织一下,写成文章。小明同学以这一活动为内容,写成一篇作文,荣获本市作文比赛二等奖。

又如在“写一件关于诚信的事”作文课上,针对这次作文的情感较浓,必须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先启发学生回忆、整理:你曾经答应过谁什么事情?在做事情时有没有遇到困难?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克服困难、信守诺言的?又或者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完成答应别人的事情,这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呢?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影响吗?待同学们想好之后,请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到讲台上讲述,并适时作点拨、补充,还把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供同学参考。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路清晰了,词汇丰富了,情感也调动起来了,写起文章来就再也不会卡壳了。

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以说激情法还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故事会、演讲、辩论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能大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宽学生视野,使他们逐渐从中吸取语言营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写作的语言。

4.以写激情

作文训练,教师仍然只起指导作用,学生才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也不是老师圈圈点点,批批画画就能一蹴而就的。要靠学生自己多练笔,因而教师要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有写的机会。几年来我坚持在所教班级里成立板报小组,把同学的优秀习作在黑板上刊出来,同时我还鼓励同学们为学校广播室写稿件,为报刊投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竞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大大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让情感教育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学生的情感总要在作文和作文过程中表现出来。教师有了了解学生情感的机会,也就有了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能。为了使学生情感不断丰富,从而爱上作文,我把情感教育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

1.命题重在动之以情

小学生的内心世界虽然单纯,但藏于心底秘密也不少。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在《写在新年前夜的话》里吐露了内心秘密:“为了自己知识的贫乏,我开始了担忧;为了自己总不敢那么无拘无束地洒脱一回,我开始了自责;为了自己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我开始了内疚;为了一片落叶的飘零,我开始了思索人生;为了一件礼物,我开始了和父母对话……”从这种作文里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确是揣着一颗焦渴的好奇心,在使劲地摸索着周围的世界,涌动着感情的波澜。但他们的这些感情却深藏在心灵中,我们的作文命题如果能拔动他们情感的琴弦,他们那灵魂深处的宝藏就不难开发了。在作文命题中,无论是直接命题、选题,还是半命题,我都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和思想学习实际,直接命题的有《家乡情思》《盼啊盼》《希望你理解》等,这些题目本身就含有感情,容易引发学生情感,从而产生联想。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⑵小学作文就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作文教学中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煽动学生的情感,每次作文力求使同学们达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不说不快的境地。从心理学角度讲,当人们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使其形成一种探求的愿望,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自己的活动,而且会收到最佳的效果。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学们有了热情,有了激情,就乐于写、主动写,写作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2.指导重在导之以情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让学生体验生活,获得新的感受,是培养情感的有效途径。作文前,我们组织学生去参观、搞社会调查,一来是为了体验生活,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平时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从而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的情感,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赵丽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小伙子给老人让座,禁不住“又一次端详起这个七尺男儿来”,然后获得了感受:“多好的青年!是的,人世间暖融融的爱溢在我心里”。在这里学生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反应,文章也就感人了。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一个广阔、神奇的内心世界。随着年级升高,他们的情感愈加丰富,对事物的体验也愈加深刻。面对同一事物,开始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并有了抒发这种感受的需要。这恰是作文个性体现的基础。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教师节前,我事先安排同学们各做一件工艺品作为献给老师的节礼物。安排做工艺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培养尊师品德,开拓生活面,积累写作素材。作文课上,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昨天教师节,老师收到们赠送的礼物,心情非常激动。我代表老师们再一次向们表示感谢!不过请问,你们为什么要向老师送这样的礼物?礼物是怎样做出来的,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说得清楚,写得轻松。

3.创设作文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情感

创设作文情感,就是教师把学生引导到生动的环境中,激发写作热情,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诱发对写作对象的热爱,然后作文。我曾让学生观察过初秋早晨的人、事、景,准备作文。该作文了,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们这里秋天风大,气候不宜人,有什么好写的”,我从其他同学的表情中,发现他们也有同感。这是学生们感情没有上去的缘故,老师就得导之以情了。我首先对这个学生的看法表示理解,接着明确一个概念,说明我让他们写的是岭南的黄金季节——初秋的早晨,然后激动地用家乡的过去和现在对比,引导大家爱家乡,同学们听着,眼睛在放光,灵感在升华,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家乡初秋的早晨》,让学生作文,结果这次作文效果很佳。

4.注重作文示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

每写一篇作文,写什么,怎样写,学生构思将有什么困难,需要怎样引导?教师应心中有数,这就要“下水”作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这话是极有见地的经验之谈,老师如果坚持“下水”练笔,不仅能使自己提高写作水平,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写作水平。教师“下水”后,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这些年来,我经常写“下水文”,确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写“一次游览的经历”时,我事先写好了两篇作文——难忘的张家界之旅。同一次旅行,同一个题目,我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按照不同的写作顺序,写了两篇不同的文章。其中一篇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主要写了张家界的美丽的风光,属于纯写景的作文;另一篇则重点写在游玩的过程中发生的小插曲,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两篇作文都突出“难忘”一词。我写这两篇下水文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发挥,避免造成千文一面。在作文指导时,我先读“下水文”,让学生评评好在哪里,讨论还可以怎样写,经过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写出了符合要求的文章。教师“下水”垂范,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喜欢上作文。

多年的教师生涯使我体会到:情感和兴趣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只要重视作文教学中人为的因素,既重视培养智力品质,又重视培养非智力品质,不仅让情感教育贯穿作文教学全过程,而且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可能得到很大提高。

⑴转引自陈明海,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主习作,维普资讯网,2009-10-19.

⑵转引自姚利国,浅谈多媒体在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中的应用,辽宁基础教育教研网,2007-4-14.

猜你喜欢
作文情感同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