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好高中哲学课的教学反思

2018-03-03 15:50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高级中学李洪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答题原理哲学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高级中学 李洪波

新课改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四个模块中广大教师和学生一致认为《生活与哲学》是最难的,教师普遍感觉这本书不好讲,学生则普遍认为哲学最难学。那么如何找到哲学教学的最佳途径与方法,如何提高哲学教学的课堂实效性,如何使得学生既轻松又扎实的把哲学课学好,找到师生间的最佳契合点,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政治课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一轮改革加紧推进的今天,通过客观分析高中哲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我们观念的转变、课程的改革、教法的改进等都有重要意义。

一、哲学课堂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第一,部分教师的个人经验及知识构成有待更新。另外,在教育技巧上有些教师普通话不过关,语言生硬,方言与普通话夹杂。

第二,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有偏差。主要表现在,所有学生一个标准,不注意学生的差异化。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1.同学们对哲学课的喜欢程度不高,很多同学对哲学课不感兴趣

2.大部分学生对哲学学习的态度都比较消极,但是却肯定学哲学是有一定收获的。

3.学生对老师上课教学理念、方式和手段的要求比较高

二、哲学教学方法反思

(一)运用故事,引趣激思

有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85%以上的学生喜欢听故事。所以,老师要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教材内容把一些故事引入了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创造了教学的佳境。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和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哲学道理,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分析,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诗歌、成语、俗语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将哲理栖居在诗歌中,就是融文学性、哲理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把学生带入回味和思考之中,能够激发学生对哲学理论的兴趣,并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能让学生在“乐学”的境界里轻松获取知识。哲学课上,根据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将学生带进诗歌营造的氛围中,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哲理。

在教学中运用诗歌、成语、俗语,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化、形象化,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哲学课堂充满魅力,从而使哲学变得可亲又可近。

(三)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需要生活化的哲学课堂,需要用感官接触社会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终习得哲学的观点与原理。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手段,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的实境中感悟。

(四)注重学法指导,总结哲学学习的规律性

首先,反对机械记忆,采用划分句子成分——记关键词——与具体事例相结合的方法巧记哲学理论。

虽然机械记忆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我们不得不肯定“记忆”在哲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关键是如何去记,并不是过去所说的死记硬背、简单重复,而是理解记忆,采用划分句子成分——记关键词——与具体事例相结合的办法。例如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虽然这个概念字数并不是很多,但在学生刚刚接触它时却感觉不好记、非常抽象,最主要是不理解。那么我们就首先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干:实践是活动,是什么样的活动呢?必须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如果是动物的活动,诸如蚂蚁搬家、猴子爬树等就不属于实践。而这些活动必须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如果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例如听音乐会,自我反省等就不属于实践范畴,最后指出是物质性活动而不是精神性活动。在讲解过程中其实还涉及了两道选择题,经过这样细致入微的分析,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实践的含义,无论是记忆概念还是具体做题,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其次,总结哲学原理的标志词,找出学习哲学的规律性。

学生在学习哲学时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即使记住了概念和原理但却不会应用,理论与实际处于剥离状态,严重影响了哲学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每个原理的特点和每个原理的标志性语言,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知道应该用哪个原理,同时看到这个原理自己也能设计出相应的问题,经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讲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时,同学们感觉很难,做题时根本不知道该用哪个原理。总结标志性语言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涉及主次矛盾原理的标志性词语有:关键、重点、重中之重、首要地位、核心等;涉及矛盾主次方面的标志性词语有:性质、本质、辨清方向、主流、机遇与挑战等。如果材料当中有某城市的“实际状况”“客观现实”等字样就用物质、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每个哲学原理都有一些特定的标志词,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原理的特点和标志词都总结出来,无疑是学哲学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再次,主观题的回答: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三部曲。

对于主观题的回答学生经常是答得文不对题,乱七八糟,这就要在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知道答题技巧。字迹工整、条理清晰自不必多言,最重要的是答题思路。遇到题首先指出它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什么,答出具体内容,然后写明方法论,最后对材料进行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原理的,甚至是哪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最好都能够知道,这样不仅答得清晰、全面而且能够抓到采分点。最典型的一道题就是我们六区监测上“给孕妇输羊血”那道材料题,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来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问题。每一小点都结合材料来说明,指出材料中哪句话、哪件事是体现那个原理的,材料与原理有机结合,可以把这道题作为典型例题给学生分析透彻,来讲解答题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摆原理——指方法论——联实际的答题三部曲。

总之,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及时把握社会的变化,敏锐捕捉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素材,就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动力,就能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答题原理哲学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邀你来答题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菱的哲学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