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新探索

2018-03-03 15:50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二小学吴文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5期
关键词:老师课堂教学课堂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二小学 吴文生

近几年来,大多数的课堂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但如果从素质教育来看,却存在以下的问题:在各个学校内,都存在为数不少无心向学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学习就意味着每天准时到校,坐在教室里听他们不理解也不感兴趣的课。他们每天的日程就是听讲并完成作业,努力记住一堆零零碎碎的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志不强,独立思考的习惯很差。大家都知道当今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智力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墨守成规必被淘汰。参与学习、参与研究、参与竞争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是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尽可能多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就是“满堂灌”,教师讲得滔滔,神采飞扬。然而学生并不领情,听得无味,其学习成绩只能让老师慨叹不已。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认清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相信他们是能够学好的,让学生自己吸收,老师只要在旁边设疑、点拨,这样学生自主掌握的知识,要比老师一味传授的更丰富、更深刻。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得在一次教学成绩总结会上,一位老师一番话使我感触良多。他说他们班的成绩好,不是他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当然他是谦虚的,但这说明一个道理,学生能自己主动学习、研究,查找资料,把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量,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在学习《鲧禹治水》时,我先让学生查一查:你还知道大禹的其他故事吗?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和人物?这样就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人物信息,引起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我们让学生能够通过查资料或讨论,把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把了解到的信息和资料带到课堂中去。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带到课堂中去,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追问老师,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应注意把握时间,讲授要少而精,“讲”要把握好讲的角度,多留给学生自学教材,思考问题的时间,“导”要讲求实效,要充分考虑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心智活动和操作活动。如: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讨论和练习,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让每个学生有参与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采用四次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第一次,同桌讨论:用“ ”“”分别划出描写“山”和“水”的句子,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次,四人小组讨论桂林“山”的特点,以及是怎样写“山”的特点的;第三次,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漓江“水”的特点,以及是怎样写“水”的特点的;第四次,四人小组分别感情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与众不同,然后让学生推荐同学上台感情朗读,同学们评一评,议一议,哪里读得好,好在哪里,同时老师总结、指导,全班同学再次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确保时间由学生独立支配,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学生会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二、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

一个自我得到充分表现的孩子,或者说有许多表现的孩子,往往比其他的孩子更加自信。所以关爱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自我表现的舞台,并抓住学生爱“表现自我”的天性,创造条件让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机会,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爱表现的天性,找到“自我”的信心,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受到关注和尊重的滋味,自然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

三、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的氛围

传统课堂注重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总是师云亦云。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课堂是宽松的和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参与,能产生一种宽松、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热情高涨。这才是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也是成功课堂的标准。

四、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知识与生活实践密不可分,我们都知识,当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有较强的联系时,他们就会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越发感兴趣,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中能感受到学习就是自己的实际生活事情时,他们就会真正的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和愉快的事情。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老师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歌曲中那些感人的歌词、报刊上富有哲理的文章,影视中经典的台词或片段,邻里的闲聊、朋友的欢笑,亲人的关怀……大大小小的情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返朴归真,回归生活,从而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形成自主参与学习的模式,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查找资料,把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才会提高,素质教育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老师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