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选择与确定

2018-03-03 00:28陈燕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矛盾子女

陈燕

三维目标的制定体现着施教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并对以此展开的教学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本文以苏教版八年级上《父母的心》为例,呈现笔者教学过程中选择、修订并最终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一、自主备课,选择教学目标

《父母的心》讲述的是在一艘轮船上一对父母因为家境贫困将自己的孩子送给贵妇人,又不断反悔、调换并最终全家团圆的故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在曲折的情节变换中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浓浓深情。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在选择教学目标时,我在以上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的研读。在这篇小说中,推动情节的是父母的让人费解的行为,他们将大儿子送给贵妇人之后,经历了三次复杂的思想斗争决定调换并最终团圆。其中表现出来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所以,我从这个角度选择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生动地讲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能够用“三送”“三悔”等关键词概括小说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读的方法感知小说内容;以讨论交流的方法感知人物形象,分析父母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父母对子女的浓浓深情。

重點:通过曲折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二、查阅资料,修订教学目标

《父母的心》这篇小说虽然讲述的是关于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故事,但其中的父母的生存困境,他们在艰难中做出的选择,以及不断地反悔,这些都是“幽情”的体现。所以,体会父母的心的复杂和矛盾对于理解文本流露出来的美学价值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另外,我参照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设计者普遍认识到理解父母之心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以此展开的多样的教学活动也为我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在以上的查阅资料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反思:一方面,应该注重对具体的学习方法的设计,即对文中重要字词和句子的鉴赏;另一方面, “理解父母的深情”的目标显得模糊,应该明确父母的心的具体内涵。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对相关目标做了如下修订: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读、圈画的方法感知小说内容;以讨论交流的方法及对重点字词的赏析感知人物形象,分析父母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小说中父母的心的矛盾和复杂。

重点:通过曲折的情节和背后的矛盾的内心世界来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复杂和矛盾之处。

三、重新研读,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这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现实指向性,而“学生得到发展”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否将课内的知识和感悟带向日常生活。《父母的心》这节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能够使学生产生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思考。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引用一些作家对父母的心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细节。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在每次反悔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第一次的“接班人”理论;第二次的“婆婆”原因;第三次的宁可“饿死在一起好”。前两次还可以算得上是“理由”,但是最后一次已经完全没有“理由”了。他们内心的复杂和矛盾在此处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为教学过程中理解父母之心的含义提供了切入口。“理由”的变化实际上透露的是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通过对文本的讨论和研读,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本主题的基础上,懂得去发现并感受现实生活的点滴细节,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情感体验,从而走向内心的丰满和个性的成熟。基于以上不断的阅读和逐渐深入的理解,我最终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生动地讲述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能够用“三送”“三悔”等关键词概括小说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读、圈画、批注等方法理解小说内容,感知人物形象;以自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方法,对重点字词的赏析并感知人物形象;在质疑和探究中分析父母在情节变化中的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小说中父母的心的矛盾和复杂;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关爱。

重点:通过曲折的情节和背后的矛盾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复杂和矛盾之处。

新课标倡导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修订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不断调整自己教学思路,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过程。只有把握住明确的教学方向,确定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内容,师生在课堂上双边活动才能鲜活、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226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矛盾子女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