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

2018-03-03 00:30吴建秀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济账祥林嫂重点

吴建秀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课堂提问中就能检测出我们教师是否具备教育机智,是否是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语文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若教师能及时“抓彩”,运用精彩的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显我们教师的教育机智。

一、把握教学重点,平中问奇

课文的教学重点,常常隐有作者的写作意图,往往表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及至文章的主题,可以说它就是课文的“纲”,教师如果不能把握教学重点,那么设计的问题就会不关痛痒,毫无意义。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

例如,《祝福》一文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形象,探究主旨。在以往教学中我都是抓住祥林嫂的眼睛变化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可是学生对问题不感兴趣,因此,对内容也掌握得很肤浅,后来在教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找出祥林嫂的五笔“经济账”?学生看到问题后感到很好奇,于是就开始小组合作准备了。

有的学生找到的“经济账”是:初到鲁家的“工资”——每月工钱五百文。从这笔“经济账”中学生得出祥林嫂的报酬与付出不相符,地位低下,处境悲惨的结论;又有的学生找到的“经济账”是:婆婆把祥林嫂卖给贺老六,到手了八十千。从这笔“经济账”中学生感受到封建势力的强大;还有的学生找到的“经济账”是:祥林嫂捐门槛(两年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这是祥林嫂唯一一次为自己花的钱,所有工钱最后捐给了土地庙,学生感悟到了封建思想在整个社会根深蒂固……看到学生们找出的答案,聆听了他们的感悟,我知道设计的问题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牢牢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而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感觉到他们愿学、乐学,在快乐、轻松中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真是很好。

二、关注学生,巧设问题

教育家梅纽说过:“学习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 。”对学生充满关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敬业精神的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教学机智的先决条件。魏书生老师就是一个榜样。他一方面强调语文的有序和系统(如画知识树),另一方面又强调无序和非系统。他上课,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重点,甚至于要掌握哪些字、词都常常由学生民主决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就应处处关注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巧设问题。

1.关注学生年龄,提出合适问题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不一样,他们对事物感兴趣的角度也不一样的,所以提问应当尽量回避“是不是”“怎么样”等一般化、概念化的套路。应精心研究学生,抓住他们年龄特点,设计出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比如,七年级学生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提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在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讲到课文的教学目的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是神仙小魔女,我手上有一根神奇魔法棒,现在能让你变成童话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想变成谁?为什么?问题一出,学生特别感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畅所欲言,答案超乎了我的想象。相较以前设计的问题“作者写这篇童话的目的是什么?”效果要好很多,不仅教学目标实现了,而且整个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让我很是欣喜!再加上九年级的学生,他们身上少了七年级学生的幼稚,八年级学生的顽皮,多了一份对未来世界的期望和憧憬。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就应注重提问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的思想飞跃到课本之外。

如《曹刿论战》一课,在课堂的尾声我问学生:“你们都很喜欢诸葛亮,但诸葛亮有一点是比不上曹刿的,你们知道吗?”这个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很感兴趣。一下子如同把盐花撒进了油锅,学生也活跃了起来,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领悟到曹刿自荐精神的可贵,教育他们在将来的人生路上主动表现,积极面对人生的选择。

2.关注每一个学生,注意提问的“广度”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然而,我们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学生,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或不正确而避开他们,“尖子生”成了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常客”。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因此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

比如,在作文课上布置了题目《我的兴趣爱好》,请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然后写一篇作文。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往往会觉得没内容可写,无从下手。于是我换个方式,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平时最喜欢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在下面说了起来,这时我要求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一个个清楚地告诉我。他们即兴的发言使我一下子惊呆了,也使学生对自己的出色表现感到兴奋,于是我因势利导,抛出早已准备好的话题作文——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好作文自然涌现出来:《生活因篮球而精彩!》《音乐,让我与你相伴》《噢,我的篮球!》……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如“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回答得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课堂发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方式上的繁华。在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道不出时,适时适度的提问就像一把金钥匙,使智慧之门豁然開启,从而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成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第七中学(354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账祥林嫂重点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重点推荐
俄罗斯世界杯背后有哪些经济账?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雾霾背后的经济账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