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拓展:语文阅读的“新视野”

2018-03-03 05:21沈娟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阿里山新视野藤野

沈娟

阅读是从文字符号身上产生的一种主观投射,是读者与作者、文本、语境进行对话和深度融合的过程。作为一种投射,需要读者对语篇进行“咬文嚼字”,对文本进行拓展,帮助学生从丰富的字里行间探得“凝碧的波痕”(朱自清《荷塘月色》)。这种拓展,一方面,让语篇素材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吸引学生的阅读眼球和注意力,让文本产生灵动与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打开课文理解之“井”的局限,鼓励他们带着质疑,带着发展创意走进文本,融入语境,获得更多新视野、新思维、新境界。

一、阅读需“涟漪效应”,生成动感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教师一篇一篇地讲解、一课时一课时地剖析,最终也没有走出课文的“井”。是的,让学生成为井底之蛙观天,必然会限制观察视野和空间,也必然会是死气沉沉。缺少动感的阅读,必然会使学生的阅读索然无味,单调枯燥便会趁机而入。

阅读是学生从文本中悟出共鸣,需要读者与作者进行心对心交流,发现其中的精妙。如,在《阿里山纪行》阅读引导时,单纯从游记散文的讲解角度,无非是帮助学生感受阿里山的美丽景色,体味特有的自然景观。不过,在教学中倘若改变教学策略,从阿里山的人美的角度来了解阿里山的水美、山美等自然景观,便会有一种特有的风味和魅力。为帮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人文景观,不妨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通过“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来深深体味其中的人文情怀。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可运用投影仪展示日月潭、神木等特有的景观,让学生从中挖掘与人文性相关联的表达元素。通过这样的发散教学引导,使学生将阅读当成拓展延伸的资本,从中收获更多的丰富感知,形成一定的涟漪发散波纹。

从阅读中找出与现实生活相通之处,能使学生在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感知,并使之不断扩散,如同涟漪一般不断散开。倡导大容量、高密度的阅读,以开放化的理念阅读,引导学生带着兴致、带着好奇、带着质疑主动探究问题,深挖内涵,更能使得学生跳出静态默读感知,让思维始终跳跃着,呈现动感。

二、阅读要“集思广益”,横生妙趣

阅读,是多方对话和思想情感的碰撞,是生成深刻感知体验的必然途径。注重集思广益,让学生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师生对话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探究和解决问题,定能使阅读更有深意。阅读中集思广益,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主观投射感知的基础上生成丰富的智慧,帮助他们把握文本语篇的精妙。

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不可忽视,其中的妙趣更多丰富多彩。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倘若单纯从语篇的解读中体味“慈父之爱如山”,定会缺少一定的质感和厚度。对此,不妨请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自己曾经遇到的感人之处,让他们从亲情的伟大中深深感悟不一般。请学生运用同桌交流的形式,就“父亲给你的印象”进行彼此交流,帮助他们从相关的事例中摘录有价值信息,以此帮助学生打开表达思维。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请学生阅读文章,并用笔记圈划的形式,找出作者描写的背影之处。很多同学对背影的描写感兴趣,纷纷摘录了相应的词汇。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则请他们运用批注点评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并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同学批注了“以不美丽的背影为描述对象,向读者展示了耐人寻味的美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父亲的深深之爱”。有的同学则表达了“父亲的伟大,如同其背影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情怀”,等等。

协作探知,让学生在主动呈现阅读感知的方法中,收获更多的精彩,帮助他们形成更多的趣味。突出群体交流,发挥主观能动性,定能使课堂教学更有趣味。多给学生协作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主动跟进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深刻认知,便于他们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释放学习的潜能动力。

三、阅读要“心有灵犀”,独抒个性

融入阅读过程,让学生带着激情深入解读,有助于他们爱上阅读。让学生鲜活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与语文素材形成一定的融合,更利于他们获得不一样的深度感知和真切体验。多运用对话感知文本,让语篇更有生机活力。

运用反思式阅读,让学生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有更多灵犀,并达到“一点通”。如,在《藤野先生》教学中,不妨请学生根据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的形象,建议他们就“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爱戴和尊敬,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进行探讨。很多同学通过设想与藤野先生、作者进行对话,体味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真正原因。有的同学则以自己倘若当时也与作者是同窗为生成点,主动从学医救人和以文救國的角度来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让学生带着新鲜和好奇主动参与阅读感知。

总而言之,阅读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多从关注的热点、趣点、新鲜点中发现精彩,给学生多点主观投射,带领学生跳出文本肢解的“窠臼”,定会发现阅读是如此的美妙与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226144)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里山新视野藤野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藤野先生谈鲁迅
“大陆阿里山”春正浓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后冥王星时代“新视野”要去哪儿?
“新视野”邂逅冥王星
“新视野”号抵达太阳系新大陆
教学游记散文不妨增添一些趣味——以《阿里山纪行》教学为例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