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兴趣练习法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8-03-04 00:20王晓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跆拳道评价教师

□王晓(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0)

1、兴趣训练法的概述

所谓兴趣训练法是指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自然环境,运用科学的课堂规则,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够逐渐扭转“结果驱动”的学习规划,向“兴趣驱动”转变,让训练过程更加生动、有趣、高效。

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虽然乐于将跆拳道作为体育必修课内容,但是其在课堂参与中的效果,却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呈现,多数学生是“三分钟热血”,一旦接触到系统的、高强度的训练,畏难情绪就会不断积累,并对跆拳道逐渐失去兴趣。例如在训练中一些学生逃课、旷课,无视课堂规则;在训练中目标模糊,动力不足,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机械运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将获得学分作为训练的主要目的,缺乏对训练过程的体验,影响了训练兴趣的形成和巩固,使得训练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兴趣训练法在大学跆拳道教学中的运用是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客观要求。具体来讲,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积极情感得到全面调动,让学生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打破传统训练过程中被动参与的局面,让自己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训练中来,进而构建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有利于课堂互动效果的体现,教师立足于学生兴趣,让训练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训练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乐于主动与教师、学生一同探究创新训练的方法,提高跆拳道学习的实际效果。

2、跆拳道兴趣练习法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坚持学生主体,在兴趣训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现代教育理论中生本理念的渗透使得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跆拳道的兴趣训练中也是如此,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强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让学生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统一化的教学局限,在差异化的评价中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在跆拳道的实际训练中,教师对于兴趣训练法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对学生在跆拳道训练中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而有层次的了解,并据此设计具体的训练方案。跆拳道作为一种体育训练项目,其在实践中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身体机能改善带来益处,更能够让学生的心理环境得到改善。不同学生对于跆拳道训练的基本诉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个体对于跆拳道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形成差异,例如一些学生是出于形体审美的需要,一些学生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一些学生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人际交往甚至就业的需要。这些层次化的需要要求教师教学目标设计中不应千篇一律,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利于其兴趣激发的内容,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在差异化的引导中充分体现。第二,根据层次化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让学生的兴趣能够在差异化训练中得到全面展现,进而强化训练效果。随着跆拳道运动的日益普及,高校大学生无论是在体育课程上,还是在社团参与中,对于跆拳道都是青眼有加。随着训练能力的提升,学生对于高难技术动作的掌握也更加娴熟,但是单一的技巧训练容易让学生在实践中陷入机械化的误区,因此,教师设计训练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切实根据练习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以及训练条件,制定训练方案,并结合学生在训练中的问题体现因材施教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原有水平此基础上精益求精。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跆拳道兴趣训练方法

跆拳道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教师要想体现兴趣训练法对学生的全面引导,就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并学习跆拳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是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在教材选择中,教师应该应该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智力发展的要求,能力提升的意愿,情感发展的导向,对课程做好预先安排,让训练内容成为影响着对学生需要和兴趣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动作训练中,注重对跆拳道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渗透,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其在形成中深受我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理论教学,为学生提出系统化的训练方案,让学生的技能训练更加科学;同时强调跆拳道课程在文化、教育、健身与娱乐方面的功能开发,结合体育课程,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运动训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需要,更是一次心灵上的享受。再次,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新兴趣训练方法。跆拳道在实践过程极具观赏性,当代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其对于单一的语言讲解缺乏理解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大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其提供欣赏跆拳道教学、比赛、表演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在音像中欣赏超酷的腿法、比赛时激烈的对抗、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从而利用感官刺激强化对自我训练的内在动力,并树立训练榜样,提高训练的主动性。第四,强化“跆拳道精神”在教学中的渗透,在兴趣训练中要反复强调“以礼始,以礼终”的训练流程,让学生能够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强化对跆拳道文化、跆拳道精神内核的认识,并对自己训练中的弱点进行反思,让学生在训练过程逐渐形成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对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未来融入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

2.3、重新构建教与学的关系,推动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学实践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在大学教学中,教师对于兴趣训练法的运用应该建立在新型的教学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来讲:首先,正确处理师生在教学角色上的关系,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设计,让师生在跆拳道的训练中处于平等的位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论是从知识储备上来看,还是实践经验上来看,教师均处于优势位置,这种优势使得一些教师习惯于在教学中居高临下。但是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教师应该敢于打破教学中绝对的授受关系,让跆拳道的训练从单向传输转变为双向的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尊重与指导。其次,正确处理跆拳道教学中师生在教学内容教学上的关系,让自身在教学上的优势不再是控制学生的手段,而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丰富社会生活经验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与教师的平等沟通中有所收获,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参与主动性。第三,正确处理跆拳道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的关系,在兴趣训练中,师生在人格上是独立且平等的,传统教学中专制型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在被动教学中形成消极应对的态度,使得师生关系紧张、僵化,针对此,教师在训练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让学生的兴趣偏好的到充分发展的机会,从而形成民主的、严格要求的、友好帮助的师生关系,以逐渐提高跆拳道训练效果。第四,正确处理跆拳道教学中师生在社会道德上的关系,在跆拳道训练中“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贯穿在教学始终,教师应该从社会道德上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不仅接受动作技巧的训练,更要在思想上、精神上感染学生,让学生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跆拳道的精神内核,并由此延伸到社会准则的理解和人际沟通中来。

2.4、完善教学评价标准,优化对跆拳道训练过程的评价

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跆拳道兴趣训练中,如果对这种差异忽视或者无视都会使得学生的训练过程与训练结果得不到全面的展现和考核,让学生个体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得不到承认与认可,从而影响了教学的公平性,削弱了教学激励作用。基于此,在兴趣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评价环节的优化,让学生个体的原有基础、进步幅度、参与热情、锻炼效果得到综合评定,并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中展示自我,以强调跆拳道训练效果。在优化跆拳道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双重评价,从目前大学体育教学实际来看,跆拳道课程教学评价功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很大,在训练中,教师忽视学生的兴趣偏好,在课程评价中更多的强调甄别、选拔和排序的功能,并利用评价形成一套固定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只能对学生的品势、基本技术动作和实战等内容进行分析,缺乏对学生兴趣偏好的考核以及潜在能力的挖掘,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评价理念,将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相结合,全面地、客观地、真实地、准确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直到学生进一步学习过程。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应该结合跆拳道的理论知识和动作技巧,为学生提出标准化训练依据,并引导学生体会教学或训练中标准动作和正确的身体感觉信息,为自我评价奠定基础。当然除了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在跆拳道课程评价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还能够激励自身不断进步,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激励学生形成独立的总结与反思,加大课程评价的民主化程度,学生与学生互评有利于学生形成民主意识,尊重他人,具有责任感和建立责任心。

3、总结与反思

综上所述,在大学体育训练中,跆拳道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训练中,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训练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跆拳道的学习中来。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要想体现跆拳道对学生的全面指导效果,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将技巧训练与理论指导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兴趣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注重对学生健康体育观的塑造,让学生不仅能够在技能提升中获得成就感,还能够在观念认识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运动的主动性;结合跆拳道的礼仪训练,引导学生理解跆拳道文化以及其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价值;灵活采用训练教学方法,让初学者不仅消除对动作难度的恐惧,还能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注重引导学生对自我训练过程的反思,让学生能够在单独训练或者对抗训练中,提高对自身训练规范的认识,及时发现不足,并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跆拳道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董纪鹏.跆拳道兴趣练习法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04).

[2]王晓.大学跆拳道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应用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6,(06).

[3]王艳,杨彩虹.情感与兴趣教学对业余跆拳道练习者教学效果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06).

[4]伊翠苹.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02).

猜你喜欢
跆拳道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嘻哈跆拳道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嘻哈跆拳道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