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3-04 11:37刘凤迁冠县实验高级中学山东冠县2525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特色体育学校

□ 刘凤迁(冠县实验高级中学 山东 冠县 252500)

1、研究背景

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以来,有关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便构成了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在此基础之上,“体育”便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开拓体育特色项目,沿袭学校体育的本质,突出校园本体文化,已然成为了中国学校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必然道路。因此,通过对具有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的发展方式等状况进行调查和了解,可以推动特色研究在教育事业上的开展,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学校体育的发展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但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学校教育普遍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身体机能的锻炼,学校体育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发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形成较高的体育运动水平,增进全体学生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较好地实现学校校体育多元化目标。通过了解各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现状和开展体育特色项目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都有着重要意义。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对阳光体育在学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是对国家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凸显学校体育特色的主要平台。

2、我国学校体育开展特色项目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对于研究和开展学校体育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观点,但最终把开拓学生的体育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自己的身体素质作为最严格的要求理论,以“特”求新的创举已经成为各国迎接综合人才的参考标准,更多的培养新型、全面型的社会。美国研究者认为,体育本身就是以锻炼学生身体为重要目标,只是使学生在不同环境和时间内,由老师的指导转化成为主动自觉的学习方向,更多的是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从而占有主导地位。时至今日,美国的学校体育的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为许多高水平运动员进行铺垫,其中很多体育明星也还是在读的大学学生而已。总而言之,当前发达国家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一致的,即是在提倡终身体育思想的同时,进而达到个性素质的提高,促使体育的个性和终身化结合发展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外的学校体育存在的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在此基础上到达自我能力的完善和自我学习的提高,对以后的学校体育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作为一个学校的特色项目,必然代表着这个学校自身的优势和整体风貌,目前中小学选择的项目都集中于传统类的三大球、流行的健美操、创编的绳毽这几个项目中。三大球包括篮球、足球、排球,它们是体育类活动中亘古不变的项目。健美操本身在全国的开展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中小学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似乎已成为每个中学生的必修课,不管是从健身还是健美角度都对中学生的体质有着很大的改变,更加刺激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因而也成为了中小学体育特色项目的必选。绳毽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是具有了创编特色的结合,他们利用这二者的配合创编出的花样性、群体性,从根本上真正锲入了特色项目。

从高中来看,高中组的足、排、长跑和踏板操各占10%,绳毽和健美操各占特色项目的30%。高中生不管是从生理还是心理的成长都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他们所选择的项目不仅是团体意识配合上的增强,而且对锻炼意志也有着明显提高。对于他们来讲更多的是项目安排的结构合理、完成性高,反而对项目“特色”中的“特”缺少了实际性的充实,这正是我们在安排和选择上所缺失的。初中组在对项目的选择上,对于传统类的项目有着一定的基础认识。选择了具有中国文化气息的武术、现代流行韩国的跆拳道等,并且编排了舞龙、扇子舞、军体拳、柔力球,还尝试了挑战极限的运动如极限飞盘和定向越野,这些后现代化出现的结合了中西式的运动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选择性和参与度。也正是初中孩子对外界的好奇心,他们在选择时更多是选择具有个性化的项目,代表着自我优势的突出,趋向是走入传统与现代的交合。

小学组的项目更是突破中学类项目,除了在他们的项目中选择,更多学校的追随了小学生的爱好,创新了空竹、竹竿、击剑、独龙车这类的俩俩配合的项目,除了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和配合能力还能刺激智力能力的开拓。然而轮滑这个项目有着对场地的限制要求,仅有极个别学校有这样的条件开展这个项目,它不仅在学校体育中倍受欢迎,我们在社区和公园经常会见到,孩子们自己参与的轮滑协会。健美操和搏击是属于徒手系列的健身操,而踏板和垒球作为时下健身的操种,结合了器械和身体的配合,利用器械带来的方向变化,把健身操更加的优雅化、个性化。

2、建设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积极意义

2.1、体育特色项目与学生的发展

近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体能素质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学生明显增加等,已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相关部门站在战略高度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发挥体育特色项目的正面示范效应,在体育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引导学生对特色项目从认识、理解、重视、参与到认同,为每一个学生掌握体育运动项目、每天活动一个小时奠定基础。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家庭背景不同,因而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兴趣各异,但各智能的表现和综合运作方式各不相同,学生之间充满着差异性。可见,无论是学生个体的发展还是社会的需求,都需要学生实行差异化发展。体育特色项目为学生差异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首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力,最大化满足学生体育需要;其次通过参加特色项目,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继而根据自己的优势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项目,培养体育特长。

2.2、体育特色项目与体育教师的发展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效。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它是教师积极完成本职工作的心理基础。体育特色项目的建立,唤醒了体育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有效激发了体育教师内在的教育教学热情,尤其是有关项目的教师,在自豪的同时增强了专业自信心,激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专业价值观等方面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体育特色项目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的同时,拓展了发展的空间。一方面,体育特色项目给教师发挥专业特长提供了一个有力平台,另一方面,随着特色项目的发展,对教师专业技能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使教师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开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对策

3.1、移植他人的先进经验

移植他人的先进经验就是把办学条件、办学模式、管理策略与本校相似的体育特色学校的现有的体育特色项目、现有的做法直接移植到本校实施。这样可以直接借助他人的先进经验,避免在实践中走弯路,有利于缩短学校体育特色形成的时间。采用移植的方法,实施前一定要论证,实施中要注意进行加工,切不可生硬照搬照套。否则,就会丧失本校的体育个性,亦不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

3.2、继承和发展学校原有的体育资源

每所学校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体育传统,我们要善于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等,继承学校原来的优秀体育项目,在继承的基础上把学校原有的体育传统项目发展成学校体育特色。

3.3、挖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学校体育特色往往是所在地区体育总体特色的体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对本地区体育总体特色的继承、弘扬和超越。这既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民族的传统文化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对民间乡土体育教材的使用,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对民间乡土体育教材的活动要求,规则等要进行规范,以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3.4、引用新兴体育项目

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内容丰富,有很强的时尚性和娱乐性强,同时也有很强的健身作用,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引用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学校体育特色,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遵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通过引进、简化、改造等手段,使其成为参与性强、健康、安全的活动内容。

4、结语

体育特色项目建设是学校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和凝炼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因此为贯彻国家“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应大力推进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工作进程,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1]王晓楠.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

[2]刘柱.特色教师成长与特色学校构建的关系浅谈[J].新课程研究,2012,(11).

[3]张静.辽宁省开发区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的可行性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

[4]陆岚.我国东北高校体育活动课程区域特色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5]周立,陈立荣.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5).

[6]冯英歌,赵军.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4).

猜你喜欢
特色体育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