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2018-03-04 09:12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羊毫街小学郭永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5期
关键词:学段新课标习作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羊毫街小学 郭永平

一、新课程下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任务

(一)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新课标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要让小学生在写话和习作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表达、学会做人、学会处事。新课标在总目标之下,又把小学阶段分成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了每个阶段相适应的写作教学的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有效地防止了小学写作要求被不切实际地拔高。

(二)小学写作教学的职责与任务

小学写作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为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应完成以下任务:首先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其次才是引导学生表达自我,培养健康的情感。使作文成为小学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并且在学习表达的过程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让他们在学习交流中逐步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写作兴趣缺乏,主体创新意识不够

通过我本人的语文教学经验以及结合同行老师的讲述,发现很多小学生在写作的时候都会有假话、空话,作文有个性的寥寥无几,对作文存在着深深的恐惧感,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一写到老师,就是爱岗敬业、“带病上课”等老掉牙的故事;为了体现坚强勇敢的主题,不惜编自己受伤、受残,甚至长辈亡故的悲剧;一说到“乐于助人”,不是扶盲人过马路、送小女孩回家,就是给爷爷奶奶让座,似乎都是同一情节、同一故事。生活中很少有新的事情发生,感悟也是千篇一律的。

(二)各学段区分不明显,对低年段要求过高

新课标非常注重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第一学段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提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则提出“写作时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想说的话、认识和感想到表现内容,再到表达自我和与人交流。是一步步、一层层往前推进,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的。然而,很多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快点掌握知识,希望考试能拿到高分,一味地求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忽视了小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教学形式训练枯燥,轻视实践的运用

作文指导是写作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犯重形式,轻内容;重分数,轻实践;重理论,轻生活的错误。导致了学生模仿成风,缺少真情实感。又有老师将模仿封杀,视为抄袭,殊不知小学生作文需要模仿,要由仿到创,仿中有创,创中有仿。教学形式枯燥表现在:

1.包办代替

指导过细、过死,教师习惯于用自己的构思代替学生的构思。

2.要求过高

有的教师会把《小学生作文大全》《小学生满分作文》《小学生好词好句好段》等中的文章作为典范,易造成学生作文中的虚假和造作。

3.放任自流

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开放想象空间、培养创新思维为理由,出题后不做必要的指导。学生一头雾水,思考方向不明确,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杂乱无章,既无中心,又无重点。

(四)作文批改空间狭窄,打击遏制多元化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二度创造”的过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不厌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对于作文的批改往往不能很好的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批改空间太狭窄,答案是既定的,唯一的。如一个小学生在写《秋天》时,说秋天一点都不好,天气寒冷干燥,树叶都掉光了,小草也枯萎了,皮肤也容易干燥等,却被老师否定,要求他写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丹桂飘香等套话。这样的批改势必打击孩子们的自信心,遏制多元化的发展。

三、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新课标指出,教师们在平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并且学会将头脑中储备的生活原料进行加工。当然,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积累素材的方面有一定差异,教师要因情况不同,从而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

(二)读写结合,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在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等,这与学生表达的准确度和逻辑性息息相关。(2)丰富了学生的语言。(3)学习写作方法(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法等)。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练笔方式、开辟多渠道的习作途径,选择多类型的写作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促使他们写作个性化的逐步形成。

(三)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教师要给每学段学生的作文提供适宜生长的自由环境,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从说到写,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各学段的学生不可做同一要求。写作教学中的所谓“仿”,就是让学生依据范文的某些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语言等进行效仿。小学生的写作就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照范文仿写,仿中求新,仿中求异,从仿到创,这是小学写作教学必经的一个过程,需要遵守的一条规律。

(四)习作批改,多样结合

“批”是对习作的优点、缺点进行分析、说明、判断,当习作思想认识有重要错误,问题较多或者需要核实方便于公开讲评时会釆用口头批方法,具有时效快、提高快的特点。书面批是主要的批改方式,相对不受时空限制,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思考时间、评改时间。“改”是指对习作中用字遣词、造句、语法、逻辑、修辞、结构等方面的错误或不当之处进行删、补、调、换。两者相互配合,各有偏重。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语文素养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呼唤着写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人性关照。写作对于学生乃至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他们所处的阶段是学习写作的关键时期,也是最能培养兴趣、最能取得进步的时期。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积极培育。

猜你喜欢
学段新课标习作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