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套载重线证书原理和实施要求

2018-03-05 08:58黄雪忠
造船技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载重量吨位中国香港

黄雪忠, 杨 威, 蔡 高

(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 江苏 无锡 214431)

0 引 言

随着船舶工业的迅猛发展,现代船舶开始向大型化发展,然而航运界的另一个主要基石——港口码头设施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尽管近几年港口建设逐渐受到各界的重视,经过持续投资新建以及改建升级,但其停泊承载能力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大型船舶的需求。

近些年,超过码头设计靠泊能力的船舶大量涌现,例如40万t VLCC矿砂船,该类船舶的进港和停泊不但对码头的安全操作产生潜在风险[1],同时还对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形成挑战。如何解决码头停泊能力和船舶载重吨之间的矛盾,已成为航运界的当务之急。2014年出台了《沿海码头靠泊能力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港口码头核定靠泊等级,停靠的船舶不能超过靠泊等级限制,同时也明确在码头符合自身安全标准的前提下,除液货船和25万吨级以上的船舶外,大型船舶可以通过减载的方式在码头进行靠泊。该规定虽然对一般的大型船舶停泊码头形成指导和依据,但是对于液货船和25万吨级以上的船舶仍不能通过减载的方式停泊在低等级的码头。如何解决液货船和25万吨级以上船舶的进港和停泊问题,依然是摆在航运界面前的难题。

为满足码头泊位最大载重量要求,使液货船和25万吨级以上船舶靠泊低等级码头,可通过增加船舶干舷、降低船舶载重量并签发第2套载重线证书的方法来达到相应停泊要求。

1 船舶载重线与载重量的关系

船舶勘划载重线的目的是为船舶提供储备浮力[2],保证船舶在航行中的抗沉性。船舶的干舷值就是用来衡量船舶载重线和储备浮力的标准,取形状干舷、稳性干舷和结构干舷中的最大者[3]。《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在假定船舶满足稳性和结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按照船舶的几何特征确定船舶最小形状干舷数值。

干舷的具体数值为甲板线上缘至季节干舷标志上缘的距离。干舷和满载吃水对应关系为

F+Ts=D1+t2

(1)

式中:F为夏季干舷值;Ts为满载吃水;D1为计算型深,是船舯处型深加干舷甲板边板的厚度;t2为船底外板厚度。

船舶的载重量是表示船舶所具有载重能力的指标,是指船舶处于夏季干舷对应的满载吃水时,船舶排水量和空载排水量的差值。由此可见,载重量与载重线是密切相关的,载重线中夏季干舷值决定了满载吃水的位置,而满载吃水的位置则决定了载重量的大小。因此,船舶载重量直接取决于夏季干舷值的大小,两者是负相关和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夏季干舷值越小,则满载吃水就越大,载重量就越大[4]。

2 签发多套载重线证书的要求

多套载重线证书有永久性和临时性2种形式。永久性载重线证书是船舶所有人在船舶建造时就预估到吃水限制,在审图过程中提出申请,经由船级社审批,核对船舶稳性和结构,并最终批准干舷计算书。临时载重线证书仅为船舶在临时停靠吃水限制的港口时,申请签发的载重线证书。

目前绝大多数船旗国都不允许船舶持有多套载重线证书,仅有中国香港、利比里亚、马耳他、马绍尔、巴拿马、新加坡、圣文森特、巴哈马以及丹麦等船舶主管机关允许签发多套载重线证书。

对于多套载重线证书的签发条件,各船旗国主管机关的要求虽不尽相同,但总体都是从法定文件、载重线标志、勘划要求以及文件记录等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中国香港旗船舶为例,香港主管机关对于签发多套永久性载重线证书,需满足下列要求。

(1) 持有1套船舶证书

持有多套载重线证书的船舶,仅需持1套显示有最大载重量证书,如构造安全证书(CSC)、设备安全证书(CSE)、防油污证书(COP)、吨位证书(CIT)等,该证书适用于所有不同载重线的情况。即当船舶载重线和载重量发生变化时,不会对其他证书产生影响,也不需要再重新签发其他证书。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持有多套载重线证书的船舶,应满足最大载重量所应适用的最严格的法定要求,当在干舷增大、净吨及载重吨减少的情况下航行时,仍然必须适用最严格的法定要求,保证船舶安全标准不下降。

如果中国香港旗船舶船舶所有人申请,也可签发多套吨位证书。除对应最大载重量的吨位证书之外,其他吨位证书需要在最大载重量的吨位证书签发满1年之后方能生效。

(2) 船舶法定文件审核

船舶申请签发多套载重线证书,须向中国香港海事处提交书面申请,注明船舶参数,如船名、船舶识别号、香港海事处注册号等,以及多套载重线证书对应的载重量数据,同时还应提交稳性资料批准书面页和各干舷计算书面页。上述申请一经同意,中国香港海事处会签发同意该船持有多套国际载重线证书的批准函,且该批准函应随船携带。

(3) 载重线标记的勘划

载重线标志应通过焊接或凿刻的方式在船壳外板上永久性标示,并由担当验船师确认。将使用的载重线标志用油漆凸显,将未使用的载重线标志用油漆覆盖,确保仅有1套载重线标记清晰可见。

(4) 更改载重线标记过程见证

中国香港旗船舶在变更船舶干舷时,可由船长进行确认,无需验船师登船确认。

(5) 证书保存

船舶仅需出示1套长期载重线证书,未使用的载重线证书必须用信封进行封存,并由船长保管,且与正在使用的证书分开存放。

(6) 日志记载

每次变更载重线标志时,应在航海日志中进行记载。对于CCS级香港旗船舶,船长完成变更干舷后,还应立即将变更干舷声明情况报告船级社总部营运入级处,船级社将对船舶干舷信息进行更新。

临时载重线证书的签发应不影响船舶原有的安全性,干舷应大于原有的干舷值,即变更后的载重线必须低于长期载重线证书所核定的载重线。临时载重线证书签发需要满足下列要求。

① 干舷计算。临时载重线证书的签发必须对干舷进行计算。在确定船舶限制载重量后,应依据静水力曲线、吃水标尺图及认可的稳性资料中的空船重量和《1966国际载重线公约》有关条款的规定,对新载重线进行核定,计算出新夏季吃水和对应的淡水宽限。

② 载重线标记的勘划。将新的载重线和干舷标志勘划在船舯位置,并将使用的载重线标志用油漆凸显,将未使用的载重线标志用油漆覆盖。

指得注意的是船舶临时载重线仅需勘划新的淡水载重线标志,如果船舶所有人申请,也可勘划完整的季节性载重线标志。

③ 验船师见证。船舶临时载重线标记的勘划,需要由船舶所有人向船级社申请,并经验船师确认满意。

④ 证书签发和保存。当完成临时载重线勘划和检验后,船级社将签发1套临时载重线证书。此时船舶仅需持有该临时载重线证书。长期载重线证书必须用信封进行封存,并由船长保管。封存的载重线证书仅能由验船师启封,否则将导致证书的自动失效。

⑤ 日志记载。每次变更载重线标志时,应在航海日志中记载。

3 载重线的计算

长期载重线证书对应的干舷,在船舶建造过程中一经审图中心审批,应以此为依据签发载重线证书。临时载重线证书,其干舷值必须重新计算,并通过船级社复核。

下面以中国香港旗船舶临时载重线证书的检验为例,介绍临时载重线计算、勘划和检验要求。

某油船满载排水量为55 332 t,满载载重量为44 978 t,空船重量为10 354 t,船舶型深15 500 mm,干舷值为5 228 mm,甲板厚度为26 mm,船底板厚为16 mm。该船完工装载手册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某船完工装载手册数据

该船拟靠某4万吨级码头泊位,由于船舶的满载载重量为44 978 t,超过泊位最大吨位限制。为满足码头的停泊要求,该船需降低满载船舶的载重吨,因此申请签发临时载重线证书,对应的载重吨位为39 950 t。

首先须计算该船舶在载重量为39 950 t工况下船舶的吃水值。

根据公式:

Δ=W+D=10 354 t+39 950 t=50 304 t

(2)

式中:Δ为船舶的排水量;W为空船重量;D为船舶的载重量。

根据船舶完工装载手册数据求插值可得,船舶型吃水T为9.841 m,船舶吃水Tk为9.857 m,每厘米排水量DTCP为56.92 t/cm。

此时船舶吃水Tk即为满载排水量对应的满载吃水Ts。根据式(1)可知,此时的夏季干舷值为

式中:t1为甲板厚度。

对于上述计算,需要重点关注选取计算型深以及型吃水,即型深加上甲板厚度,吃水要减去船底板的厚度。

根据载重线公约第40条可得淡水干舷为

式中:DTCP为每厘米排水量。

若船舶所有人自愿申请,还可计算出其他的季节干舷,并进行勘划:

上述干舷计算经船级社验证后,应将最新的干舷值和载重线标志勘划在船舯位置,可仅勘划出热带淡水载重线。临时载重线标记用油漆表示,并将永久性的标记用油漆遮盖。完成载重线变更后,必须将相应的情况记入航海日志,形成法定的记录文书。

4 结论

安全是贯穿航运发展的主线,技术标准既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同时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支撑。对码头停泊能力的管理,既可以保障港口设施的安全,又能起到保护国家经济战略安全的作用。

大型船舶可以通过增加干舷、减小载重吨的方式,实现船舶在码头的安全停泊,最终起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

[1] 陈森亮. 持有双套载重线证书船舶的管理[J] . 航海技术,2013(2):27-28.

[2] 范思奇,高旭馗. 海船载重线 [M] . 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1992.

[3] 万伟,林辉,冯振玉.勘划载重线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船检,2014(11):65-67.

[4] 罗来仪.为什么期租船的租金要按夏季载重线时的载重吨计算[J]. 国际商务研究,1983(4):43-44.

猜你喜欢
载重量吨位中国香港
2021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2020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基于OpenCV的船舶载重量计算
小吨位转炉降低合金消耗成本的工艺措施
大吨位钢结构模块整体提升及滑移安装施工技术
2018中国香港代表队选拔考试
来自中国香港的龙虾美味
带货物权重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现状
大吨位系泊绞车卷筒筒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排队论在减载移泊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