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其构建路径探析

2018-03-05 10:39李桂娟赵婉伊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青年人中华民族特色

李桂娟,赵婉伊

(1.吉林化工学院 教学教辅党委,吉林 吉林 132022;2.东华大学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又指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1]。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召唤堪当大任的青年一代!切实加强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事关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甚至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在注重提高青年人科技教育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这里所提到的文化,不是指狭义的文学、艺术等文化事业中的部分内容,而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有其内在逻辑,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也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的根基[3]。青年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引领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当代青年正处于成长期和学习期,他们的理想追求、人格修为、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等方面都易受到各种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加强对当代青年文化素质的培养,增强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对于引导当代青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切实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5]。

(一) 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决定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都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借鉴结合起来的文化历史成果;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进行文化表达、价值创造和意义建构的历史成果;是以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伟大革命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和主线,代表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和精神创造。青年人只有具备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保证未来中国社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

(二) 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是未来国家安全的保障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在民族自信、国家自强和社会发展上。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中国革命文化认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持和发展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6]。“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自信必须落实到民族自强和国家发展上,落实到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上。青年一代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够做到从容的坚守民族振兴和国家独立。

(三) 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文化自信体现在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的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代青年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青年一代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积极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二、当代青年的文化意识现状分析

青年时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人最有朝气、最富活力、最有可塑性,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当代青年的主流文化意识总体呈现积极的、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时代发展要求的良好形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广大青年切实感受到国家繁荣富强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中进一步升华为对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因而,更加增强了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拓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之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高,国际国内交往日趋频繁,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交融更加方便快捷,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形形色色的文化思潮此消彼长,人们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方面出现迷茫和困惑。在部分青年人的文化意识中也有所体现。

(一) 文化认知和文化自觉意识相对薄弱

一方面,“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理念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部分青年人的兴趣点更多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对鲜明独特的革命文化不甚了解,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漠不关心。另一方面,青年人对国家民族文化认知缺乏准确性。当一些不良的文化作品中出现随意篡改历史,恶搞革命英雄,甚至诋毁和否定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时,他们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容易受到这种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思想的侵蚀和干扰,对他们认识历史、认同民族文化带来很大的危害。

(二) 物质第一、个人至上的价值理念有所存在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的择偶标准曾被媒体宣传炒作,明星天价婚礼一度被广泛报道。这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文化思想的传播和渲染,不可避免的会给青年人带来负面的示范效应。青年人初步接触社会,易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充满向往。青年人通过个人的努力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拜金主义所宣扬的将金钱当作人生活动的唯一追求和最终目的的价值理念将会使青年人过度追求物质利益,放松对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甚至丧失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三) 国家文化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一些西方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报刊影视、学术交流以及扶持“西化精英”等手段,借机对我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宣传所谓的“普世价值”。部分青年人对这类文化作品的关注点大多停留在作品的形式上,对深层次的文化侵袭目的缺少防范意识。西方国家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对青年人的影响不可小视。这种文化渗透直接腐蚀当代青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毒害青年人的精神意志,甚至直接动摇青年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其目的就是腐蚀青年人的思想,以和平演变的形式达到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从而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三、培育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路径

新时代的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引领,擘画人类未来美好愿景。“一带一路”倡议给各国、全球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加强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传承的特殊性体现在,文化意识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文化意识的影响也非一时之力。因此,培育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青年个人三位一体,共同构筑坚实的文化自信基础。

(一) 将文化自信上升为国家自信,增强当代青年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中国不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自中国近代以来,由于民族危难,国家衰败,一度出现了“文化自卑”心理。这种心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百年、几代人。时至今日,在一部分人心目中仍然存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振兴使国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执政能力更加信任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动摇的坚定“四个自信”,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学习,加强对中国国家制度优越性的理论研究,从理论深度和现实实践加以充分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理论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群体;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整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规范管理,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下大力度纠正和抵御不良文化思想的传播,为当代青年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

(二) 将文化自信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增强当代青年的文化认同感

教育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传承创新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任务。高校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修为,增强教师的文化自信。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理应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定引领者。习近平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6]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大思政”的育人理念,重视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设有深度、有温度的课堂;二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加强思政课改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能阐明理论观点,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既有思想的升华,又能给学生充实的知识;三是以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讲好中华文化故事,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赋予的使命担当,在涵养心灵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三) 将文化自信变成当代青年的文化自觉,增强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具有“自知之明”。实现高度的文化自信,必须使青年人自主认同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坚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为青年人营造良好的文化自信的国家社会环境、加强对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培养教育的前提下,唤醒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意识,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是构建当代青年文化自信的根本。青年是最具学习能力,最有创新精神的群体。青年人要在新时代使命任务的感召下,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敬畏之心,时刻都能以虔诚的求学态度来对待优秀文化,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要提高当代青年的文化鉴别能力。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前纷繁复杂的文化进行辨别,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此外,青年人要身体力行,做文化自信的积极倡导者和维护者。时代呼唤英才,当代青年适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青年人要结合时代要求,以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4],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青年人中华民族特色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医的特色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