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训练要点,找准训练关键
——高中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研究

2018-03-05 20:59宁夏育才中学宁夏银川75002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质体育教师

□ 高 扬(宁夏育才中学 宁夏 银川 750021)

1、引言

从近年来的学生体质健康的总体情况出发,并不乐观。也正是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以“健康第一”作为教学思想的体育教学方向。因而,体能训练成为高中体育教学所关注的焦点,体能训练本身蕴含着学生多方面的运动素质,以科学的训练为前提,把握训练要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能够赋予高中体育教育新的发展内涵。

2、高中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创新体能训练方法,所展现出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其二是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但不可否认,体能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价值显著。

2.1、增强学生体质

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需要体育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近年来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情况出发,效果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偏低、体能下降、过度肥胖等等,而在体育教学当中的表现则是参与积极性不高,容易疲劳。针对这种情况,为全面响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将体能训练应用到高中体育教学当中来,以体能训练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体质情况,以体能训练促学生体质的增强。当然,体能训练目前已经得到相应的重视,但执行效果有限,创新性明显不足。对此,还需要发挥出体能训练的优势,找准研究方向,明确体能训练的侧重点。

2.2、调节学生心理

除体质健康之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同样需要得到关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通常情况下神经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身体各项机能得不到有效的调节。长此以往,也会对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影响,成为造成体质健康的心理层面的问题。而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则能够以多元化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调节学生的紧张心理状态,探索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能够积极的感受到体能训练带给自己的充实感觉,更主动的参与其中,协调好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关系,为调节心理状态奠定基础。

3、高中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高中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坚持基本原则,分别为循序渐进、尊重个体、整体把控以及负荷适度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上的确保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以学生为体能训练的核心,定位精准,关键点明确。这也是本研究区别于传统体能训练的主要特征之一,下面明确各基本原则。

3.1、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顾名思义就是体能训练的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满足层层深入的目标。即在开展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对于体能技术动作、强度负荷以及训练时间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控制,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整个过程中,需要满足训练过程系统性目标的建立,执行体能训练目标,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要求与基本原则。以该原则为核心,对体能训练有效性是一大保障。

3.2、尊重个体差异

尊重个体差异原则,是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高中阶段的学生个体差异鲜明,个体特征明显,这使得在开展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如果采取“一刀切”的训练模式,显然无法发挥出其中的有效性,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则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能训练安排时,合理的设置好训练方案及训练目标,以学生个体的差异为出发点,制定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案,以达到体能训练目标。要既符合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也能够让学生在适度的体能训练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3.3、训练整体把控

体能训练的整体把控原则,针对的关键点则是体能训练中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保证多素质的协调进步,才能够发挥出体能训练的应有价值。如果在开展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仅仅是某一项身体素质的提高或者身体机能的改善,则很难发挥出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的体能训练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体能训练方法,保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实现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进步,而非单一身体素质的发展。整体把控原则的重点则在于此,以该原则为核心,训练的有效性更强,效果也更为理想。

3.4、过程负荷适度

该体能训练原则,依旧是强调训练的科学性。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对于体能的训练负荷方面。对于高中生开展体能训练,要准确的把握运动负荷,避免在开展体能训练的过程中由于对运动负荷的把握不够明确,导致疲劳问题的出现,这将严重影响训练效果,导致学生对于体能训练本身失去信心。因此,设置体能训练方案,教师要对训练负荷强度进行控制,并准确的判断所采取的体能恢复措施,积极利用医学以及营养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完成对学生能量的有效恢复,展现出体能训练的科学性。

4、高中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在完成价值剖析以及原则确定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分别从教师、体能训练计划、训练方法以及训练评价等几个方面着手,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最大限度上的展现出体能训练的效果,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促进,为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4.1、发挥体育教师引导优势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的“引路人”。但国内的很多体育教师并非专业从事体能训练的教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能训练本身的认知度以及专项素质上存在不足,缺乏必要的体能训练方式和训练经验。且高中阶段体育教育本身受重视程度不高,造成体育教师也处于一种“边缘化”的位置,所得到的教学资源与自我成长空间有限。因此,想要将高中体能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应用,核心则是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及优势。一方面,促进体育教师对于体能训练的认知度。体育教师首先要从思想层面加强对于体能训练的认知度,并针对性的对每一个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在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之后,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安排计划,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以学生为核心,以自我体能训练认知提升为前提,以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成长,为体能训练在体育教育中焕发光彩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设体育教师的培训环境,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体育教师能够接触到专业化的体能训练方面的知识,从而在自我认知中学会不断成长,走出一条全面、综合的发展之路。总的来说,体育教师引导优势的发挥,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增强体能训练实效,为学生体能水平的提升提供可行性条件。

4.2、合理设置体能训练计划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中体能训练的创新运用,所能够产生的体能提升效果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看到,而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这就需要科学训练计划的安排,以此来达成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对于教师而言,也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则需要坚持如下步骤:第一步,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能情况。在体能训练计划设置前,体育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体能情况,并形成量表。如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多项基本的运动素质,该评价是以指标评价的方式来确定,以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运动成绩来决定;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分层,并设计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组,不同的组别代表着不同的体能水平情况,对每一个小组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这其中包括训练内容、训练负荷以及训练时间等。如对于A组别,该组别学生的体能情况良好,则可以适度增加训练难度和训练负荷,推动其体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对于B组和C组则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第三步,论证训练计划的可行性,并加以修正。

4.3、创新体能训练基础方法

体能训练方法是保证体能训练有效性的基础,在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之后,则需要对训练的方法进行确定。从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出发,多是以统一的训练方案来进行体能训练,项目本身的创新性明显不足。如对于速度运动素质的训练以短跑训练为主,耐力素质训练以中长跑训练为主,柔韧性训练以坐位体前屈训练为主。这些训练方法虽然针对性较强,但并不能够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体能训练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基于教育现代化视角下,这种训练方法较为单一,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效果不够理想,创新体能训练的基础方法显得十分必要。例如,将体能训练当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基本运动素养,通过足球运动的方式进行综合表现,带球跑、传接球等都可以成为体能训练的主要方式。将传统的运动形式与体能训练充分融合,所能够发挥出的效果相比于单一的训练更直观,所产生的效果也更理想,对全面促进学生的体能训练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4.4、做好体能训练有效评价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确定了一个基本的训练框架,使得体能训练更加科学、合理。体能训练方法是对传统方法的革新,把握训练的要点,找准训练关键,对体能训练的实效提升效用明显。而体能训练的有效评价,则是发挥体能训练持续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评价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教师仅仅是对体能方式方法的改革,而对体能训练的评价依旧是以成绩为主。对此,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等,最终服务的核心依旧是体能训练的创新是否满足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要求,要做好全过程的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当然,对体能训练的评价,得出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策略,则能够成为优化体能训练的参照标准和主要依据,实时的去调整训练方案,保证训练的有效性,使得学生的体能水平得到全面促进。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生而言,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体育教育关注的焦点。作为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前提要素,体育教育的开展情况显得十分关键。体能训练作为体育教育取得实效的根本,将其作为研究焦点,通过对教师、教学方案、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使得学生的体能水平得以提升,促进高中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体质体育教师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