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背景下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现状与对策

2018-03-06 15:38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社区服务居民院校

张 萌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

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高职院校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除了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外,为社会、地方社区服务也是高职院校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素质,是促进高职院校与地方社区协同共建的重要方式[1]。现如今,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的发展理念,为高职院校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带来了契机,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从当前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现状来看,取得的成效不够显著,在部分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解决,例如社区居民认同感不强、社区服务形式单一等。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的发展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社区服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社会治理背景下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内涵及意义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执政理念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虽然前后仅变换了一个字,但其中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其中“社会管理”旨在以政府管理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要素,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形式较为单一,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而“社会治理”更加强调体制机制的作用,突出治理的系统化、法制化,要求从源头治理,多方式、多渠道并进,以推动社会建设、增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高职院校社区服务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发展渐趋成熟,是指依托自身在教育培训、文化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向社区、居民提供教育、技术和文化等多方位、多形式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服务。在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社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进一步丰富社区服务内容,还要不断创新社区服务方式,适应时代的变化、紧跟社会的发展。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发展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社区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有利于提高社区生活水平。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职能,服务社区也是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2]。例如高职院校可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就业、转岗或晋升。其次,推动高职院校自身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也面临较多发展问题,例如学生毕业时面临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普通高等院校,而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社会认可度,逐步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最后,高职院校社区服务成为高职院校与当地社区协同共建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对社区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所提供的专业培训,更在于它能够有效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

2 社会治理背景下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现状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发展,尽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例如在社区志愿服务方面,为地方社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使高职院校在社区树立了良好形象;在社区教育方面,教育社区居民专业技术,提高居民的工作技能,促进居民就业、转岗和职业晋升。这一系列社区服务内容极大推动了高职院校与社区协同共建的步伐,并在慢慢摸索适应国家社会治理的新型发展模式[3]。然而受内外环境变化、社区服务内容和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与社会治理发展背景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区服务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规划。当前,政府和高职院校就社区服务问题未能展开进一步深度合作,尚未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因而对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的规划不够科学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当高职院校在进行社区服务时,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参考,不利于调动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其次,缺乏有效的社区服务评价与监督体系,一方面社区服务人员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激励,积极性自然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内外部监督,不利于找可以改进的地方;最后,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能设立专职管理社区服务的部门,在开展社区服务时缺乏事先策划与组织,工作组织性和有序性较差,大大降低社区服务质量。

第二,社区服务目标不明确,居民认同感不强。时代在改变,社会在发展,然而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却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正确识别出社区服务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从而缺乏较为明确的社区服务目标,最终导致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认同感并不强,尽管付出努力、花时间,但并未取得明显成效,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社区服务能力提升的认识不到位。例如开展较为精准的社区服务,针对在岗人员开展定向专业技能培训、针对全体社区居民开展文化创新等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科学分析后,正确制定社区服务目标。

第三,社区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普通高等学校参与社区服务较为常见,多以志愿者服务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日常服务以及文化培训等,而高职院校以往参与社区服务并不多。然而这种单一的社区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社区多样化构建的需要。同时,受到教育体制的约束,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专业设备器材等教学资源未能对社区居民开放共享,不能服务于社区,诸如图书馆、实训场地、体育场等硬件设施资源尚未实现高效整合,使得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第四,缺乏一支专业的高职院校社区服务队伍。目前,高职院校社区服务人员大部分由在校学生组成,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在开展社区服务时,面对不同诉求、性格的社区居民,会显得捉襟见肘。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社区服务前有必要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然而,由于人员、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高职院校缺乏一支专业的社区服务管理队伍,缺乏社区服务培训,使得社区服务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稍有不慎可能会适得其反。

3 国外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经验借鉴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经历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并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可供我国借鉴。由于国内高职院校社区服务起步较晚,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我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在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本文主要以美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为例,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可供借鉴之处:

第一,科学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美国多数高职院校属于公立性质,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完善运行机制等措施规范管理高职院校,以保障其为社区提供更好地服务,促进社区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提供的社区服务可以通过衡量效益来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确保社区服务质量。

第二,高职院校重视社区服务职能。在美国,社区服务贯穿于高职院校设立、发展的整个过程,并将“服务于全体社区居民”视为办学理念。经过长期的发展,高职院校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创新社区服务项目,使其社区服务职能更为凸显。

第三,高职院校与社区互动合作。在美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过程中,高职院校和社区间并不是单向服务的,而是双向的,即高职院校为社区提供教育培训、开放图书馆、体育场等服务,而社区则大力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4 社会治理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社区服务能力对策

结合上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现状,借鉴国外在此方面所积累的经验,提出在社会治理背景下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能力的对策。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多方合作,共同完善社区服务机制。从美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经验来看,强调多方参与合作、共同发展进步。因此,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社区服务而言,要加强高职院校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社区、企业间的互动合作,促进以“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共建”的高职院校社区服务模式创新。同时,政府制定合理政策、企业提供资金技术、高职院校提供人才支撑、社区大力支持,多方共同探讨完善社区服务机制,增强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动力,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第二,明确高职院校社区服务目标。加强社区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社区提供相应的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主动融入社区,依托学校教育、技术、资源等方面优势,突出高职院校特色,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明确社区服务目标,在社会治理的背景下,促进政府、高职院校、社区以及企业等相关方的良性互动。

第三,拓展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内容与形式。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社区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全面体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例如组织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志愿者项目,为社区提供日常帮扶服务,加强社区文化创建与宣传,培养居民兴趣爱好;又如加强社区居民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结合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居民搭建终身教育平台,举办各种社会培训,如职业培训、转岗培训、生活技能培训等。

第四,打造一支专业社区服务队伍,加强社区服务培训。高职院校需要积极组织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共同建立一支社区服务队伍,管理社区服务项目。首先制定社区服务队伍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培训,提高队伍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其次,在实践中积累社区服务经验,由社区服务队伍负责组织与策划,并全程跟踪,做好后期调查分析与评价反馈。

猜你喜欢
社区服务居民院校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以社区服务构筑城乡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图景——《“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解析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有哪些看点?
“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石器时代的居民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