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报告

2018-03-06 05:45陆晖广西桂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41001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关键词:养鸭雏鸭鸭群

陆晖 (广西桂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41001)



鸭传染性浆膜炎诊断报告

陆晖 (广西桂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41001)

根据当前对本地区养鸭户的调查,在养殖过程中主要是对鸭群进行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针对鸭群进行传染性浆膜炎免疫预防的养殖户较少,传染性浆膜炎疫病不能引进足够的重视,当鸭群发生传染性浆膜炎疫病的时候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死亡率基本上达到5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80%,因此养殖户在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疫病方面引起重视是保障养鸭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增收的有力保障。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主要是经呼吸道感染,发生于1~7周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经过,临床表现为精神浓郁、眼鼻分泌物增多,稀泻,部分感染鸭出现神经症状。该病主要发生于圈养鸭群,1~8周龄均易感,自然感染发病率一般为20%~40%,有的鸭群可高达70%以上,发病鸭死亡率为5%~80%不等,感染耐过鸭多转为僵鸭或残鸭,不同品种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的差异。

1 发病情况

2017年5月份桂林市某县养鸭场3700羽38日龄的雏鸭发生精神沉郁,眼、鼻有分泌物,轻度的咳嗽和打喷嚏,蹲伏,步态不稳,食欲不振,排绿色稀粪,运动失调,部分头劲战栗,病鸭消瘦较快,病程持续4~8d,5月11发现疫情至5月18日养鸭场共死亡雏鸭1898羽。

2 发病雏鸭临床症状

病鸭食欲不佳,蹲伏、精神沉郁、头劲歪斜,扎堆,缩颈,共济失调,眼鼻周围有浆液性分泌物,羽毛松乱,部分雏鸭下痢,排黄绿色的稀粪,生长发育不良,部分极度消瘦。

3 病死鸭解剖病理变化

解剖病死鸭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严重者全身浆膜上尤其是心包腔内和肝被膜上有一层纤维素渗出物,肝脏肿大,脾脏肿大,呈斑驳状,大理石样外观。

4 实验室微生物学诊断

4.1 荧光抗体检测 用经过消毒过的接种棒从已经无菌收集到的死雏鸭的脑、肝脏、脾脏挑取少量病变组织触片,用丙酮固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组织触片中菌体周边荧光着染发亮,中央稍暗,呈散在分布。

4.2 细菌分离鉴定 用经过消毒过的接种棒从已经收集到的死雏鸭的骨髓、脾脏、肝脏等病料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8%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37℃培养24h后观察菌落特征,发现菌落凸起,透明闪光奶油状,直径2mm,以斜射光线观察菌落有虹光。

4.3 麦康凯琼脂培养 用经过消毒过的接种棒从已经收集到的死雏鸭的骨髓、脾脏、肝脏等病料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普通培养箱培养37℃培养24h后观察无细菌生长。

4.4 细菌生化鉴定 分别接种于明胶、石蕊牛奶、葡萄糖、果糖、肌醇、硫化氢、靛基质、硝酸盐、过氧化氢酶等,生化结果见附表。

附表 细菌生化结果

生化试剂名称反应情况结果生化试剂名称结果 明胶液化+硫化氢- 石蕊牛奶碱化+靛基质- 葡萄糖不发酵-硝酸盐- 果糖不发酵-过氧化氢酶+ 肌醇不发酵-

4 结果分析

(1)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细菌培养以及生化试验可以明确某县养鸭场的雏鸭发生的疫病为传染性浆膜炎。(2)该鸭场发生传染性浆膜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通过现场观察发现该养鸭场栏舍过于封闭,潮湿、鸭舍通风不良,鸭群密度过大,卫生差,因此改善鸭舍内部环境是预防传染性浆膜炎很重要的一个环节。(3)据调查该养鸭场没有做过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工作,这也是引起雏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的原因,当前免疫接种是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鸭疫里氏菌油佐剂灭活疫苗,使用该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但是要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建议最好进行2次免疫注射,因为该疫苗免疫持续的时间较短。(4)如已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应马上分离病原菌,经药敏试验后选择有效敏感性药物,对全群鸭进行药物防治。

(2017–10–13)

S858.32

B

1007-1733(2018)02-0031-01

猜你喜欢
养鸭雏鸭鸭群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周三根:养鸭走上脱贫致富路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巧得妙方
鸭群中的鸵鸟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