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短语“在+处所”的对外汉语教学技巧分析

2018-03-06 18:11宋欢婕
文教资料 2017年30期
关键词:偏误

宋欢婕

摘 要: 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相关语料的筛选和统计发现,汉语学习者使用介词短语“在+处所”时,偏误率高达62.9%,且集中体现为语序偏误、遗漏偏误、框式结构偏误和误用偏误。据此,汉语教师可将该语言点按形式结构分“S(主语)+ PP”、“(NP+)PP + VP”、“PP,+ 句子”、“(NP+)+ VP + PP”、“PP(+VP)+的+ NP”五类,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关键词: 偏误 形式结构 功能用法 典型语境

介词“在”在《国际汉语教学大纲》中属于“二级语法项目”,学习者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便会接触到介词短语“在+处所”。该短语在现代汉语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高,基于其在句中位置选择的制约条件,以及制约条件出现原因的论述较为丰富。但对于“在+处所”在对外汉语教学效率方面的提高,需从学习者的已有偏误入手,展开统计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已有本体研究分类别、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一、偏误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200篇初、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习作中目标语料的筛选和统计发现,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共计使用170处,其中有107处存在偏误,偏误率高达62.9%。偏误类型可分为语序偏误(37处)、遗漏偏误(24处)、框式结构偏误(24处)和误用偏误(22处)四种。

1.语序偏误

语序偏误指的是介词短语“在+处所”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失当。汉语中常见依赖语序体现不同语义的现象,介词短语“在+处所”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则表达的语义功能不同。汉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对汉语语法规则不够了解,对介词短语“在+处所”的语序位置掌握不清楚,容易出现此类偏误。如:

①*他们都在山上死了。

②*在留学北京,天气非常冷,我的手被冻得好像被针刺了一样。

③*这些会影响自己的妻子,让她不能完成她在家里管理的业务。

例的句式为“NP(他们)+PP(在山上)+VP(死)”,“在山上”错作句中状语,从语义来讲,“死”为不及物动词,“在山上”表示的是“死”发生时所达到的处所,应该位于句尾作补语;例中,“在留学北京”这部分,出现语序错误,“北京”错作“VP(留学)”的补语,从语义方面来看,“留学”这个状态呈现的处所是“在北京”,应作句中状语;例中,“NP(她)”、“VP(完成)”、“PP(在家里)”,“完成”这个状态所呈现的处所是“在家里”,应作句中状语。对偏误句进行语序调整,改正如下:

④他们都死在山上了。

⑤在北京留学,天气非常冷,我的手被冻得好像被针刺了一样。

⑥这些会影响自己的妻子,让她不能在家里完成她管理的业务。

2.缺漏偏误

缺漏偏误指的是本来应该有的语言成分没有了导致的偏误。例如:

⑦*而一般的国家文字是可以拼音发音的。

⑧*近几年来,任何国家,不管人们走到哪个地方,经常能看见“禁止吸烟”的牌子。

⑨*她毕业后还要求能中国北京语言学院继续学习。

上述偏误句中,汉语学习者在处所名词前漏掉了介词“在”。例⑦中,“一般的国家”作句子状语,应该在前面加“在”,“PP(在一般的国家)”是“拼音发音”发生的处所;例⑧中,“任何国家”在句中作状语,应该加“在”,在语义上,“VP(看见)”这个动作发生的处所是“PP(在任何国家)”;例⑨中,“NP(她)”、“VP(深造)”、“处所名词(中国北京语言学院)”,其中“中国北京语言学院”作句中状语,应在前添加“在”,语义上,“深造”的处所是“在中国北京语言学院”。改正如下:

⑩而在一般的国家,文字是可以拼音发音的。

{11}近几年来,在任何国家,不管人们走到哪个地方,经常能看见“禁止吸烟”的牌子。

{12}她毕业后还要求能在中国北京语言学院继续学习。

3.框式结构偏误

汉语表处所的介词短语中,“在”没有方位意义,依语义需要有时要添加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等,构成“在……上”、“……里”这样的框式结构描述地点。框式结构对汉语学习者来说较为复杂,容易出现错误,一般为方位词的遗漏或错用。例如:

{13}*以便休息时能好好地在电视看播放的歌曲节目,全家一齐快乐。

{14}*在商场上也容易买到。

例{13}为框式结构不完整,“在电视”中应添加方位词“上”,“播放”发生的处所是“在电视上”;例{14}属于框架结构误用,“在商场上”的“上”应改为“里”,“买”发生的处所是“在商场里”。改正如下:

{15}以便休息时能好好地在电视上看播放的歌曲节目,全家一齐快乐。

{16}在商场里也容易买到。

4.误用偏误

在汉语学习者对介词短语“在+处所”有一定了解但不够全面、稳固时,“在”时常与其他副词或介词产生误用,如“就”、“从”等。

{17}*我的父亲是一个华侨,他的家乡就汕头。

{18}*在中国而言,吸烟是很普遍的。

{19}*“妇女辞职回家”问题,在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在时代的须求下是有正确理由的。

例{17}中,“就汕头”中的“就”与表处所的“在”混用,应将“就”改为“在”,“他的家乡”的地点是“在汕头”;例{18}中,“就……而言”是一个固定短语,表话题对象,在句中误用为“在”,出现偏误;例{19}中,“从”和“在”的误用,用于表示起点为“从”,用于表示处所为“在”,此处应用“从”。改正如下:

{20}我的父亲是一个華侨,他的家乡在汕头。

{21}就中国而言,吸烟是很普遍的。

{22}“妇女辞职回家”问题,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在时代的需求下是有正确理由的。endprint

二、“在+处所”结构的汉语教学策略探究

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的改进与学习者相关偏误的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相关性。成人的第二语言学习以工具性动机为主,因此,针对成人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实用”为出发点,对高频、典型的用法展开循序渐进的推动性教学,时刻关注学习者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变化情况,对偏误进行追踪、总结、分析,科学并合理纠错。

据前文所述学习者的偏误特点,在教学中可从句子的形式结构、结构的功能用法、功能的典型语境三方面[1]入手,将汉语本体中介词短语“在+处所”的典型分类进行切分、调整,强化框式介词的概念,以框式介词形式进行教学[2],以适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和需求。如下表:

1.在1:S(主语)+PP

该类型结构简单、内容清晰,用于表示人、事、物所处地点,且在日常会话中使用高频率、交际效率高。故置于首位展开教学。典型语境可为即时的汉语课堂:

{23}我们在教室里。

{24}老师在讲台上。

{25}同学们在座位上。

或催促逾时还未赴会的朋友:

{26}你们在哪儿??都八点啦!

{27}我在公交上/在出租车上/在路上/在超市。

2.在2:(NP+)PP+VP

承接在1的句法结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旧有结构形式上进行信息添加,如:

{28}老师在讲台上讲课。

{29}同学们在座位上听课/做笔记/做练习……

{30}我们在教室里上课。

{31}我在超市买饮料。

通过以旧引新、以新夯旧的方式揭示“在■:(NP+)PP+VP”表示(或强调)短时或长时持续性动作发生的场所,继而引导学生向贴近自身真实生活的语境过度,如周末的家庭生活:

{32}妈妈在书房(里)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

{33}爸爸在院子里种花。

{34}我在房间(里)弹吉他。

{35}妹妹在客厅(里)玩玩具。

在相应的口语课或活动课环节还可拓展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中国家庭的周末生活进行真实参与和考察,并对比自身家庭生活,多多运用“在2:(NP+)PP+VP”结构,谈论一些具象的生活差异。如:

{36}阿姨在厨房(里)做饭。

{37}叔叔在书房(里)写文件。

{38}小明在卧室(里)做作业。

{39}小明的爷爷在阳台(上)晒太阳。

3.在3:PP,+句子

可顺接上一部分话题,从具象的生活活动向同一文化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特点靠拢,进行拓充、思考和概括,引导学生将所述句子升级为“在中国……”“在美国/韩国/泰国/巴基斯坦/……”“在我的家乡……”,同时可进一步将话题扩展到饮食差异、学习方法差异等方面,达到加深理解并提高复现率的目的。如:

{40}在中国,人们周末也很忙。

{41}在我的家乡,人们周末喜欢做一些放松的事情。

{42}在中国,人们喜欢吃辣的食物。

{43}在欧洲,我们上课不喜欢一直做笔记。

4.在■:(NP+)+VP+PP

将这一类型置于教学的第四阶段,有利于与“在2:(NP+)PP+VP”产生一定的时间间隔,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理解、吸收、应用,达到对“在2”用法的不断加强和巩固。另一方面,“在4”在结构类型上同部分学生母语中介词短语的惯常位置相同,但在功能和意义指向上却有所差别,若仅因语序表象的类似就在前置位对“在4”展开教学,看似可利用相似特征直接使学生从母语中进行正迁移,实则为随后全面掌握“在+处所”的用法埋下不易逆转的隐患。

在具体教学安排上,可由动画flash引入,引导学生利用“在2:(NP+)PP+VP”说出句子:青蛙在荷叶上跳。再放另一flash,形容青蛙跳到荷叶上这一动作及动作结果有两种表达方式(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将教学点与相关知识“到+处所”建立了链接,还能在新旧知识间产生鲜明对比,概括出“(NP+)+VP+PP”表示或强调动作的终点。

{44}青蛙跳到荷叶上。

{45}青蛙跳在荷叶上。

可以分别用静态图片和动态动作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强调“动作场所”和“动作终点”的差异。如:

{46}他在床上睡觉。

{47}他躺在床上。

{48}他在床上躺着。

5.在5:PP(+VP)+的+NP

“在5”的用法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略为复杂,且在汉语自然会话中的使用频率不如前四种高,因而置于最后进行教学。可由“在3”句型操练时中外饮食文化差异、学习方式等话题入手,谈论“在/中国美国/日本/泰国/……你喜欢做什么”,并引导学生用“在5:PP(+VP)+的+NP”逐步升级答语,如:

{49}在中国(聚会)的时候,我们喜欢吃火锅。

{50}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

也可利用“在5”句型中名词短语定语成分较丰富的特點,对中心语进行修饰限定,增加信息承载量:

{51}我们是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

三、结语

介词短语“在+处所”虽分五步进行教学,但并非无间断连续展开,应在教材的编排、教学的安排、教案的撰写、教学步骤的实施等多个方面结合其他相关语法知识进行拓展性的教学和练习。同时应注意此结构的教学应当建立在学习者已较为熟练地掌握方位词的基础上。以旧引新,以新夯旧,在学习和操练语言点时利用好成年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认知能力,并不断提高复现率,真正践行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冯胜利,施春宏.三一语法:结构·功能·语境——初中级汉语语法点教学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靳丽君.韩国留学生使用介词“在”的偏误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4):1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区域经济、文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探究》(SGH16H086);陕西理工大学2016年重点教学改革项目(XJG1606);陕西理工大学2015至2017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SLGKY15-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泰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统计分析
日韩汉语学习者助词“的”泛用偏误分析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汉族学生维吾尔语中介语偏误成因及纠偏对策
越南学生汉语习得偏误及其原因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