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秋明月夜 历乱手足情

2018-03-06 21:36张玉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思乡诗意故乡

张玉明

杜少陵有一首思乡怀亲诗,题作《月夜忆舍弟》,其诗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此诗当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人流寓秦州时所作。诗一开篇,用“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写眼前实景,似信手拈来,毫无用心着力处,实则为入题做足了准备。秋天是大雁南归的季节,诗人流寓他乡,闻雁声而起思乡怀亲之情。且在这种感情的促使下,他抬起了头,寻觅雁声的来处,大约于天边极目处,撇下一声哀鸣的孤雁在远去。

这一联上下处处关合,十分耐人寻味。“戍鼓”与“边”,“秋”与“雁”,是字面上的照应;“断人行”与“一雁声”是诗意上的暗中烘托。这种烘托至少有两层。其一,在这思归的季节,戍鼓阻断了行人的来往,可挡不住大雁的南归。以雁的自由回归反衬人的羁旅之愁。其二,以“一雁”烘托自己流寓他乡的孤独。边地秋色凄凉,戍鼓又起,想到自己的处境,怎能不起孤独悲苦的情怀呢!不正是流寓边地、形单影只的诗人自身的写照!

颔联承题更有意味。“露从今夜白”句,许多注者解作“恰逢白露时节,露珠从今夜开始变白”。将此句说成是应了节气的对物候的一般性描写,而我却宁愿相信它有着更耐人寻味的诗意在。因为若只作字面上浅层的解释,则与下句“月是故乡明”所包含的丰富浓烈的思乡念亲情怀形成诗意上的不对等。我认为,“露从今夜白”在该诗中至少应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节候的如实写照。当然这种“如实”却不能如实到一定是诗人月夜忆舍弟,抑或是写这首诗的这个晚上就恰逢白露这个节气,尽管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读诗,而非读科普报告。因而这里的“如实”是说,诗人知道过了白露节,露珠就开始变白了,天气就开始转冷了。

(二)外界气候在心里上的感应。这其实是更为重要的内容,是诗人的着力和用心处。上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已让诗人心里上处于悲凉孤苦的无助之地,又加上表示天气转冷的白露已到或已过。这一心境上的悲凉,似乎就是从该句中的“白”字引发。

露珠因天寒而变白,这本来是自然现象,但因诗人在这样的季节里流落异地,其心境上的悲凉是可以想象的。因而,由节候之变换而感天气之转冷,来得自然。唯有如此,才与该联下句“月是故乡明”在诗意的转换及情感的流动上能一脉相承。

他乡露珠开始转白,顿增无限凄冷,而雁声引发的思乡怀亲之情又浓聚心头。如果说“露从今夜白”是低头所思所见的话,那么下句“月是故乡明”则是所见所思了。

望明月而思故乡,乃人情所致。诗人见他乡之明月,而想起了故乡的明月。俗话说“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故鄉人”。故乡的一山一水,那一样不让游子们魂牵梦萦?按理,天上共有一轮明月,与异乡的月比,他认为家乡有着一轮更明的月亮。他以天才的巨笔,描绘出的是一轮永远朗照于游子心头的故乡的明月。应当说,这轮明月自人类出现时就已经高悬,不过是等老杜来后,为我们描绘了出来。月,确实是故乡的明啊!若将该句放入全诗,照应的是诗题《月夜忆舍弟》中“月夜”二字。接下来的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可以说是真正入题了。

此联情感最为沉痛,也最令人动容。“有弟”与“无家”两相对照,把诗人念弟安危的忧伤情怀直接托出。“有弟”是情感心理上的不孤单。尽管自己孤身在外,但有弟弟啊,毕竟是自己心理上的精神依赖。“皆分散”则是现实生活中的孤独。身逢乱世,不得相互照应扶持,这已是让诗人愁苦十分了。下句“无家问死生”更进一步,说的是“因为战乱,也没个固定的安家之处,虽很想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的音讯呢!”这简直是欲悲无泪的哀痛了。

从“有弟”到“皆分散”是诗情的一次跌宕。如果说这一跌宕中还有着诗人与弟弟们相聚的希望的话,那么,下句“无家问死生”则几乎是浇灭了上句生出的希望。因“无家”而不知“死生”,抑或说是不知道是死是生又怎知其安家之处。

“安史之乱”搅垮了唐王朝的安定繁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自然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或死于战乱,或死于疾疫,或死于饥寒。身在许、齐二州的弟弟,自然是沦陷区的难民了。读诗至此,我们仿佛也看到诗人眼神里的忧伤了。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似乎是承上联“无家问死生”的“问”字而来。明知无法“问”,诗人却频频“寄书”,即便是常常“不达”,却仍频频“寄书”。同胞之情的纠结让诗人不愿放弃寄书的举动,尽管弟弟收到又寄来家书的希望十分渺茫。可当读了下句“况乃未休兵”才知,此联中的“寄书”并未承上句“问”而来,而是回顾以前,即没有内乱的时候,自己家书频寄,也常常“不达”,因而,这句暗中承接的当是“无家”二字。没有兵乱之时,家书常常无法送到,不就是“无家”之明证吗!

“况乃未休兵”紧接上句“寄书长不达”而来,“况且眼下战乱仍未平息呢!”此句回到眼前,与前句两相对照。前句忆昔日家书之难达,与上联暗中关合;后句写今日兵乱之未息,诉说寄书更加艰难,诗意上递进了一层,与开篇呼应。从全篇流动的感情揣摩,即便该句是说欲知弟弟消息的希望更加渺茫,然谁又能不说,这仍是流落陇右的诗人心底存有的一丝希望!

纵观全篇,诗以“戍鼓”起,以“未休兵”结,首尾呼应,将“忆舍弟”这份亲情置于一个战乱未息的大背景下,而且是在一个边地秋天的月夜,又是闻“雁声”而起,因而,其情更加真切感人。该诗语言平实直朴,情感真切,动人心魄。我们相信,读者除了为它的真情感动外,也会为诗篇高妙入神的前后关合拍案叫绝。我想,这恐怕也是该诗为人传诵的另一个原因吧!

★作者通联: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太京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乡诗意故乡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静夜思乡情意浓
永恒
冬日浪漫
思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本期主题: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