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发展模式

2018-03-06 08:05杨欣玲文冬妮
科技资讯 2018年3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模式构建

杨欣玲 文冬妮

摘 要:优化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及加强对其保护,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根据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保护现状,阐明了其协同发展目标,并依据不同的主导因素构建了旅游开发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模式:以特色村寨模式为主的资源驱动协同型、以影视基地模式为主的环境优化协同型、以休闲养生模式为主的综合促进协同型。

关键词: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协同发展 模式构建 广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2(a)-0-02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西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较高,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工作可谓是喜忧参半,旅游开发在促进遗产保护、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诸如遗产本真性消褪;现代性增强;舞台化、商品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加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绩效,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而构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模式为解决这一困境的重要方式,即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独特的旅游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其保护提供资金支持和群众基础,最终实现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文章结合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根据主导因素的不同,构建了旅游开发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模式。

1 旅游开发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发展目标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历代民族同胞的创造,也是祖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科学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没有明确目标的盲目开发,则很容易给其保护传承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旅游开发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要有清晰的目标:(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开发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的首要目标,在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科学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将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进而弥补遗产保护资金的不足,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1];(2)传承民族文化内涵,应根据遗产的自身特点及地域特色,深入挖掘遗产的内涵与价值,通过旅游开发的方式,将遗产资源转化为等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旅游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发展[2];(3)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对不同类型、地域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合,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最终形成强强联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转化机制,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2 旅游开发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发展模式

2.1 资源驱动协同型

旅游开发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同发展资源驱动协同型模式是依托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开发的相对传统的旅游形式,受旅游设施和游客口碑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该模式以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为主,要求开发强度不能太大,但在开发过程中也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特点和地域特色,开发出满足现代旅游者需求的動静结合的旅游产品,既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内涵,又可以让旅游者参与其中,获得畅爽的旅游体验。如由政府统一领导,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牵头,当地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的特色村寨模式,此模式实现村寨的完整保护,对现有的庙宇、古街、民居等古建筑进行全面普查,摸清村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历史及保护状况,建立村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村寨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紧扣“民族文化”主题,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设计民族文化体验路线,既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又丰富和完善村寨旅游产品体系。此外,以保护为前提,将体验异地传统以目的地传统非遗项目以及当地自然风光、民居、饮食、节庆和其他民俗事物为吸引物;适当开展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

2.2 环境优化协同型

环境优化协同型是结合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开发的一种开发模式,它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先进科技的运用和旅游设施的建设,进而开发出具有创造性的旅游产品,以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具备开发影视基地的条件。因此,在环境优化协同型中以影视基地模式为主,即依托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对非遗进行影视制作、拍摄、宣传等。如民间文学《布洛陀》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壮族原始时期的基本面貌,记述了壮族人们犁田、耙田、耘田等的农耕情景,还记载了有关种植、饲养、射箭以及风俗习惯等壮族先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情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满足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追求,还具有教化作用。因此,可将其改编拍摄成影视作品,以更加直观生动地方式展示壮族非遗文化。不仅如此,还应加强自然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区(点)作为影视基地,如布洛陀始祖遗址是纪念布洛陀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始生态文化基地,也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若以其为布洛陀的的拍摄基地,旅游者在参观游览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布洛陀的独特魅力,而且可以与知名导演、演员近距离接触,达到增长见识的目的。

2.3 综合促进协同型

综合促进协同型是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发展集文化传承、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创意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活动,以综合地位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依托,同时受综合环境、旅游设施、科技进步与创新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旅游模式。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舞蹈类;传统医药类、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等非遗资源开发成可以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及休养、康复的项目活动,人们通过长期的锻炼和练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因此,综合促进协同型中以休闲养生模式为主,即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以休闲、保健、美容为主要表现形式,康体休闲和康复养生为消费热点的综合性旅游发展模式。此外,还可以开发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休闲养生营地,将文化、自然、民俗、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定规模的休闲养生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创造规模效益,让旅游者既能纵情山水风光,又可以体验休闲养生旅游产品,获得身心的放松。同时,还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开发个人、家庭、情侣、集团等不同风格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养生、家庭活动、会议等多种旅游需求。

参考文献

[1]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J].学习与实践,2006(11):118-128.

[2] 高寿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绍兴为例[J].对外经贸,2013(6):76-78.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模式构建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综述
试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小学教育的对接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