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2018-03-07 06:11田翠杰
天津农林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港遗传区域

田翠杰

(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天津 300270)

野生大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渐危种,为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二级保护植物。在我国从南到北均有生长,甚至沙漠边缘地区也有零散分布,具有抗旱、耐贫瘠、耐盐碱、耐涝、抗病等优良特性,与大豆是近缘种,是一种非常重要、稀缺的种质资源,在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育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野生大豆营养价值高,又是各种牲畜喜食的牧草。目前,国内外对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虽然野生大豆在我国资源丰富,但由于大规模的开荒、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以及基本建设等原因造成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野生大豆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因此,保护开发与利用对野生大豆遗传资源的延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调查区域概况

调查区域为滨海新区大港区,位于北纬38°34′4″~38°57′8″,东经 117°7′5″~117°34′5″。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 113.8 km2,其中耕地面积135.1 km2,可利用荒地70.5 km2,未开垦荒地68.7 km2。区域内地势平坦,地貌单一,平均海拔1.5~2.5 m,地势为西北部高,向东南倾斜。该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寒晴燥,夏热多雨,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8 ℃,平均绝对湿度(水气压)11.6 mb,无霜期257 d左右,平均日照时数2 461 h。年平均降水量598.5 mm。境内河流纵横,拥有一二级河道10条,大小水库四座,其中大港水库库容量5 亿m3,蓄水和调节用水的能力较强。土壤为退海和河流泥沙不断沉积,经人工长期改造而形成,以盐化湿潮土和盐土为主。土壤含盐量0.1%~1.5%,pH值8左右。

2 调查地点、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地点

调查地点为天津市大港区域内的马厂减河两侧、洋闸桥旁、马圈引河东侧、甜水井村北、大港水库。调查路线:(1)津港公路→万家码头→马厂减河河堤→205国道洋闸桥;(2)大港水库西南围堤外(中塘镇实验场村正南);(3)大港区马圈引河河堤→马圈引河东侧→甜水井村北。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居群大小、长势、生存环境、经纬度、海拔、成熟种子。调查方法:每个居群采集20个单株,每个单株间隔3 m,每个单株采集豆荚40个或种子100粒。

3 调查结果

3.1 调查区域内野生大豆的分布

目前,大港区域内的野生大豆资源较为丰富,多生长于河流两岸与河漫草滩,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分布在马厂减河、马圈引河两岸及大港水库周边,其他地区的沟旁、路旁也有零散分布。野生大豆在群落中没有固定的分布形式,多数为蔓延分布,形成以野生大豆为优势种的单一群落,也有未形成群落的零星分布。

调查发现,各地野生大豆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洋闸桥旁、甜水井村北两地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踩踏和羊群啃食等,造成野生大豆密度较小,植株矮小,分枝少,结荚数也少。马厂减河两侧、马圈引河东侧因河流水量少,部分河段已出现断流干涸,仅在有水的河段两侧有零星分布(表1)。野生大豆多为分散、条带状小群居分布,一般密度为5~10 株·m-2,最高密度为10~20 株·m-2。

表1 滨海新区大港区野生大豆采样调查结果汇总

3.2 伴生植物分布

调查区伴生植物以杂草为主,种类较多,约有170多个种类。由于地理位置和土壤性质等原因,杂草多为耐盐碱、多年生,分布较多的种类有芦苇、黄花草木樨、小藜、苍耳、碱篷、狗尾草、牛筋草、红蓼、山绿豆、绿藜、碱茅、荠菜、播娘蒿、苘麻、葎草、苋菜、苦买菜、田旋菜、泥胡菜、野大麻、野薄荷等喜湿植物(表2)。这些杂草多为集中、成片状种群分布,一般密度为50~100株/m2,最高密度为1 000~3 000株·m-2,分布范围较广。

表2 滨海新区大港野生大豆生存环境调查表

3.3 调查区域内野生大豆的生存环境

野生大豆分布范围广,生活环境也多种多样,有河流湿地、沼泽、路边、沟旁,田埂、荒地等,土壤类型为砂壤质、轻、中壤质盐化潮土。但是最适应的环境还是靠近较大河流,潮湿,低洼的地方。野生大豆在这些环境中长势良好,居群茂密,种子颗粒饱满,本次调查采集到野生大豆种子的地点,绝大多数都在河流或者较大湖泊、水库附近,充分说明野生大豆喜爱潮湿环境的习性。

4 结论与讨论

野生大豆是重要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野生大豆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豆荚数和种子粒数多,而且还具有耐低温干旱、耐盐碱、抗病性强等特点。如能利用野生大豆资源来挖掘优异基因,培育出适宜本地区土壤及气候特点的新型品种,可望改变天津市等东部沿海地区大豆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由于野生大豆蔓生性强,生物量大,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可作为优质饲草利用,如进行人工种植,可为缓解畜牧养殖业饲草的供需矛盾开辟新的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不断的增加和不合理的垦荒、养殖、修建道路等资源开发活动,加之当地群众缺乏对珍稀农业野生植物的保护意识等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野生大豆资源损失十分严重,致使野生大豆自然分布区域日益缩减,一些重要的野生大豆的野生群落正在急剧减少或已经消失。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野生大豆

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野生大豆的种质特性研究与开发利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1]李向华,王克晶,李福山.中国部分地区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收集及分布现状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3):319-322.

[2]王果,胡正,张宝缺,等.山西省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7):2182-2190.

[3]燕惠民.我国野生大豆资源保护管理问题[J].中国野生资源,2007,26(6):37-39.

[4]曹赫,李建东,王国骄,等.辽宁省彰武县和盘山野生大豆形态学、群落特性及生境之间关系[J].大豆科学,2008,(3):20-23.

[5]丁艳来,赵团结,盖钧益.中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特异性分析[J].生物多样性,2008,16(2):133-142.

[6]杨俊军.野生大豆资源调查、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7]杨光宇,郑惠玉,韩春风,等.野生大豆直接利用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1996,29(5):95-96.

猜你喜欢
大港遗传区域
非遗传承
《大港连云》
分割区域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省审计厅到都昌县大港镇开展送“红色”文化下乡活动
区域发展篇
区域
今晚宝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