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考

2018-03-07 00:17姚秋榕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救母目连周边地区

姚秋榕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在福州及其周边地区,农历正月二十九日是拗九节,在这天人们用糯米、花生、红枣、桂圆、荸荠、红糖等原料熬煮成粥,祭祀祖先、孝敬长辈。时至今日,拗九节已经成为福州及周边地区孝文化的重要载体。

关于拗九节的来历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目连孝母”说、“正月晦日”说和“送穷”说。

一、“目连救母”说

今人多将拗九节称作“孝顺节”“孝九节”,并认为拗九节源于佛教中目连救母的传说。

闽地传说,目连的母亲因生前悍恶堕入地狱,目连孝顺,为了送去的食物不被小鬼吃掉,便用花生、红枣、桂圆、糯米等混煮成甜粥,再洒上黑芝麻送去,告诉狱卒小鬼那是肮脏的“黝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这天恰好是正月二十九,目连的母亲三十九岁,有感于目连对其母的孝顺,人们便将这碗粥命名为“孝九粥”,并将目连的孝道相传至今。

事实上,《佛说盂兰盆经》等佛教经典并未提过目连母亲的确切年龄,为何偏偏在福州的传说中会有目连母亲三十九岁的说法,并与“拗九”融为一谈?这与民间传统观念有关。福州人认为逢九的岁数是容易遭遇厄难的岁数,当父母逢九年龄,晚辈除了送拗九粥外,往往还要加上太平面和猪蹄肉等,为他们消除灾难。清叶梦君早有《孝粥》诗:“怀桔蒸梨意不同,一盂枣粟杂双方。年年报哺同乌鸟,此意榕城有古风。”[1]可见,福州传统习俗早有孝亲的风尚。

理解了闽人对于“九”的忌讳,将拗九节这日称为“孝九节”“孝顺节”也就无甚疑惑了,因而拗九之“孝”未必当真源于“目连救母”一说,但这一说法由于目连戏在民间的重要影响及人们对孝道的弘扬,其在今天依然盛行。

二、“正月晦日”说

另一个关于拗九节来源的观点是“正月晦日”说。古人将阴历每个月中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大月三十日与小月二十九日,最早关于正月晦的文字记载是北魏。

《魏书》卷七十一的《裴书葉传》中:“后正月晦,帝出临洛滨,粲起于御前再拜曰:‘今年还节美,圣驾出游,臣幸参陪从,豫奉燕乐,不胜忻戴,敢上寿酒。’”[2]由此可见,在正月晦这天出游、饮宴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已蔚然成风。

唐时,正月晦甚至成为国家法定的节日。《唐会要》中有记载:“(贞元)四年九月二日敕。正月晦日……永为定制。”[3]然而到了唐德宗时,为了兴农事,在宰相李泌的建议下,正月晦日被中和节所取代。虽然正月晦在被废除之后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但在民间,正月晦作为一个节日的意义并没有消失。

明代,福建不少方志书籍中对正月晦都有所记载。如万历年间何乔远所著的《闽书》就提到:“古田县,正月晦日为后九,取蔬菜为糜粥食之。”[4]喻政主修的《福州府志》第七卷舆地志节序晦日一条:“称为后九,取五谷和蔬菜为糜相馈,食之,田家味也。”[5]

不过,认为拗九节是由“正月晦日”演变而来的观点仍然值得质疑。节日在许多方面往往是具有一定延续性的,正月晦日的庆贺方式从南北朝发展到唐朝大致相似,但在明代以后文献资料中其庆贺方式却与曾经的正月晦日相去甚远。

三、“送穷”说

除了“目连孝母”与“正月晦”的观点,拗九节源于古时“送穷”的说法也流传甚广。

唐代韩鄂所撰的《岁华纪丽》一书记载:“孟春晦日(即农历每月最后一日),甫聚行乐,送穷。”并提到《金谷园记》中所载的有关“穷鬼”的传说:“昔颛顼帝时,宫中生一子,……其后以正月晦日死,人葬之曰今日送穷子也,因此相承号送穷也。”[6]

福州有“逢九必穷”的俗语,因此不少人认为人们过拗九节、喝拗九粥是为了避忌穷运。清代的学者们多赞同这一看法,如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值得注意的是,闽中除了正月二十九的拗九节之外,还有一个被称为“小拗九”的“二月二”。福清与平潭两地风俗,农历二月初二称为“拗九仔”(小拗九),这天午饭要吃完拗九节留下的糯米糖粥,平潭还要继续包拗九那日的“拗九丸”,吃拗九节剩下的食物。

如果说正月二十九的“拗九”对应的是“送穷”,那么二月初二的“小拗九”所对应的应是旧时的“迎富”。据明代谢肇淛的《五杂俎》记载:“秦俗以二月二日,携鼓乐郊外,朝往暮回,谓之迎富。……正月晦送穷,而二月二日迎富也。”[7]

因此,“送穷”与“迎富”在古时是两个相互对应的节日,现今福州及其周边地区在正月二十九日过“拗九节”,在二月初二日过“小拗九”也是一种传承性的关系。

四、拗九节的时代意义

节日意义的体现与传承应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拗九节作为福州及其周边地区所特有的节日之一,近年来人们在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精神文明活动中,挖掘并放大了传说中的目连孝母、节俗中尊老敬贤等优秀传统。从2004年开始,“拗九节”已经渐渐被定位为“孝顺节”,并在2005年办了“福州第一届拗九孝敬节”,成为尊老敬老、弘扬孝文化的社会风尚,这一古老节日也正因此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福州掌故编写组编.福州掌故[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191.

[2][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573.

[3][宋]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55.29.

[4][明]何乔远.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950.

[5][明]喻政.福州府志[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104.

[6][唐]韩鄂.岁华纪丽[M].北京:中华书局,1985.22.

[7][明]谢肇淛.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2.

猜你喜欢
救母目连周边地区
岁月有大爱
试论御伽草子《目连草子》对汉文学的接受
河南抗癌7 年女大学生卖花救母希望带给更多人温暖
春秋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姻探究
铁杵成针临危不惧
古代临济宗在泰山及其周边地区的传承发展
2019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高层论坛在京举办
张文亚:献肝救母
中国目连戏展演
——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演出
9岁童星大爱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