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我国的德国体育研究评述与展望

2018-03-07 10:49彭宁西南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7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体育史德国体育

□ 彭宁(西南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1)

在世界体坛中,德国体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近代,德国体操曾是欧洲近代体育三大基石之一;二战后,德国尽管分裂成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却依然在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下创造出体育的奇迹;如今统一的德国已无可厚非地成为一个体育强国,其在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所瞩目。百年来,对德国体育的发展以及其在中国的体育的影响是为全面总结和梳理百年来我国的德国体育研究,本文拟通过文献调研的,对百年来中国的德国体育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全面反映我国的德国体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总结经验和不足,以期对后续研究者有所帮助。

1、德国体育研究历史与现状

1.1、萌芽和准备期:对德国体育的译介阶段(20世纪初叶至1978年)

我国对德国体育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叶。在康有为、梁启超、蔡锷、蔡元培等的大力提倡下,德国军国民体育开始有了较大发展。1917年毛泽东在其《体育之研究》一文中也把19世纪初普鲁士的体育运动作为典范通过他们的推介,德国体育开始进入到广大民众的视野当中。

1931年,体育活动家和教育家章辑五先生出版 《世界体育史略》一书,首次从体育史的角度对近代德国体育的发展进行了研究。1933-1935年章辑五先生赴德国、英国、瑞典、丹麦、苏联和美国等欧美19国学习和考察体育。回国后,章辑五先生在津沪报刊上发表论文《欧美体育现状及改进吾国体育建议》,对欧美体育的发展现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改进中国体育的计划和大中小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建议。其后,在1945年,程登科教授出版《世界体育史纲要》,辟专章对德国体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特别是一次大战后的德国体育目标、体育实施、行政、宣传、训练等各方面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除苏联体育外,对国外体育的研究曾一度中断。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体育史研究的兴起,德国体育重新进入国内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当中。1959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七、八辑)——中国古代球类运动史料初考》中,有对德国民族传统体育——九柱球戏的介绍内容。此后,关于德国体育译介的文章开始逐渐增多。

20世纪60年代,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室翻译了翻译完成包括日本学者岸野雄三所著的《世界体育史概要》、日本学者今村嘉雄所著的《欧美体育史》、美国学者范达冷等所著的《世界体育史》等在内的一批国外体育史专著,其中就有许多关于德国体育专门介绍的内容。这些译介的成果为后来的德国体育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1.2、全面发展期:德国体育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和民主德国(东德)和联邦德国(西德)两个德国之间交往的不断增多,尤其是对两个德文化交流合作和派遣留学生等,我国的德国体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内学者对德国体育的研究开始转向了德国现当代体育发展的各个具体层面,包括从体育思想、体育观念、体育制度、体育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关注,特别对德国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组织和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体现了当代德国体育研究与时俱进的特征,并希望借鉴德国的经验解决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1)德国体育研究的拓展阶段(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1979-1990年德国统一之初,国内学者较多地从比较的角度对民主德国(东德)和联邦德国(西德)的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现状、体育体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在竞技体育方面,蔡俊五在《东德少年儿童田径系统化训练经验》一文中,从基础训练和建设性训练两方面介绍东德的运动训练体制,提出体育从娃娃抓起,要重视基础训练,而这种基础训练并不是拔苗助长的以快速出成绩为目标,而是为一般体育运动打好身体上的基础,培养兴趣。邝鉴的《民主德国的体育选材制度》则描述了民主德国的三级选材制度的概貌。朱长喜的《民主德国体育专家谈竞技体操的准备和训练》等文章,介绍了当时德国人对单杠、双杠、高低杠等项目的理解,做为当时的竞技体育强国,他们对竞技体育的理解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学校体育方面,曲宗湖的《联邦德国学校体育概貌——访问联邦德国学校体育见闻之一》、《我国与联邦德国体育教学的比较——访问联邦德国学校体育后的思考》等文章,描述了联邦德国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育权利充分下放、残障学生的体育教育深受重视、及其有关体育教学的基本思想。指出中德两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实施目标的侧重点、对传授体育技艺的看法、对体育教学结构的安排、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都不同。

凌平、李寅生等学者在90年代初,对联邦德国体育管理体制以及相关问题做了研究,并发表 《联邦德国体育管理体制及其特征》等论文,较早的论述联邦德国这一个社团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国家的体育管理六点特征,其中体育自治、政府协办;俱乐部是体育运动的具体承办者;广大体育管理者以自愿奉献为信条等等理念值得我们在以后体育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借鉴。

(2)德国体育研究的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德国统一以后,东德体育模式不复存在,而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德国体育研究的对象和视角的开始呈现多样化特征,涵盖了体育理论、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各个方面,同时注重体育与社会诸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国内的德国体育研究由此进入到深入发展阶段。

在体育理论研究方面,聂啸虎翻译成田十次郎 《谈谈德国的“体育”概念明确化趋势》介绍了德国关于体育概念演化的过程;丛湖平《德国体育理论界关于体育科学知识体系的一种认识》介绍了德国体育界对体育科学知识的一些看法,分“理论领域”以及“主题领域”对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论述,对体育学科自身的规划,提供了意见;龚建林等的《德国体育学科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启示》则继续对德国体育概念的争论和体育学科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进而阐述了德国体育学科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我国我国高校体育学科专业设置应结合学科的诉求和社会的需要来考虑。

在体育史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潘华发表《试论杨氏体操》以及《杨氏体操与历史的选择性》等文章,阐述了杨氏体操中所蕴含的民主精神以及其自身的历史动因,改变了人们对杨氏体操的刻板印象。其后,潘华又在《德国的中国体育史研究述评》、《德国体育史学研究评述》中对德国的体育史学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学校体育依然是关注的重点。程传银在《德国体育教学论研究进展》、《德国体育课程论研究进展》两文中对德国教学中运动体验与参与课程模式、运动行为开发课程模式等做了介绍,对我国体育教学有借鉴意义。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德国大众体育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多。潘华的 《中德全民健身的比较研究——兼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黄金计划”》比较有代表性,文中对中德两国大众体育的开展情况、德国的“黄金计划”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行了对比,认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实施上存在着措施宏观抽象不利于实施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德国体育的研究深化还体现在体育相关运作的研究,相比较前一阶段,对体育相关运作的研究标志着对部分学者对德国体育研究已经进入到精细化阶段。以刘波为代表,他的《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竞技体育关系的研究》、《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以及《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等多篇文章中,对德国的俱乐部体育进行较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俱乐部体育是德国的最小单位,对于德国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给处在体育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提供了宝贵参照物。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德国统一以来我国对德国体育研究,不难发现无论是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研究内容更加精细,结论也更加客观,对中国体育发展提供非常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2、展望

(1)应树立学科意识,在梳理和总结德国体育研究的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德国体育研究基础理论的建构。可以考虑在德国研究领域出一些总领性的专著,引导和帮助年轻学者和其它学科的学者参与到德国体育的研究当中来。以近年兴起的《体育法》领域的研究为例,写出《德国体育运动中的法律问题》黄世席并不是体育界的学者,而是山东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其它学科学者的参与对推动德国研究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在研究方法上,我国的德国体育研究仍然比较粗犷,缺少精细的研究成果,制约了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其原因主要前一阶段德国体育研究的空白点比较多,研究者们都在积极的进行“圈占式”研究,研究无法深入。另外还是德语研究者太少,缺乏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这需要研究者在精深方面多下功夫,出一些能够让人信服有影响力的成果。

(3)可考虑在体育社会科学分会下面成立德国体育研究的三级分会,组织和建立起德国体育研究的专门队伍。现在青年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都有大幅提升,但是陷入中国体育科学研究的现实,很多青年教师只能进行一些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可以考虑对有志从事德国体育研究的青年教师进行语言培训,甚至资助他们去德国进修,建立研究队伍,进而对德国体育研究的发展积蓄力量。

(4)在学科高度分化的今天,作为对德国体育的研究者,我们更应该术业有专攻,不易求大求全,以避免我们的研究变成了对德国体育现状的翻译。目前国内的德国体育研究界中一些学者已经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清华大学的刘波对体育体制的问题关注较多,而成都体育学院的潘华则对德国体育史以及德国大众体育的研究比较深入。这对于德国体育研究的深入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体育史德国体育
体育史教材发展概况与思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我国近现代体育史学的历程浅析与未来展望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当代中国体育史现状及问题研究分析
体育史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梦梦”“娇庆”德国行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