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让非遗文化“火”起来

2018-03-07 11:13邱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邱静

(广州市白云区文化馆,广东广州 510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强调的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间。近几年来,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高的认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很多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粗放型保护措施,并没有真正地与大众审美情趣相适合,以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程度差强人意。在新时期,如何运用新媒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和发展,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新媒体时代非遗文化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新媒体时代之下的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冲击。从起源上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强调的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产物,所以大多数是通过传统的形式所表现出来,包括各个地方的方言形象和体态等形式,它凝结了人民的精神寄托和风俗习惯,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在现代社会当中,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植入,使得传统文化受到影响[1]。

互联网技术之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生活形式都有了显著的变化,由原来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变成网络当中多样化的交往方式。以在线聊天方式为例,其中不仅有QQ、微信,还有电子邮件、阿里旺旺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另一方面,现代化的交往主体既可以是真实的主体,又可以是网络当中虚拟的主体。在互联网当中,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其他地区的文化冲击着中国民众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一些中国民众开始逐渐接受西方的现代化理念,而忘记了我们本土的传统文化。

2 新媒体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1 有效保护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来看,在传播模式上有中心化趋势,文化内容趋近于同质化和类型化。就是因为如此,本来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传统媒体当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很少出现在主流媒体当中。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和传播模式的转变,使得大众传媒的主流话语权受到了束缚。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体方式,帮助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时空传播,很多文化记忆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2.2 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内容题材、创意元素的产业价值

新媒体的显著优势包括搜索、传播的低成本等方面,这些都使得原本不热卖的文化产品也会有零星售卖的现象,并且其中集聚着一些比较可观的市场效益,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展实现更大的价值。在这一背景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应当与社会当前的整体形势相契合。社会维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能够有效帮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形成良性的对话和交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牌的影响力[2]。

3 新媒体与非遗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3.1 开发新产品形态

借助于互联网资源,可以创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门户网站,综合运用三维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开来,这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传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也能够给予消费者一个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通过参与文化创意体验,感受文化的魅力比。

在专题社区当中,可以提供一个板块,使得用户能够结合自己的喜好在网上进行照片的DIY制作,提高人们对于我国非物质遗产的关注度。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网络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借助于现代化数字技术,将民间的歌舞、乐器、手工艺等文化资源发布在平台上。

拓展产业链条,运用移动电视和手机等技术实现产业的联动效应。以移动电视技术为例,和其他媒介方式相比较而言,这种方式具有较为广泛的受众群,并且传播内容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资讯娱乐类节目,可以依据现实情况的需要,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的视频广告。通过出租车移动电视、公交移动电视、户外大屏幕的形式来进行播放,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又比如说在手机媒体的传播过程当中,彰显出来非常明显的交互性、移动性、个性化和实效性。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关注自己想看的信息。所以产品开发的重点应当更多地向手机APP功能靠拢,帮助大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3]。

3.2 打造新产业价值链

新产业价值链的存在与发展,必然会直接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使其具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产业链条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是创意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结合我国当前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此作为素材和题材,然后设计出来相应的思路和产品雏形,与当前大众审美需要相契合。其次,在生产阶段当中,结合消费者需求,适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新媒体形态为承载,对于文化产品信息进行传播。再次,在发行阶段,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将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逐渐在市场上延伸和蔓延,通过更为便捷的方式传达到消费者之中。在消费阶段新媒体的作用是对于信息社会通道进行构建,使得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了解文化信息。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必然会涉及到诸多利益共同体,在合作模式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将会是当前的一大研究课题和研究趋势。

3.3 创造新型营销手段与盈利模式

新媒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在前文的阐述当中能够看出,借助于专题网络、在线播放视频、发布新闻报道等形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下载相应的图片和视频。与此同时,在这些网络资源当中应当提供新型产品的相关介绍,为消费者增加体验服务,比如说手机下载区、游戏乐园等,将其与线上购买渠道相配合,让原本单调的广告营销成为受众所欢迎的一种体验式服务,进而让更多的用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

借助于这样一种营销方式,可以和媒体付费的模式结合在一起,让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和发行商参与其中,对于非遗文化进行创新性开发,并对于用户进行二次出售,以此来获得更为可观的效益。有的媒体销售是以虚拟形式展开的,即网上图片、视频等方式,这种没有实体的产品基本上以服务的形式存在,可以以此为基础,有效提供增值服务。

4 结语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诸多方面着手予以完善。在新媒体环境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崭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能够较好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

[1]尚春燕.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策略[J].青年记者,2015(26):108-109.

[2]高莹.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22-23.

[3]李桂玲.非遗传播与新媒体融合探究[J].文化月刊,2016(3):30-32.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谁远谁近?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