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视域下的库恩科学发展理论

2018-03-07 15:16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库恩范式阶段

林 静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和学科背景,换言之,科学哲学史上的逻辑实证主义①、惠威尔的假设主义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都对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有最直接的影响。库恩首先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特别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构其科学发展理论。库恩一方面否定逻辑实证主义的“知识直线积累观”,即否定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发展只是科学知识的线性积累和增加结果的思想;相反地,库恩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除了继承更重要的是必然包括创新。另一方面,库恩也否定逻辑实证主义把科学哲学单纯地当作逻辑的观点,他认为被逻辑实证主义者忽视的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都对科学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作为生活世界单一个体的科学家的个性和经历也会对“范式”的选择和新“范式”的确立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其次,在惠威尔假设主义的影响下,库恩认为,“科学共同体”②在“范式”的指导下通过新旧“范式”的转换来推动科学发展的这一过程,它是“解谜”过程。但是,由于“范式”的实质是科学家主观或心理上的信念,而信念本质上是偏见,因此新“范式”未必会比旧“范式”更接近于真理,所以科学革命中新旧“范式”的转换实质是一种整体性的转换,而对这个“解谜”过程应该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各个视角做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再次,库恩从批判波普尔科学发展“不断革命”论的图式和科学知识增加千篇一律的方法论——证伪主义——出发,提出了独到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理论,即“科学的增长总是通过常规科学时期的量的积累而进入科学革命时期非连续性的质的飞跃。”[1]121概言之,库恩通过借鉴和扬弃逻辑实证主义、假设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理论,建构起自己在“范式”概念基础上的科学发展理论。

一、科学哲学视域下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

“范式”是库恩科学发展理论中最基础的概念。“范式”概念最初是库恩从历史主义③出发并以其方法论原则研究科学史的理论成果。但是在这一概念的问世之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并没有明确的为其下一个定义,而是给出了多达数十种的解释和说明,因此当时学术界的很多学者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含糊不清提出了诸多质疑和批判。但是,库恩的“范式”并不是一个不变的静态概念,恰恰相反,库恩终其一生不断修正和完善他的“范式”理论,到后库恩时期,库恩在《再论范式》中把“范式”改定为“专业母体”,并且对这个由“范式”所衍生出的“专业母体”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从而“范式”一词在库恩那里获得了确定性的含义。由此可见,库恩的“范式”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地运动变化的动态概念,当今时代对库恩“范式”的再解读不应该仅单一地以《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为研究范本,而是应该把“范式”概念放在他一生思想的研究成果——包括《再论范式》《必要的张力》等中,作重新梳理,以对“范式”理论有一个全面性的认知,并且从整全性的“范式”概念出发以更到位地研究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

《科学革命的结构》问世于1962年。在此书中,库恩对“范式”概念的阐释较为含混,学者们相继总结出有二十多种用法,包括:(1)“范式”是方法及其来源;(2)“范式”是科学成就;(3)“范式”是科学的模式和模型;(4)“范式”是事例或例证;(5)“范式”是陈规或题解;(6)“范式”是预想或信念;(7)“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的“一致意见”或“专业判断一致”……其中值得强调的一种用法是,由于库恩拥有丰富的物理学科知识,他从物理学领域的理论进展出发建构的一种“范式”。这种“范式”是一个时代科学中,共以符号形式出现的理论概括,譬如牛顿力学“F=ma”这一标记公式。然而,这种在科学中共同约定的符号概括并非一种纯粹的符号关系,而是隶属于自然的经验内容的记录,是属于“科学共同体”正常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保证。当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包括这种“范式”在内的二十多种“范式”概念,都只是前库恩时期的库恩“范式”理论的雏形,因而还未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引来了学术界各方面的激烈批判和质疑,而库恩不得不针对其他学者的批判和质疑继续对其“范式”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进行科学的再论证。

到后库恩时期,具体到1974年库恩发表的《再论范式》一文中,他重新把“范式”分为广义的“范式”和狭义的“范式”,并且给出明确规定:广义的“范式”是指能够把科学理论或科学实践总得概括起来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通用的框架结构,它包括“事例”“模型”“符号概括”等;狭义的“范式”则仅限于“事例”,也就是说,狭义的“范式”只是具体的题解。但是,这种对“范式”进行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划分方法并没有使人们摆脱对不确定性的“范式”概念的误解。因此,库恩又提出“专业母体”这一概念来试图以之替代“范式”的表述。库恩指明,“专业母体”又可以称之为“学科基质”,它是“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掌握的、有待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科学基础,它主要包括“模型”(一种形而上学的假设)、“概括”(公式)和“范例”(最具体的题解)。“范例”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改善了原先“范式”概念的模糊性,但是可以看出,“专业母体”的内涵实质与广义的“范式”的内涵大同小异,因此库恩“范式”概念的含混不清最终并未实现彻底性的清除。所以,到1979年出版的《必要的张力》一书中,库恩不仅撤销了对“范式”概念所做的广义和狭义之分,甚至在此以后都放弃使用“范式”一词。

库恩认为,他之所以终其一生都难以对“范式”下定义,是因为“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具言之,“范式”没有共同语言,因而不可比较。所以对于“范式”,我们只可意会不可言说,我们只能在具体情况中不断阐明“范式”,只能通过对“范式”概念的不断表述和不断展开来说明其内涵。但是,尽管库恩的“范式”概念无法自我确证,我们却还是可以捕捉到“范式”的主要指向及其实践意义。具体说来,首先,“范式”是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科学认可和科学信念。在“范式”的指导下,“科学共同体”成员将从科学史的角度研究科学的发展,同时将考虑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诸多非理性因素对科学发展的作用,这体现了他们共同遵守“范式”的思维约束和研究规则,“范式”在此成为“科学共同体”成员开展创造性的科学活动的精神武器。其次,“范式”是一门科学理论的基本模子。库恩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并非是简单的线性累积,而是由于突发的变革,依靠“质的飞跃”。而“质的飞跃”是新旧“范式”的转换,它是一种新“范式”的产生标志着一种新的科学的起步。因此,“范式”是一种科学发展模式的基点,是一门科学理论的基本模型。再次,“范式”对“科学共同体”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由于“范式”是“科学共同体”成员共同遵循的科学信念和世界观,它便会对共同体内所有成员的科学行为产生一定的领航作用。具言之,“范式”可以指导科学家观察现有科学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并且排除异常的、不符合“范式”的科学行为,从而保障常规科学的顺利发展,而且在科学革命爆发之后,新的“范式”会循环发挥其指导功能。由此可见,“范式”是一个符合历史地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范畴。

二、科学哲学视域下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动态模式

在明晰库恩的“范式”理论之后,我们对他的科学发展理论便更易于把握了。这是因为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是在他的“范式”概念基础上建构的。具言之,库恩是按照“范式”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以及新旧“范式”更替的过程,提出的与波普尔科学知识的“不断革命”理论迥然不同的科学发展“阶段革命”的动态理论。库恩认为,科学发展过程包括四个阶段,阶段“A=前范式科学(经过竞争而创建起范式)”,阶段“B=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使既有的范式发生摇动)”,阶段“C=科学革命(经过竞争与选择而创建起新范式)”,阶段“D=新常规科学”,从A到B再到C最后到D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科学发展过程,这也是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理论的总体架构。

库恩认为,科学发展的实质是新“范式”替代旧“范式”的质变过程,但在新“范式”确立之前的最初阶段是“前范式科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各种学派相互争论、互相竞争,各种理论观点没有达成共识,因而科学没有统一的发展方向。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能够为“科学共同体”普遍认可的“范式”,因此这个阶段是要从学派之间的相互竞争中建立一个统一“范式”的“前范式科学”阶段,它是科学发展最原始的阶段,是问题提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众多学派的“理论要作为一种范式被接受,它必须优于它的竞争对手”[2]18,换言之,在互相竞争的诸多学派的理论中,有一种理论比其它理论更为多数人接受,于是这种理论逐步会成为一种公认的理论,从而确立一个以该理论为核心的“范式”,至此科学发展开始步入正轨,进入“常规科学”阶段。

“常规科学”阶段是科学发展稳步进行的阶段,是一门科学达到基本成熟的阶段。“科学共同体”按照此前阶段确立的“范式”进行正常的科学研究活动,并且他们也会不断调整和完善这种“范式”,以使能够被普遍认可的科学知识不断精确和扩大,同时解决在这个阶段出现的科学难题,因此这个阶段是解决问题的阶段。但是,一旦“科学共同体”不能解决“常规科学”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即对违反“范式”的反常现象束手无策之时,就会出现危机。换言之,一些出乎意料的难题和与“范式”不相符的反常现象将会使现有“范式”发生动摇,此时会随之出现两类结果:一类是“反常”成为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使科学发生新的突破,尔后“反常”重回“范式”轨道;另一类则是“范式”的崩溃,即走向“科学革命”阶段。

由此可见,“科学革命”阶段是从反常和危机开始的,反常的科学发现更是其导火索。值得注意的是,库恩强调,科学家对危机的反应也会影响科学革命的进程。总之,科学革命的本质是科学发展结构的创新,它不是简单积累的科学事件,而是新旧“范式”的转换、是“质的飞跃”、是突发性的质变。正是通过科学革命才真正有了科学的发展,才有了新理论和新科学的诞生。新科学诞生的过程就是新“范式”逐步取代旧“范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共同体”内部经过再次竞争和理性选择建构起新“范式”,“科学发展”阶段转变为“新常规科学”阶段,而“新常规科学”阶段又是下一轮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中的“前范式科学”阶段。因此,科学发展的模式是永无止境地循环往复发展着的,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符合历史地运动的动态过程。

三、科学哲学视域下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辩证分析

关于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学术界争论颇多。大部分学者认为,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理论一方面具备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另一方面,这一理论也存在诸多不尽令人信服之处,因而引来了诸多质疑和批判。

学界对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批判,一类是从科学发展模式的各个环节出发的,例如,科学共同体对“范式”的选择等;另一类则是从科学发展模式的总体维度着手的,例如,科学发展模式的合理性、对库恩“范式”概念的超越等等。概言之,对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研究和质疑一直持续至今,而当今学界存在两种批判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代表性学说。

一是劳丹的网状模型理论对库恩科学发展理论整体性的批判。劳丹的网状模型理论虽然继承了库恩的实用主义思想倾向,即库恩主张的“科学发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但是,他批判库恩过于夸大了科学家的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对于科学发展的作用,为此,劳丹进一步对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非理性和相对主义特征进行了改造,其改造成果即网状模型理论,这一理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和了历史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二是布尔迪厄的“科学场”理论对库恩科学发展理论主观性的超越。关于库恩科学发展的“阶段革命”论,布尔迪厄认为,在其预先设定的“常规科学”阶段中,科学知识的累积及其客观性是可能的。但在“科学革命”阶段,非理性因素对“范式”的选择最终会造成科学自治,从而无法保证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因此,“常规科学”阶段与“科学革命”阶段互相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布尔迪厄提出了他的“科学场”理论。布尔迪厄认为,他所说的“科学场”是一个充满了竞争和争夺利益的斗争的场域,此场域中的竞争和斗争不但没有损害科学知识,反而是保障科学知识及其客观性的重要标志。布尔迪厄把其他的参与者当作监督者,而不是完全敌对的类型,这对于科学自治将是有利的,它有利于各种约束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对达成一致的认同[3]52。由此可见,布尔迪厄解决了库恩科学发展理论主观性的缺陷。

然而,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确实存在不足之处:其一,库恩放大了非理性因素对“范式”的建构作用。他认为,“科学共同体”的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是使新“范式”出现的主要因素,因而他的科学发展理论陷入了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其二,库恩实际上否认了科学发展的继承性和客观真理性。库恩认为新旧“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它们之间没有真理与谬误之分,因此科学发展的继承性和客观真理性在库恩那里不复存在。其三,库恩把他的科学发展模式当作是科学发展的普遍适用的唯一模式。换言之,库恩认为,任何时代的任何科学的发展都必然遵守他设定的科学发展模式。但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不同科学的发展轨迹不可能完全相同。其四,库恩科学发展理论的本质——新旧“范式”的转换、“不可通约性”及其“质的差别”——直接把科学知识的继承和创新割裂开来,从而否认了科学知识的实践和积累。其五,库恩从物理学学科领域出发建构的一系列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浓厚的物理学学科色彩,同时由于受到物理学学科的限制而造成了一定的学科理论缺陷。

由此可见,学者们会对库恩科学发展理论产生质疑并做出批判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库恩作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开创者,他的科学发展理论对于科学哲学学科的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认识论意义是不可抹杀的。从“范式”概念来说,库恩首先把“范式”当作一个包括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的统一体,当作一种“科学共同体”探索科学知识的认识工具,从而揭示出科学结构的本质。其次,库恩首次把信仰、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素放入“范式”中,把科学信念、世界观、方法论等哲学思维纳入科学领域,从而实现了常规科学向科学哲学的历史性转变。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来说,库恩指出科学发展的阶段是周而复始的,特别是“常规科学”阶段和“科学革命”阶段之间是相互交替的,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而且,库恩认为,科学发展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此基础上,他用动态的科学发展理论取代了以往静态的科学知识积累理论,从而实现了对科学哲学学科的变革。

综上所述,库恩科学哲学视域中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深远的,尽管这一理论引来了诸多批判,但是从某个层面来说,任何一种理论,越是引起争论和质疑,便越是能发挥其价值和重要性,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便是如此。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出版,其影响波及西方的社会学、女性主义、政治哲学、后现代主义等各个学科领域,并且由此形成了一股新的科学哲学浪潮。一言以蔽之,从科学哲学的视域出发,我们更应该客观看待、辩证分析库恩“范畴”概念基础上的科学发展理论,并在对之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和改善的基础上,使之更符合现代的实际情况,使合理性的科学理论成为我们的思想武器以更好地应对当今理论“百家争鸣”的自由时代。

注释:

①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新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它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其创始人是孔德。

② “科学共同体”是指科学家团体,他们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科学主体。

③ “历史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库恩的科学哲学理论问世为形成标志。“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一方面是要解构科学的逻辑建构文本,另一方面是要恢复在逻辑建构中被割舍掉的社会历史联系,从而把文本悬置于符合历史的科学动态发展过程中进行解读。

猜你喜欢
库恩范式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布莱克·库恩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库恩集团收购蒙大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