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018-03-07 16:57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山西晋中030600
文化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中华民族价值观

武 娟(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 山西 晋中 030600)

2018年秋季,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正式执行最新的课程标准和方案。国家教育部经过四年的努力,在二百多位教育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对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教育部保留了《论语》《孟子》《庄子》,增加了《老子》《史记》等优秀的文化作品。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这些古诗文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到清末,且明确规定在学生的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同之前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比较,新的课程方案更加明确了当前普通高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强调高中教学不只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水平,开展面向大众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考试招生是重要导向。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标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必修、选修等各个部分。其中,还增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专题,将推荐篇目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要求。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在新课改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分量尤其重要。

“文以载道”,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和人类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和情感,集合了丰富的文化因素和积淀,几千年来闪耀着璀璨的文化光芒,是新的历史时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最佳学习内容和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挖掘优秀古诗文的各种精髓和内容,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找到可以推动自身进步的动力,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改内容集中体现了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以德育人这一强大而又独特的功能,优化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体现出社会对于人文素养培养的深度和精度。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无数古人圣贤的作品中受到滋养,在学习做人的同时学到文化,在学到文化的同时推动时代的发展。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力量,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难以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挥着基础性的引领作用,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灵魂,更是中华炎黄子孙在社会发展历程中需要依靠的精神支撑和发展动力。我国古诗文中积淀的精髓和文化内涵,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与很多历史文化争芳斗艳,独树一帜。它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中独有的标志,滋养着中华儿女一直生生不息地努力创造新的生活,让中国能够自信地屹立在世界文明中,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和特色。

选自《诗经》的《秦风·无衣》,十几年来被很多高中教材选用,这次依然在必修篇目中。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一声声“与子”的呼告,一天天“同袍”“同泽”“同裳”的战斗友谊,一次次“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战斗激情,都表现了古时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这也正是我国古代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秦风·无衣》是爱国主义的集体发声,屈原的《离骚》则是古代高知以身许国的爱国承诺。《离骚》多年来被各种版本教材选用,文中表现出修身修德“来吾导夫先路”的献身精神,传承至今依然鼓舞人心。

此外《论语》所选篇目有所增加,《礼记》《老子》强势回归,多篇古代文论入选,都集中呈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可以说,这些优秀的古诗文体现了中华人民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以民为本等的思想精髓与文化内涵,无论是从爱家层面,还是治国层面,都深深地延伸到中华儿女身上,是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和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新课标不仅要求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所选古诗文,还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领会。

2.凸显时代性、思想性,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化和加强当前教学改革,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选择。《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中指出,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教育部在语文课改中增加古诗文数量,也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当前学生时代性、实效性和规律性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门增加古诗文数量是深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有力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基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改革为核心的新时代发展精神,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树立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感和自豪感。学生在了解和背诵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深入浅出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脉络与社会发展走向及规律,并且能够明白当今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独特价值理念与鲜明的发展特色。

古诗文更多地体现在语文新课改中,就是不断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一个有价值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爱祖国、爱学习,逐步树立起自己的民族自信、社会发展自信、制度自信等,树立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理想和生活目标,引导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理想情怀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文的过程中强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对古诗文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细化到课改内容中,进一步落实教育目标,加强学生的生活与品德、社会与品德、思想与品德教育,合理推动教学资源的统筹,加强语文课程教学的评价和管理,有力提升传统文化的教学效果,丰富学校的德育教学资源,更好地引导语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融入教学活动中。

3.立足社会需求,强化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的指导和引领

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语文课改立足于当前的社会需求,积极地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价值,是面向精神文化多元化世界,注重教学创新与改革的重要体现。

如今,学生们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要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精神水平的提高与精神文化的需求。假若没有进行教学改革,传统文化认知会日益淡薄,也将失去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年轻一代的引领和指导意义。

中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不可缺少的主体。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只有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才能理解古诗文体现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才能不断激发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动力。因此,语文课改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方式上,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不断探索。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形式增加传统文化的强大表现力,创造出新的表达能力,才能让这些优秀的文化无愧于时代和人民。

在语文课改修订古诗文数量的背后,要看到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两者之间统筹的关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好古诗文在人才培养与传统文化方面的引领作用,又要保证学生的考试内容与课程修订的关联性,有效发挥古诗文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更加注重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结语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背诵古诗文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件苦差事。新出炉的语文课改将原先的古诗文从14篇增加到72篇,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语文教师要集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不能单纯让学生死记硬背。对于教学改革来说,从过去推荐的14篇到现在的72篇,是建立在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同时也为了加强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落实,较好地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作为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华民族,无论任何时代,都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优秀传统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影响着我们。学生在对古诗文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在多元化文化冲击的世界文化浪潮中感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更加关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古诗文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唤起教师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更有利于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古诗文中华民族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