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的沧源崖画数字化建设

2018-03-07 17:58安志伟
文化产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沧源虚拟现实文化遗产

◎安志伟 王 巍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300)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历史遗产,这些丰富宝贵的遗产资源是人类活动的见证,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与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冲突更加鲜明。本文通过研究,可以健全数字化应用体系,特别是应用数字化保护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沧源崖画的概述

崖画是绘画存在的早期表现形式,形象地表达着某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沧源崖画是新石器时代文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勐省、勐来和丁来等地,而在云南的50多处崖画中,沧源崖画最为集中的地方,即沧源崖画分布的佤族聚居区,被当地佤族视为神圣之地[1]。通过考古专家的分析,这些崖画距今已有3000多年,为喀斯特岩溶地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沧源崖画主要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手指上以及羽毛上涂抹红色的颜料,然后进行绘画。画的内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大多数为狩猎、采集等场景,一些崖画还涉及战争的画面。我国从1965年至今为止在沧源县勐省、勐来等地区共发现17处沧源崖画遗址,目前沧源崖画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之中。这些崖画均在海拔1500米左右,崖画距离地面有2~10米高,其中绘画的图案包括了树木、太阳、云朵等[2]。

二、沧源崖画数字化建设原则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沧源崖画历史文化的真实以及沧源崖画历史信息的原汁原味。在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过程中,需要确保原本人文风貌的真实感以及原本的艺术特色得以完整保存。在数字化建设中,要确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化性、历史性和真实性。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分析保护对象的民族文化史,尊重历史并加深对当地地域历史的真实了解,确保沧源崖画在数字化建设后文化内涵不会受 到影响[3]。

(二)完整性

沧源崖画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自然环境、民族文化风格和人文特征的完整,特别是秉持“整体性传承理念”。沧源崖画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崖画本身,更是要保护丰富的人文特色,因其人文民族文化与崖画实体都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所属范围。

(三)连续性

连续性是沧源崖画保护过程中的重要特点。数字化建设就是让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保留和延存,并且给后代的生活带来启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沧源崖画数字化建设需要将不同年代的风格延续下去。沧源崖画数字化建设实验研究项目,其目的是将沧源崖画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色延续下去,从而让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得到有效保护与推广。

(四)可读性

在沧源崖画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挖掘其文化内涵,传承崖画遗产特色。在项目构建过程中明确展示的内容,确保特色的可识别性,可以清晰地将崖画内容以及特色表现出来,分析不同观赏者的文化层次,确保他们可以理解与解读崖画的内容、风格与特色。在沧源崖画展示时,可将某些项目根据观赏群体,分成普通欣赏者和专业人士,最为重要的是确保崖画清晰可读。

三、沧源崖画数字化建设策略

(一)巧用数字动画,打造“数字沧源崖画”

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应用与传统动画的结合,已形成数字动画这一种新型的表现方式,具有完整而特定的艺术空间与艺术风格,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方式解读传统艺术,实现艺术现代化发展。因此,数字动画代表了一种数字艺术工艺,同时也代表了数字艺术创作的可行性。通过0与1数字运用的保护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动画,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新型的表现方式[4]。

数字动画是当前使用较多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也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电影艺术,是实现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主要的工作流程有计算机二维动画、计算机辅助三维动画、数字制作技术2D手绘动画上色、3D动画以及特效合成等。数字动画,使沧源崖画制作现代动画片的时间、成本大大减少,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的质量也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可借助现代系统与软件,以期实现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二)构建文物数据库,保留沧源崖画记忆

崖画是一种以其高度艺术性而闻名于世的艺术形式,是表现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产物,蕴含了大量的信息,是原始社会重要的艺术形式[5]。崖画传统艺术形式会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因此崖画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崖画,中国学术界曾多次尝试,同时为加快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采用新兴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就目前而言,构建一个完成的系统存在困难,如信息不完全、数据库不完善等[6]。

沧源崖画,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如狩猎、放牧、杂技、战争以及舞蹈,这些生活场景正是崖画的内容,更是重要的崖画内涵,对分析与研究古代民族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三)虚拟现实演示,展现沧源崖画魅力

虚拟交互设计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军事、医学、建筑、文化、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应用,成绩斐然。保护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多种数字技术作为保障,其中图像地获取主要依靠3D建模、数字复原等,但是要想让人们感受到沧源崖画的魅力,就必须借助虚拟现实演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人们借助计算机外设接口,通过显示器、键盘、鼠标、头盔显示器、立体杆影等,与计算机虚拟环境交互,访问过去现实中无法到达的地点、事物[7]。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研究数字化技术保护沧源崖画,分析沧源崖画数字化建设。在数字化建设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借助软件系统构建数据库以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沧源崖画数字化建设,旨在传承沧源崖画的艺术风格,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示魅力,为沧源崖画的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合理建议。

猜你喜欢
沧源虚拟现实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沧源佤族革命历史档案展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
活态文化
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分析
REALITY BITES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