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民融合式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几点思考*

2018-03-07 06:22田宝会匡培华余项树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士官军民专业技能

田宝会 匡培华 余项树

(1.91040部队;2.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一、军民融合式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一)军民融合式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背景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2009年底全面施行的《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改进了士官选拔办法,逐步扩大从地方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士官的数量。为推进新形势下直招士官工作的发展,加快培养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士官人才,根据总参谋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参动〔2012〕5号)规定,从2012年起开展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工作[1]。

(二)军民融合式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和进步;全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试点院校数量和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数量持续增加,军民融合式培养直招士官得到不断发展并逐渐成型,试点单位由2012年首批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的11所地方高校(参动〔2012〕5号)发展到2017年的44所院校101个专业的10个兵种(军动〔2017〕64号),在院校数量、培养规模和各单位对于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的重视程度上都得到了重大提升;在培养实践中,各培养单位积极与对口指导的军事训练机构进行合作,努力做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工作。但随着培养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培养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军地双方沟通不够顺畅,学员军事化管理不足,教学内容与部队需求的差异,培养过程不系统等方面,这表明定向培养机制还不健全,培养体系还不完善,培养实施方案还需改进。本文着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二、军民融合式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培养目标

培养院校在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围绕以下六个方面的培养目标:政治思想合格,军事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精湛,管理能力突出,身心素质良好,品德作风端正,最终实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精通专业、善于管理、岗位合格、上岗管用、军事合格、体能达标、作风优良、品德高尚的基本要求,为部队输送合格的士官人才。

三、军民融合式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措施和建议

(一)以部队需求为牵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院校要紧紧围绕军民融合式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以培养目标为准则,以部队需求为牵引,合理设计系统性的教学训练科目和内容,统筹安排专业技能和军政素质训练,科学设计教学训练方法和措施,严密制定考核评价和全程淘汰制度。

军地院校应联合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要对接部队岗位任职能力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根据士官任职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遵循军事教育规律,强化学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军事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以培养满足部队需求的“政治思想合格,军事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精湛,管理能力突出,身心素质良好,品德作风端正”的高素质士官人才为目标。士官学员的课程体系要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要从知识导向转向岗位导向,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融合,进而提升学员的军政素养、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与部队形成有效对接。

(二)以准军人为标准,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每年毕业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学员离开学校进入军队训练机构和基层部队后,普遍反映直招士官学员军人作风不过硬,军政素质较欠缺,对于部队生活和工作的适应性不强等,因此在地方院校培养期间,应对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学员推行准军事化管理。

对于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学员而言,其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非常明确,对其要求也应高于普通学生,应要求他们不仅像普通学生一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要以一名准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入校起就应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培养其优良的军人作风和军政素养。

首先,要强化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学员的准军人身份意识;其次,要集中住宿、集中管理、统一着装,按大队-中队-区队(排)-班的编制对其进行军事化管理,借鉴连队一日生活制度进行作息,培养其准军人意识;同时还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相应军事理论课程和政治教育课程,每周按时进行军事训练和体能训练。

(三)以配强选优为标准,构建优秀教师团队

严格选用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来担任士官学员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及军事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军事岗位技能的进修培训机制、部队军事教员的聘用制度,保证一流的师资力量,最终打造一支军地通用的师资队伍。

士官学员的专任教师,要求精通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专业教师要定期到对口合作的部队进行顶岗实习和培训。带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军事岗位技能培养等具体任务到对口合作部队的具体工作岗位,实行一对一的实习和培训模式[2];同时加强军地协同联合培养机制建设,聘请对口合作的军队院校和训练机构的教员以及一线作战部队对应岗位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定期给士官学员授课并指导院校的教学训练。

(四)以岗位合格为标准,加强军事实训场地建设

目前,地方院校的各种实训场地是围绕民用用途而建设,实训装备和相应的军事装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军事实训场地建设,对于不涉密的军事装备可采取直接向部队购买的方式解决;对于涉密装备可以通过与相关部队、军事院校及训练机构的合作来实现。

(五)以淘弱留强为标准,实行全程淘汰制度

军地应联合制定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淘汰补充机制。从目前来看,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的规模相对来说还比较有限,淘汰的数量也比较少,这导致许多学员分配到部队后才显现出能力不足和各种不适应,存在被部队淘汰或者不能安心工作等待部队淘汰等现象。这些能力不足或者不愿扎根部队安心工作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应该在毕业分配前通过制度进行淘汰,宁缺毋滥,因此,应逐渐扩大定向直招士官招生规模,施行全程淘汰制度并加大淘汰力度,军地应联合制定周密、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3],定期进行军地联合考核评价,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学员及时进行再教育、纠正,直至淘汰,确保分到部队的学员应该是思想稳定、岗位技能合格、部队需求的士官人才。

(六)以军地融合为标准,加强毕业学员跟踪反馈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奔赴部队岗位后,军地相关的各级机关、地方院校、部队对口合作的军事院校及训练机构之间,应建立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培养质量跟踪反馈机制,通过座谈交流、赴部队专题调研、公函文件等方式,常态化跟踪、了解学员赴部队后的专业技能、身心素质、预期目标与部队岗位需求是否相适应,并由此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制度,从培养源头和过程进一步提高培养实效,切实在人才招录、院校培养、部队使用等环节形成完美衔接、相互促进和深层融合。

[1]刘波.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经贸,2016(11):16-20.

[2]戴月,师光飞.地方高职院校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6,18(3):46-49.

[3]张作前,王艳军,张晓东.军民融合培养定向直招士官实践研究[J]. 继续教育,2017(2):75-76.

猜你喜欢
士官军民专业技能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咱是士官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