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院校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3-07 11:13王国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卓越

王国艳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51)

1 湖南省卓越院校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外,类似职业教育服务战略性产业的实例很多,许多国家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研究领域也较为广泛。如英国的技能立国战略,提出了为成功而开发技能。德国将高技能人才视为经济发展的柱石,民族存亡的基础。国内,十分重视高职教育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研究较多,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观点。但是研究者多数研究集中在现状及必要性研究,对湖南省卓越院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还缺乏较系统的研究,涉及机制体制创新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几乎没有,特别针对卓越院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就更加稀少。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与快速发展,我省卓越职业院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能力也在逐年增强,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及不足。如:高技能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体系的重要部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决定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而湖南省高技能型人才需求量缺口,需求量逐渐增大。

近年来,湖南省教育厅发布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推行并建设了一批卓越职业学院。卓越职业院校因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明显、就业优势突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强、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领先,更能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卓越职业院校有责任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深入分析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本校专业建设规划,推动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专业体系。

2 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2.1 专业建设标准不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大部分卓越职业院校现有专业的岗位能力、教学、师资队伍、装备技术等建设标准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从专业的结构上来看,目前开设的专业大部分以服务传统的产业为主。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需要领域的专业点来作为支撑。一些学校能对接部分产业的专业,因专业规模较小,师资条件等因素受限制,学生最终就业时也达不到企业的人才要求标准。

2.2 卓越职业院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的培养步伐不能完全跟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产业迅速的发展,企业在项目流程具体技术的更新应用,对技术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由于教学设备陈旧,校内实训条件达不到要求。校企之间产教不能完全融合,对接的专业少,高技能型人才非常紧缺。学校学生专业学制时间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需要较长的过程,因此,学校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3 产教融合作机制单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

湖南省卓越院校近年来被提出,大部分院校转型升级发展还在起步阶段,产教融合机制单一,还停留在为企业员工培训等服务上,缺乏服务产业的主动性,服务深度和广度不够。

3 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与途径

卓越院校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的主动性,重新进行服务定位,结合办学特色来突出服务特点,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3.1 深入分析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本校专业建设规划,实施动态调整专业机制

卓越职业院校需要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根据能力标准修订课程标准、实训装备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通过标准引导对接专业建设,实施动态调整专业机制。

(1)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及诊断改进机制。制定专业动态调整实施办法,每年开展1~2次调研,动态调整群内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行会多方参与的多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进行专业诊断,采取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实时评价教学过程等措施进行改进。建立健全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跟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持续改进机制。

(2)依据产业集群加强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针对性。开设战略新兴专业,提升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因此,卓越职业院校要按照专业集群的思想,建立专业群和产业群之间的联系,合理优化专业结构,围绕产业或行业加强集群专业建设,形成优势专业集群,提高办学效益和服务产业的能力。从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聚集度较低。

3.2 加强卓越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对接产业与行业需求,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卓越院校要整体构建区校互动、工学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育人。与行业、国内外企业、研究院所跨界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标准,推进信息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方协同,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理念共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2)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改革专业群管理机制,按群建系,按技术领域设教研室,建设符合群内资源共享的教学运行机制;推进系企融合,共建股份制企业学院;推进室所对接,实施专业教研室和企业研究所结对,共同参与技术项目研发;建立“五融、五共”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实现校企“文化、环境、人员、角色、成果”的“五融”,构建“共享、共评、共研、共建、共担”的“五共”长效运行机制。

(3)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课程内容。推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建成全范围覆盖、多终端接入的、线上线下同步的立体化课程资源体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要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首先要加强卓越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同时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聘用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鼓励本校老师深入企业锻炼,为专业适应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在教学模式上,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

3.3 加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协同合作发展,提高卓越职业院校服务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说明企业和行业是提升高职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适应性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行业协会应完善职能,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监督等职能,将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反馈给高等职业院校。企业应加强与学校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为高职院校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和实习场地等。卓越职业院校要立足产业发展全局,密切关注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结构性需求,合理制定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人才缺口很大。学校应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做到立足当代,着眼长远、综合考虑、详细调查、认真选择,面向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设战略新兴专业,不断提高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

[1]柳德新.六问战略性新兴产业[N].湖南日报,2010-09-02(008).

[2]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湘政发[2010]20号)[Z].2010-09-01.

[3]查吉德.发展高职院校高等性履行高职教育新使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28-32.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卓越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卓越之梦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