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2018-03-07 11:13刘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气息

刘坪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0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各国之间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的增多,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美声唱法的融入为民族声乐带来了新的生机,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又使美声唱法得到补充和完善,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借鉴和相互融合,不仅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高效,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声乐的综合能力,增强艺术修养。现将自己的一些认识总结如下。

1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和联系

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是以语言为基础,通过语言彰显音乐的魅力。在民族声乐中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使观众、听众产生共鸣,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民族语言是密不可分的。美声唱法则侧重于语言的准确性,字正腔圆、铿锵有力是美声唱法的基本要求,美声唱法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着众多音乐爱好者和听众。

美声唱法只是把歌曲内容表达出来,并没有更多的体现特定的文化和灵活变化,而民族唱法中主要是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所发生的真实事例的整理加工,运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充分表达对于日常生活的表现的赞美,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更有亲切感。

由于民族唱法的语言以汉字为基础,根据汉字发音的四个声调,发音需要多个器官的密切配合,联合运用,发音相比之下更清晰、更纯正;但是美声唱法是以元音为基础发音的,因此发音形式简单,缺乏连贯性。在表现形式上,民族唱法的演唱既要体现演唱技巧,又要表现出表演的才能和艺术,并把二者有机结合,民族唱法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美声唱法则不强调过多的表演,演唱者只要全神贯注的演唱就行了。

2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2.1 气息运用技巧的借鉴和融合

根据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区别和联系,在保留民族声乐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同时又富含特色的技巧基础上,有效运用美声唱法的呼吸原理和呼吸技巧,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深吸气,怎样合理地使用横膈膜使气息保持相应的状态,同时合理运用体内的吸气肌肉群和呼吸肌肉群的联系作用,产生某种对抗性,作为气息的支撑点,进而使气息能在实际演唱的过程处于顺畅流动的状态,使气息更连贯、更均匀,平缓而持续,为发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根据歌曲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气息运用技巧,例如像《小白菜》《兰花花》这样具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歌曲,可以依然采用换气、取气及偷气的方法,而对于《思乡》《我住长江头》等,则运用美声唱法当中的连音唱法效果更好,弥补了选择在句子中间换气的不足,使声音更有线条感和连贯美。特别是对于我国传统形式的声乐采取小气口换气,实现以气唱情,表达喜怒哀乐的丰富情感,突出作品的抑扬顿挫。

2.2 咬字技术的借鉴

美声唱法中主要运用的是意大利民族语言,因此在民族作品中融入美声唱法时可能会出现咬字不清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声乐教学中,当运用美声唱法后,需要降低喉头的位置,字的着力点相对较靠后,因此通过抬起软腭,达到咽壁立起的效果,进而形成一个稳态而又灵活的咽腔。另外可以通过五个基本元音进行声音的训练,通过运用混合母音使母音变得更加圆润,通过哼鸣音的反复训练,寻找声音的高位置,确保声音的一致性,使歌曲的演唱更具连贯性。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实现咬字更清晰发音更准确的教学效果。

2.3 共鸣的运用

民间唱法采用的是口腔共鸣技术,突出局部共鸣,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可以把美声唱法的混合共鸣技术适当融合在其中,这就需要演唱者通过充分伸展自己的喉咙来提升声音的圆润程度,并能够根据高音的实际变化情况对腔体的音色以及大小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改变声音时能够通过调整真假声的使用比例,进而产生头腔共鸣、口咽腔共鸣、胸腔共鸣,达到混合共鸣的效果,混合共鸣还能起到美化声音的作用,给人留下回肠荡漾的奇妙感受。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机融合不是盲目机械的,而是根据歌曲的具体情况,对演唱技巧进行合理的调整,选择运用,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雪》的演唱中,就可以适当的运用混合共鸣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现效果。

3 民族声乐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无论民族音乐还是美声唱法都是人们内心情感的体现,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相对而言美声唱法过于单调死板,更多的中国人喜欢欢快、情感内涵丰富的歌曲。美声唱法要得到更大的突破和更多人的青睐,就要在演唱的过程中融入情感的表达,大胆借鉴民族唱法中的演唱方式,在演唱中融入中华民族的元素和民族情感,与观众形成情感的共鸣。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反应人们实的际生活,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的作品,才能源远流长,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声唱法在我国想要被接受和认可并得到不断发展,就要学习和借鉴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只有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不断丰富其内涵,才能在音乐发展中彰显自己独特的魅力。

4 结语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和有机融合,不仅提高了音乐的艺术效果,增强了歌曲演唱的感染力,而且加速了我国声乐向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为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探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区别和联系,从气息运用技巧的借鉴和融合、咬字技术的借鉴、共鸣的运用等方面对二者的融合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进而为声乐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我国声乐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人才和我国音乐艺术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1]薛靖淳.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教育艺术,2018(1):74.

[2]张星星.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知音励志,2017(5):230.

[3]九龙.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知音励志,2017(2):207.

[4]武静.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艺术评鉴,2016(14):111-113.

[5]张博.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知音励志,2016(24):263.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气息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的气息
“春的气息”
唱法、口法、声口与“叶堂唱口”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探讨
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