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2018-03-07 18:41李贤皆
新课程·中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浦城乡土校本

李贤皆

摘 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必须考虑理论依据、开发环境、设计实施三个问题。我校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基于主持参与的2014年南平市骨干教师培训课题《乡土地理案例应用》、2016年南平市规划课题《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等研究。目的是进一步充实校本教育内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真正适应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校本教材由校方统一印刷,免费供学生循环使用。

关键词:校本课程;地理;开发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由学校自主规划与编制、自主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有条件下,以实行国家、地方课程方案为背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实施学生教育需求为轴线,以国家课程(地方)的校本转化和校本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整体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组织实施,必须考虑理论依据、开发环境、设计实施三个问题,其中理论依据是支撑,开发环境是基础,设计及实施是根本。本文以编写《浦城三中校本课程——地理》为例,围绕这三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意欲抛砖引玉。

一、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理论依据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要为基础的,难以顾及每个学校、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校本课程基本内涵是学校依据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自行决策,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内部、当地社区综合性资源,经师生自行研讨、设计、筛选,自行开发编制,自主实施评价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理念是实践和行动的指南,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力求遵循正确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

课程观:课程是教育情景与教师、学生互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生成性。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课程结构单一、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等不足。

学生观:学生不仅有个体差异,也有主动建构学习的能力,课程因学生需要进行调整。校本课程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探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人生、探究现实,力求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力求对学生获得知识、参与生活、增加体验、实现创新的培养。

教师观: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直接导致教师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变革,新的课程资源的引入也能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的变革。

二、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环境条件

(一)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

笔者2012—2015年主持完成福建学科学会“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海峡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实验研究》,2014年参与完成南平市骨干教师培训课题——《乡土地理案例应用》,2016年主持立项南平市规划课题——《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校本地理课程既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又能指导课题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基于学校的发展和校方的支持

校本地理课程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印刷数量控制与循环使用,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网络时代的信息的实时性与开放性让校本教材内容可以结合课题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

(三)开拓进取的编写团队

校本课程编写组由本校地理组十位教师组成,他们中有5位高级教师,4位教龄在5年以下的年轻教师,新老结合的团队,拥有多年的地理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长处,而且使这支队伍建设紧跟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前进。

三、地理校本课程设计及实施

(一)以地域性、趣味性、实践性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安排了四部分内容

1.浦城地理。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个方面,权威资料取材于浦城县文化体育局2016年新编的《浦城文化大观》和《浦城县志》,同时参考浦城政府官方网站最新内容。自然地理涵盖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要素的描述,侧重于揭示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生活地理。编入生活与气候、野外生存、地震逃生、防雷、天文历法等五个部分,注意趣味性与实用性并重。让学生掌握出行安全、避险逃生知识,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3.探秘30°N。28°N横穿浦城,浦城的纬度与30°N十分接近。30°N是一个奇观绝景层出不穷的地带: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长江、密西西比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均在这条纬线注入大海;这个地带还有无数难解之迷: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玛雅文化遗址、百慕大三角、神秘悬棺等。意欲突出地理趣味性,增强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興趣。

4.乡土地理调查案例。这部分编入几个典型的乡土地理调查案例,作为指导学生实施乡土地理调查的行动指南与参考。还穿插了浦城的名人趣事与历史典故,如“梦笔生花”“江郎才尽”等,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

(二)地理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1.编写过程安排:成立教材编写组—明确编写意图与分工—分小组收集材料、完成初稿—主编汇总—删繁就简,联系现行课程标准去伪存真,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问题,增加必要的插图等—审稿人仔细审阅校对—责任编辑审阅定稿。

2.课时数安排:整本《浦城三中校本课程——地理》共分四部分、十个章节,大约5万余字,可供七年级至高三的学生学习使用。学习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原则上需16课时。

3.课程学习安排:地理校本课程的编写印刷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校方第一版就印刷了300多册,并作为实施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与高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参考教材,免费供学生使用,学生使用后,统一上交科任教师保管,再供下一届学生循环使用,解决了敏感的教材收费问题。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浦城乡土校本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乡土中国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南下干部’,在浦城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